咸阳市历史
据李元甫《元和郡县志》解释:“山南曰‘阳’,水北也称‘阳’”。而咸阳正是地处九峻山之南,渭水之北,山水俱阳,“咸”即为“都”之意,故名“咸阳”。另据《史记》和秦都咸阳出土的陶文,以为商鞅在此曾置“咸亭”、“阳里”,秦孝公将两名合一,为“咸阳”。
前350年,秦孝公由栎阳迁都咸阳,在此营筑翼阙及宫殿。秦始皇仿建六国宫殿,使咸阳成为规模恢宏的帝都。后置扶风郡。西晋析置始平郡。前秦置咸阳郡。隋并入京兆郡。1950年置咸阳专区,1952年设县级市,1983年为省辖市。
西汉王朝建立(公元前206年)之时,咸阳先后改名为新城和渭城。在今咸阳原上,因西汉五陵置有陵邑(城),故有“五陵原”之称。西晋,咸阳更名为灵武。后赵,又改名为石安。北魏,并咸阳于泾阳县。武则天因其母母杨氏顺陵在咸阳北原,曾改咸阳为赤县。咸阳以历史悠久,文物遗址众多被人们称为“天然历史博物馆”。它的历史可以上溯到4000多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曾是11个王朝的京畿属地,历史文物方迹遍布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