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吧地图

更多>> 额济纳旗概述

    额济纳旗区号:0483额济纳旗邮编:735400因境内额济纳河而得名。额济纳旗地处祖国北疆,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最西端。地理位置东经97°10' ~ 103°7',北纬 39°52' ~ 42°47'。东与阿拉善右旗毗邻,西南与甘肃省酒泉市交界,位于阿拉善盟西部。北与蒙古人民共和国交界,国境线长514公里,东和东南与阿拉善右旗接壤,西和西南与甘肃省毗邻。总面积114606平方公里。人口1.54万,蒙古族0.5万人,其他少数民族0.03万人。辖6个苏木;1 个镇。旗人民政府驻达来呼布镇。先秦称弱水流沙。汉为张掖郡居延县地。隋唐为甘州、肃州北境。宋属西夏黑水镇燕军。元立亦集乃路。清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建额济纳旗,归陕甘总督节制。民国年问属宁夏省管辖。解放后曾隶属甘肃省、宁夏省。1956年6月划归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盟。1969-1979年曾划归甘肃省。地势南高北低,西和西南部属马鬃山山地,海拔1200-1600米,东部为巴丹吉林沙漠,戈壁分布较广。黑河发源于祁连山麓,下游分为弱水和额济纳河,分别注入嘎顺淖尔和苏古淖尔,为自治区最大的季节性河流。嘎顺淖尔面积约300平方公里,为自治区8大湖泊之一。属温带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8℃,年降水量37毫米,无霜期130天。经济以畜牧业为主,草原面积1.2万平方公里,1990年末有牲畜15.8万头(只),其中羊12.7万只。耕地3万余亩,农作物有小麦、玉米、高梁等。1990年农业总产值1458.6万元。土特产有大芸、锁阳、苁蓉等名贵药材。野生动物种类也很多。矿产主要有铁、铜、水晶、铝、锰、金、煤等20余种,已建立起采矿、发电、地毯、梳毛、农机修造等企业。1989年工业总产值1241.8万元。境内有黑城遗址和大量的出土文物。额济纳旗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发育良好,矿产资源丰富。至2005年,已发现矿产50余种,矿床(点)270余处。其中,金、银、铜、铁、钼、煤炭、萤石等矿藏,储量规模很大,开发前景广阔。潜在优势矿产有石油、天然气、天然碱、芒硝、花岗岩、石灰岩、钨、镍、铬、钠盐等,发展潜力大,有巨大的开发前景。

更多>> 额济纳旗历史

    夏、商、周时属乌孙。秦朝为大月氏领地。 西汉初年为匈奴牧地。 西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骠骑将军霍去病入居延收河西,史籍始见“居延”(匈奴语,意为天)。 汉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置居延都尉府,后又置“张掖居延属国”。汉献帝建安末,改立西海郡。 唐代设安北都护府和宁寇军。 西夏设黑水镇燕军司。成吉思汗二十一年(公元1226年)春,归属蒙古帝国。 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公元1286年),设亦集乃路总管府。 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后,为漠北鞑靼领主牧地。 清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设置额济纳旧土尔扈特特别旗。 民国初年,直属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由宁夏护军兼辖。 1928年11月,隶属宁夏省政府管辖。 1949年9月27日,额济纳旗和平解放,初由甘肃省酒泉专署代管。 1951年2月,复归宁夏省直辖。 1954年11月,初由张掖专署代管,同年11月30日,改隶酒泉专署。 1956年6月1日,划归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盟。 1969年9月9日,划归甘肃省酒泉地区。 1979年7月1日归属内蒙古自治区。 1980年5月1日,隶属阿拉善盟。

更多>> 额济纳旗地理环境

    地形地貌 地质上属于天山、阴山地槽。位于华北陆台海西褶皱带内蒙古地槽西部边缘。 北接蒙古国阿尔泰地槽,西界与北山北部断块相连,东与东南为阿拉善活化台块,南与祁连山地槽北部连接。是一个介于阿拉善活化台块与北山断块带之间的呈北—北东走向的断裂凹陷盆地。地形呈扇状,总势西南高,北边低,呈中间低平状。 地域大部海拔高度1200~1400米之间,相对高度50~150米之间,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最低900米,最低点西居延海,海拔820米。主要山脉、山峰为马鬃山,海拔高度1600米。 (二)气候 地处中亚荒漠东南部,西、西南、北三面环山,属内陆干燥气候。具有干旱少雨,蒸发量大,日照充足,温差较大,风沙多等气候特点。 年均气温8.3℃,1月平均气温-11.6℃,极端低温-36.4℃,7月平均气温26.6℃,极端高温42.5℃,年日均气温8.6℃。无霜期天数最短179天,最长227天。 日均气温0℃以上持续时期为3月中旬 ~ 10月下旬。年均降水量37毫米,年极端最大降水量103.0毫米,最小降水量7.0毫米。 年均蒸发量3841.51 毫米,湿润度0.01毫米。常见天气现象多风。春、冬季各月发生较多,尤以春季为甚。年均≥8级以上大风日数44天。大风常伴随沙尘暴,年均沙尘暴次数1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