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吧地图

更多>> 龙子湖区概述

    安徽省工业商贸重镇蚌埠市分为龙子湖、蚌山、禹会、淮上四个行政区。龙子湖区为于市区东部,辖6个街道办事处、2个乡镇。辖区总面积161.68平方公里,总人口24万余人。龙子湖区作为蚌埠市东大门,蚌埠火车站和长途汽车站坐落在本辖区。合徐、蚌宁高速公路经辖区周边而过。辖区内有华东地区最大的铁海联运的集装箱货运站,可直接办理货物的出口运输,汽运货柜当天可抵达北京、上海、天津、南京、连云港、济南、西安、武汉、南昌等城市;辖区距千里淮河第一大港——蚌埠港仅6公里,可借助港口通达海外。随着辖区内京沪高速铁路车站(沿途五大站点之一)的动工建设,京沪线电气化改造工程的开展,蚌埠市将进一步融入长三角一小时经济圈。随着4C级蚌埠新机场等一系列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投入使用,龙子湖区乃至蚌埠市的交通优势将进一步凸显。龙子湖区景色优美,它以辖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龙子湖得名,该湖水面达7.8平方公里,山水相连,风景秀丽,是蚌埠市主要标志之一。龙子湖区拥有曹山(曹操当年的练兵场)、东西鲁山(鲁肃驻兵建城的地方,又称东西芦山)、明东瓯王汤和墓、栖岩寺(建于汉平帝永平年间)、朱元璋的后花园—苏园及全国三大卫之一的长淮卫古大街等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休闲、洽谈商务和旅游的好去处。近年来,龙子湖区紧紧围绕“工业强区、三产富区、民生稳区、生态立区”的发展思路,初步形成了以玻璃及玻璃制品、精细化工、纺织、机械零部件、船舶、滤清器、水泥等支柱产业,全区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2009年1-9月份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8.97亿元;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 28.97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8.23亿元;实际引进市外资金16.2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7亿元;实现财政收入3.23亿元;同时,就业再就业、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文明创建、城市党建等10多项工作连续多年在全市或城区保持领先位次。龙子湖区人民诚邀四海宾朋、客商前来参观、考察和洽谈经济技术合作。古老而年轻的龙子湖区诚邀与您携手合作,共创和谐社会!

更多>> 龙子湖区历史

    蚌埠具有非常典型,堪称与黄河文化相媲美的淮河流域文化,从荆涂文化延伸到楚汉文化,承继到大明文化,历史发展的脉络十分清晰。一些耳熟能详的历史时间都可以在5917平方公里的珠城大地找到历史的印记。地处蚌埠东部的龙子湖区,楚汉文化有着极为明显的印记,这里有以汉代末年,三国时期曹操当年的练兵场,名曰:“曹山(也称双龙山)”;有吴国著名大将鲁肃驻兵建城的“东、西鲁山(因两座山形似两个火炉,因此又被称为东、西炉山)”;有建于汉平帝永平年间的栖岩寺。上述遗址、遗存形成了淮河流域“三国时期”重要的文化遗存,这些遗存向北可延伸至合肥、亳州、徐州等城市形成汉文化(暨三国文化)旅游圈,极具开发价值。与汉文化相对应的是从人文、到历史、到地理的大量明文化遗迹、遗存。这些遗迹、遗存与凤阳的明朝开国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与南京市形成一道形成中原地区最具有代表性的明文化开篇历史。拓展了具有特色的明文化旅游观光带。一是以龙子湖为标志的山水观光带。二是与龙子湖山水相依的双龙山(也叫曹山),形似两条巨龙,头头相抵,尾尾相呼,俯卧在龙子湖边,形成绝佳的山水画面。三是长淮卫镇。该镇为千年古镇,建于唐宋,北临淮水,明代朱元璋建中都城,曾定为中都八卫之一,始称长淮卫。该镇有著名的“十王四妃墓”(朱元璋叔父寿春王等三代合葬墓)和明代驸马黄曾和兵部尚书单安仁墓。从史料上看,历史资源十分丰富。随着辖区内省级龙子湖风景区的规划建设,龙子湖区的旅游文化层次也会更上一个台阶。

更多>> 龙子湖区地理环境

    安徽省工业商贸重镇蚌埠市分为龙子湖、蚌山、禹会、淮上四个行政区。龙子湖区为于市区东部,辖6个街道办事处、2个乡镇。辖区总面积161.68平方公里,总人口24万余人。

更多>> 龙子湖区金融休闲

    龙子湖区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和信息中心,也是蚌埠市改革开放和对外交流的“东窗口”。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全区经济和社会进入全面振兴和快速发展时期,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城市建设和管理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改革开放取得丰硕成果,政治和社会形式保持稳定,社区建设跃上了一个新台阶,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全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出现了新的局面。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完成76532.8万元,增长12.7%;财政总收入12485万元,比年初预计增长20.5%;作为老的工业城区,工业完成总产值63000万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水平2005年为9000元/人,全区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全区上下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抢抓机遇,奋力赶超,2005年,龙子湖区成功引进了各类招商项目110多个,其中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达11个,全年实际引进市外资金30468万元,境外资金520万美元。

更多>> 龙子湖区文化教育

    蚌埠具有非常典型,堪称与黄河文化相媲美的淮河流域文化,从荆涂文化延伸到楚汉文化,承继到大明文化,历史发展的脉络十分清晰。一些耳熟能详的历史时间都可以在5917平方公里的珠城大地找到历史的印记。地处蚌埠东部的龙子湖区,楚汉文化有着极为明显的印记,这里有以汉代末年,三国时期曹操当年的练兵场,名曰:“曹山(也称双龙山)”;有吴国著名大将鲁肃驻兵建城的“东、西鲁山(因两座山形似两个火炉,因此又被称为东、西炉山)”;有建于汉平帝永平年间的栖岩寺。上述遗址、遗存形成了淮河流域“三国时期”重要的文化遗存,这些遗存向北可延伸至合肥、亳州、徐州等城市形成汉文化(暨三国文化)旅游圈,极具开发价值。与汉文化相对应的是从人文、到历史、到地理的大量明文化遗迹、遗存。这些遗迹、遗存与凤阳的明朝开国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与南京市形成一道形成中原地区最具有代表性的明文化开篇历史。拓展了具有特色的明文化旅游观光带。一是以龙子湖为标志的山水观光带。二是与龙子湖山水相依的双龙山(也叫曹山),形似两条巨龙,头头相抵,尾尾相呼,俯卧在龙子湖边,形成绝佳的山水画面。三是长淮卫镇。该镇为千年古镇,建于唐宋,北临淮水,明代朱元璋建中都城,曾定为中都八卫之一,始称长淮卫。该镇有著名的“十王四妃墓”(朱元璋叔父寿春王等三代合葬墓)和明代驸马黄曾和兵部尚书单安仁墓。从史料上看,历史资源十分丰富。随着辖区内省级龙子湖风景区的规划建设,龙子湖区的旅游文化层次也会更上一个台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