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县概述
临高县位于海南岛西北部。地处北纬19034'~20002',东经10903'~109053'。西北濒临北部湾,北临琼州海峡。全境东西宽34公里,南北长47公里。面积1317平方公里。人口349206人。有黎、壮、苗等6个少数民族,辖8乡、10镇。有2个国营农场,902个村民小组。县政府驻临镇,东经澄迈县至海口市97公里,南至三亚市384公里。海榆西线公路为本县的交通要道。新盈港和调楼港为海路交通运输港口。
临高县位于海南省的西北部,东部与澄迈县毗邻邦,西部和西南部与儋州市接壤,西北濒临北部湾,北临琼州海峡,与雷州半岛隔海相望。临高,古名富罗、临机,早在秦时属象郡。西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立珠崖、儋耳郡时属儋耳郡。汉昭帝始元五年(公元前82年)并儋耳于珠崖,临高属于珠崖。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开始建县,因县治毗耶山,故名毗善县,属珠崖郡。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毗善县改为富罗县,属儋州。同年,撤富罗县,在今治东40里那虞都海滨之临机(鸡)村设置临机(鸡)县。显然,其县名称是以村名而得。唐玄宗开元年(公元713——714年)中更今名临高,宋朝时临高曾并入琼州。南宋绍兴(公元1131——1162年)初迁于今治莫村,民国时期,临高县隶属广东省琼崖行政公署,南区善后公署,海南特区行政公署。临高县于1950年4月21日解放。1958年11月30日临刘和澄迈合并为金江县。1961年5月又从金江县分出,恢复临高县,属海南行政公署。1988年4月,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临高县属海南省。临高县人民政府驻地设在临城镇。临城镇处于临高县中部偏西。
临高县地属琼北台地,地势平缓,自南向北缓慢倾斜。南与东南部为丘陵,中部及西北部为河积平原和海积平原。南部有马鞍岭、大寒岭、美郎岭、黑岭、美钦岭和白石岭;中部偏东有多文岭。北部有高山岭。各山岭的海拔均在306米以下。台地海拔在50~100米之间,坡度为50~150左右。位于东江乡的马鞍岭,海拔306米为境内最高山峰。
境内高温多雨,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23~240C,1月份平均气温16.90C,7月份平均气温为28.30C。年平均雨日为135.9天,降雨量为1417.8毫米。5~10月份为雨季,雨量占全年的85%。年平均强风有3.1次,年平均风速达3.5米/秒。因地处岛西北部受台风影响较小。
临高县位于海南省的西北部,东部与澄迈县毗邻邦,西部和西南部与儋州市接壤,西北濒临北部湾,北临琼州海峡,与雷州半岛隔海相望。临高,古名富罗、临机,早在秦时属象郡。西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立珠崖、儋耳郡时属儋耳郡。汉昭帝始元五年(公元前82年)并儋耳于珠崖,临高属于珠崖。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开始建县,因县治毗耶山,故名毗善县,属珠崖郡。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毗善县改为富罗县,属儋州。同年,撤富罗县,在今治东40里那虞都海滨之临机(鸡)村设置临机(鸡)县。显然,其县名称是以村名而得。唐玄宗开元年(公元713——714年)中更今名临高,宋朝时临高曾并入琼州。南宋绍兴(公元1131——1162年)初迁于今治莫村,民国时期,临高县隶属广东省琼崖行政公署,南区善后公署,海南特区行政公署。临高县于1950年4月21日解放。1958年11月30日临刘和澄迈合并为金江县。1961年5月又从金江县分出,恢复临高县,属海南行政公署。1988年4月,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临高县属海南省。临高县人民政府驻地设在临城镇。临城镇处于临高县中部偏西。
临高县地属琼北台地,地势平缓,自南向北缓慢倾斜。南与东南部为丘陵,中部及西北部为河积平原和海积平原。南部有马鞍岭、大寒岭、美郎岭、黑岭、美钦岭和白石岭;中部偏东有多文岭。北部有高山岭。各山岭的海拔均在306米以下。台地海拔在50~100米之间,坡度为50~150左右。位于东江乡的马鞍岭,海拔306米为境内最高山峰。
境内高温多雨,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23~240C,1月份平均气温16.90C,7月份平均气温为28.30C。年平均雨日为135.9天,降雨量为1417.8毫米。5~10月份为雨季,雨量占全年的85%。年平均强风有3.1次,年平均风速达3.5米/秒。因地处岛西北部受台风影响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