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固阳县概述
固阳县区号:0472固阳县邮编:014200固阳由汉代五原郡阳县和固阳塞的旧名转化而来。位于包头市北部。东与武川县交界,西同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旗接壤,南和土默特右旗、包头市郊区毗邻,北与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相连。总面积5332平方公里,占包头市总面积的52.4%,人口21.4万,其中少数民族占2%。蒙古族0.23万人。其他少数民族0.22万人。辖15个乡(苏木)、2个镇。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战国至秦,匈奴民族游牧于此地。西汉时属五原郡。北魏属怀朔镇管辖。唐初归燕然都护府。五代时入于辽,并隶属西京道。元时隶属大同路。明为蒙古地。清初,划为茂明安及乌拉特后旗游牧地,以垦地属萨拉齐厅,隶归绥道。1919年置固阳设治局。1926年改为固阳县。1958年至1965年隶属包头市,后复归乌兰察布盟。1971年重新划归包头市管辖。地势东高西低,山地、丘陵面积占总面积的90%。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2-5℃,无霜期95-115天,年降水量225-375毫米。固阳县自然资源丰富。矿产资源遍及全县、品种多,储量大,品位高,易于开采。现已发现的矿产达五十种之多,主要有黄金、铁、锰、铜、铅、铀、铂金、稀土、煤、白云岩、云母、石棉、莹石、珍珠岩、长石、大理石、水晶、石墨等。目前已开采的无论品种还是数量,仅为其中的一小部分,大部分还埋藏地下待开采利用。农畜产品资源和药材资源也较丰富。主要农作物有“三麦一薯”(即小麦、莜麦、荞麦、马铃薯)和油料。荞麦和马铃薯产量颇为可观,除自食自用外还可供出口,畜牧业以养羊为主,各类牲畜总头数一般保持在70万头(只)左右,野生及种植药材有50多种。
更多>> 固阳县历史
早在新石器时代,境内就有人类活动。战国魏惠王十九年(公元前351年)建稒阳城,西汉设稒阳县,东汉废。固阳县名由古稒阳而得。秦为九原郡地,西汉为五原郡管辖,北魏时属怀朔镇,隋为突厥汗国所辖。唐时,先后设燕然都护府、安北都护府统辖此地。辽代归西京道云内州,金代属西京路云内州,元时为大同路云内州辖地,明朝时为蒙古茂明安部据之,清初为蒙古游牧地。乾隆以后,随着大青山以北地区放垦,此地大部分商民、垦民属萨拉齐厅管辖。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武川厅和五原厅建立,境内大部分商民、垦民属武川厅管理,西南部为五原厅东乡,东南部仍属萨拉齐厅管辖。民国八年(1919年),为适应垦务需要,置固阳设治局。1926年,改为固阳县,隶属绥远省。1937年11月初固阳被日伪军侵占后,归属伪蒙疆政府巴彦塔拉盟管辖。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恢复旧制。1949年9月19日和平解放,于1950年3月成立固阳县人民政府,曾一度划归包头专员公署、绥中专员公署、萨县专员公署、集宁专员公署及乌兰察布盟、包头市管辖。1958年废县改区,归包头市。1963年复归乌兰察布盟,1971年改隶包头市,至今未变。
更多>> 固阳县地理环境
主要有干旱、风沙、洪水、冰雹、霜冻、干热风、病虫害等。其中尤以旱灾为重。当地群众说:十年就有九旱。1987年8月才普降中雨,使粮食总产量降到2350万公斤。其次,是洪水灾害,年年都有发生,既冲毁沿河两岸农田、又冲刷地表造成水土大量流失。水土流失面积达4670平方公里,土壤侵蚀模数300~3000吨/平方公里/年,多年平均输沙量340万吨,无霜期短,前山110天,后山95天,故春秋霜冻也常常造成危害。一般情况秋霜对作物的危害大于春霜冻。风沙危害年年发生,公益民每年受灾面积在4000亩左右,冰雹在境内局部地区年年都有发生。农作物病害虫发生过的有小麦锈病、黑穗病、蝗虫、麦秆蝇、金针虫、地老虎等。多种灾害每年都使农作物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据1971、1974、1980年统计,平均每年受灾面积达475572亩。
更多>> 固阳县金融休闲
工农业生产总值1950年仅0.10亿元、1978年0.61亿元、1990年达1.21亿元,总量很小,经济不发达,农业总产值占工农业生产总值四分之三以上。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10.3亿元,2003年开始经济发展加快,国内生产总值达14.7亿元,2004年达20.6亿元。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完成25.0亿元,比2000年年均递增19.2%;财政收入完成3.36亿元,比2000年年均递增55.9%;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8.7亿元,比2000年年均递增104.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亿元,比2000年年均递增15.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8606元,比2002年年均递增33.4%;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完成3200元,比2000年年均递增13.8%。 农业 农业总产值1950年为0.1亿元,粮食产量0.42亿公斤,牲畜存栏20多万头(只);1978年农业总产值0.43亿元,粮食产量0.55亿公斤,牲畜存栏40多万头(只);1984年农业总产值0.82亿元,粮食总产量0.95亿公斤,牲畜存栏40多万头(只);1990年农业生产总值0.93亿元,粮食总产量1亿公斤,牲畜存栏64万头(只);2000年农业生产总值4.3亿元,粮食产量0.9亿公斤,牲畜存栏64万头(只)。2000年,农业总产值是1950年的43倍、粮食产量增加了1倍、牲畜存栏增加了2倍。截止2005年底,农业生产总值7.5亿元,粮食总产0.255亿公斤,牲畜存栏90万头(只)。农业生产常年播种面积160.9万亩,其中:粮食作物96.5万亩,经济作物38.6万亩、其它作物25.8万亩。近年来通过调整种植结构和大力推广优良品种,提高粮食单产,在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基本稳定的情况下,粮食总产量有了大幅度的增加。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内麦19号、永良4号、小红皮)、玉米(冀承单15号、冀承单3号、承单22号、杂单7号)、马铃薯(大西洋、克新1号、费乌瑞特、紫花白);主要经济作物:油葵、花葵、油菜籽、胡麻等;药材作物有:黄芪、党参、柴胡等;优良牧草作物有:东凌白、乐食、草本樨、苜蓿、健宝牧草等。 畜牧业 农牧结合、以农促牧、以牧养农是固阳县近年来调整产业结构新举措,也是农牧民增收的新亮点。随着畜牧业生产的加速发展,玉米等饲草料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在“十五”初期,玉米种植面积仅3万亩左右,优良牧草种植面积不足5万亩。2005年,全县玉米种植面积发展达35万亩,饲草料作物种植面积达到23万亩,为发展养殖业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目前,饲养大畜3万头,其中:奶牛2.7万头,年产鲜奶8万吨,小畜年末存栏80万只,肉羊出栏量150万只。肉食品总产量3.95万吨,其中:大畜产肉量0.06万吨,羊肉产量2.3万吨,生猪存栏5万口、产肉1万吨,禽肉产量0.05万吨,禽蛋产量0.08万吨,绒毛产量0.1万吨。 农民人均纯收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前,农民收入是丰年增收,灾年下降。到70年代末,每年人均纯收入徘徊在50~80元之间。包产到户后,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20%,到199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50元。“九五”期间为1500元左右,“十五”期间增长较快,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805元,200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581元,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357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579元,占当年人均纯收入的48%;畜牧业收入853元,占当年人均纯收入的25%;二三产业收入258元,占当年人均纯收入的8%;劳务输出收入648元,占当年人均纯收入的19%。2005年因受特大旱灾影响,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200元。 林地 至2005年,全县森林覆盖面积为14318公顷,其中:有林地5227公顷、疏林地1934公顷、灌木林地56921公顷,未成林地5809公顷、苗圃107公顷、宜林地73182公顷,森林覆盖率12.8%。树种主要为:柠条、沙棘、榆树、杨树、松树、柳树、白桦、侧柏、文冠果、椴树、柞树、山杏、山樱桃、枸杞、黄刺梅、虎榛子等。2000年开始,相继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沙源治理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等国家级重点生态建设工程。至2005年,共完成各项工程建设总任务92.5万亩,其中完成人工造林67.5万亩,封山育林25万亩。生态建设成果显著。 工业 固阳县工业基础差,起步晚。1949年从事手工业者仅53户,从业人员125人,以铁匠、木匠、皮匠、毡匠为多,年产值仅10.4万元。1958年,全县掀起大跃进运动,共办厂矿171个,投产109个,但因盲目上马,条件差,技术落后,产品质量差,大部分相继下马,人员下放。至1990年,主要工业有磁铁选矿、金矿、水泥、机械加工、粮食加工、造纸、地毯、制砖、印刷、石棉、煤炭、蛭石等,1990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821万元。2003年开始依托资源优势,实施“工业立县、资源转换、开放带动”战略,打造“四大工业体系”,即采选、冶炼为主的矿业工业体系;以风电、电网建设为主的电力工业体系;以建材和机械加工为主的建材和加工工业体系;以煤化工为主的高科技产业工业体系。工业经济迅速发展,2003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4.3亿元,2004年达20.9亿元。至2005年,全县工业总产值完成30.0亿元,其中县属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完成5.4亿元。铁矿采选企业发展到161个,设计生产规模1750万吨,铁精粉产量165万吨;生铁冶炼企业发展到27个,设计生产规模160万吨,生铁产量43.5万吨。以邦诚集团50万吨、包钢固阳矿山公司50万吨、汇全集团40万吨、如阜矿业40万吨等一批大型铁精粉选矿业和丰昆炼铁、海明炉料、宇盛炼铁等冶炼业的建成投产,实现了资源优势就地转化增值。工业产业链进一步延伸,铁矿采选、生铁冶炼成为全县工业的支柱产业。以水泥、机制砖、石材加工为主的建材业和以深层煤开采、油母页岩原油开发的化工项目及硅铁硅钙冶炼、机构加工、烧结矿项目、腐植酸、碳素生产、膨润土加工和马铃薯、油料、皮毛、制酒、小肥羊肉品加工等农畜产品加工项目也成为全县工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力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带动电力事业的发展。十五期间,投资1.95亿元,完成了农网改造、城网改造、固北220千伏变电站、电报局110千伏输变电建设、忽鸡沟变电站扩容等电力工程。“十五”期间,累计售电量6.7亿千瓦时,是“九五”期间售电量的3.4倍,2005年全县售电量3.5亿千瓦时。此外,利用丰富的风能资源兴建“50万千瓦风力发电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