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吧地图

更多>> 毕节市概述

    毕节市是典型的岩溶山区。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地处东经105°36′——106°43′,北纬26°21′——27°46′之间,东部和南部与本省遵义市、贵阳市、安顺市、六盘水市接壤,西部和北部与云南省、四川省毗邻。 正处在滇东高原向黔中山原丘陵过渡的倾斜地带,境内多山,西高东低,平均海拔1400米,最高点赫章韭菜坪2900.6米,为全省最高点,最低海拔457米,境内山高坡陡,峰峦重叠,沟壑纵横,河谷深切,土地破碎。全区总面积26844.5平方公里,高原山地占93.3%,分属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两大水系,长江流域面积占95.38%,珠江流域面积占4.62%,是乌江、赤水河、北盘江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毕节市大部分地方属北亚热带温凉湿润季风气候,水热资源适中。各地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101.8—1780.2小时,年平均气温10 5—15.0℃ ,一月平均气温17——4.3℃,七月平均气温17.6——24.9℃,稳定通过10℃的有效积温2544.6—4617.1℃;年平均降水量848.6—1394.4毫米,月变率大,70%左右的降水量集中在5至9月;无霜期 205—297天。 境内山清水秀,平畴谷幽,风光秀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气候适宜。 毕节市是典型的岩溶山区。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地处东经105°36′——106°43′,北纬26°21′——27°46′之间,东部和南部与本省遵义市、贵阳市、安顺市、六盘水市接壤,西部和北部与云南省、四川省毗邻。 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硫、铁、硅、砂、粘土、草炭、大理石、高岭土、重晶石等。其中煤、硫、铁、锌探明储量分别达540000、29856、4042、1540万吨以上,硫磺已打入国际市场。 毕节市是个多民族杂居地区,居住着汉、彝、苗、回、白、布依、仡佬等30多个民族,有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77个民族乡,使毕节风土人情多彩多样,民俗民风绚丽多姿。 毕节涌现出一批旅游景点创造和打破了中国世界纪录协会多项世界纪录、中国纪录,获得多项世界之最、中国之最。

更多>> 毕节市历史

    三国诸葛亮征南中,济火为牂柯帅,相助刊山通道,擒孟获有功,封罗甸国王,世有其地。明郭子章《黔记》曰:“唐阿佩,宋普贵,元阿画皆以历代开国时,纳土袭爵,居水西,号大鬼主。霭翠仕元四川行省左丞兼顺元宣慰使,皇明洪初归附,五年授怀远将军,世袭宣慰使。”区境秦初置夜郎、汉阳二县。秦亡县废,汉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置犍为郡,属其辖。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开西南夷置牂柯郡,东霎时境为牂柯平夷县,西境为犍为属国汉阳县地。三国蜀置南昌县,为 降都慰治,属朱提郡。西晋元康元年(公元280年)改南昌置南秦。 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分)牂柯置平夷郡,治平夷县, 县入隶。建兴四年(公元316年)平夷没于成汉,咸和八年(公元333年)朱提相继归属。成汉灭,复入晋。晋该更平夷郡、县为平蛮。南朝梁太清中(公元547—549年)为 氏所据。 唐龙朔三年(公元663年)矩州剌史谢法成招慰比楼部(卢鹿部分支)七千户,总章三年(公元670年)置禄州和汤望州。万岁通天二年(公元697年)昆明部内附,置宝州、龚州羲(义)州、犍州、郝州、晖州。宋庆历(1041—1048年)初增置姚州。均为羁縻州。宋末,诸州皆废,东部为罗氏鬼国地,西境为乌撒部。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置乌撒路,十五年置乌撒军民总管府(今威宁、赫章),十六年置罗氏鬼国安抚司,十七年改罗氏鬼国安抚司为顺元路宣抚司,十九年置顺元路宣慰司。二十年置亦奚不薛宣慰司(今大方)。二十一年改乌军民总管府为军民宣抚司,二十四年升乌撒宣抚司为乌撒乌蒙宣慰司,隶云南行省,辖乌撒、阿头、易溪、易良、乌蒙、閟畔6部。今区境威宁、赫章等地为乌撒部。 二十九年并顺元、亦奚不薛、八番罗甸三宣慰司为八番顺元宣慰司兼都元帅府,领顺元路军民宣抚司,管番民总管及金竹、定远二府,9安抚司。大德七年(1303年)罢亦奚不薛宣慰司及诸路土官,徙顺元宣抚司于亦奚不薛。至治、泰定间(1321—1328年)降顺元路军民宣抚司为安抚司。明洪武五年(1372年)贵州宣慰使郑彦文及土官霭翠叔禹党、宣慰宋蒙古歹等内附,置贵州宣慰司。霭翠自领水西,分中水、下水、底水三路土官,十二宗亲(后为十二则溪)四十八土木管其地。十五年置乌撒卫(今威宁)、水西卫。三月置乌撒土府。十七年(1384年)置毕节卫,置七星关守御千户所隶乌撒卫。二十一年置赤水卫、层台卫。二十二年置永宁宣抚司。二十三年置普市千户所,分水西地置威清卫。二十七年废层台卫置赤水前千户所,隶赤水卫。永乐十一年(1413年)改贵州宣慰司隶贵州布政使司。十二年改乌撒卫隶贵州都司。 隆庆六年(1572年)置乌撒军民府,崇祯八年(1635年)筑大方、水西、比那3城,置12州,旋废。仍置水西宣慰司。清康熙三年(1664年)平水西安坤,四年于比那城置平远府,领胧胯、的都、朵你、要架4则溪地;于大方城置大定府,领法戈(化齐)、火著、木胯、架勒4则溪地;于水西城置黔西府,领以著、则窝、雄所3则溪地,隶贵宁道(后改贵西道)。裁乌撒卫置威宁府,治卫城,设威宁镇总兵,隶贵州。二十二年改黔西、平远2府为州,隶大定府。二十六年降大定府为大定州;裁毕节卫置毕节县,省赤水卫入毕节县;并永宁卫、普市千户所置永宁县。黔西、大定、平远3州及毕节、永宁二县俱隶威宁府。雍正五年(1727年)划永宁县归四川。七年升大定州为府,降威宁府为威宁州。黔西、平远、威宁3州及毕节县隶大定府;划威宁州后所归云南宣威,以可渡河桥为云贵省界。十一年置水城宁,驻大定府通判。1913年废府、州、厅置县,今境有大定、黔西、威宁、毕节、平远5县,隶贵西道,道衙署驻毕节。 1914年改平远县为织金县。1935年6月于毕节设第四行政督察区,领毕节、水城、威宁、大定、黔西5县。1937年划织金县入第四行政督察区。1941年析黔西县东北部置金沙县;析大定县西部5区及织金县西部地置纳雍县。1942年析威宁县东部赫章、可乐、野马川、财神堂4区置赫章县。1950年置毕节专区,辖毕节、大定、金沙、黔西、织金、纳雍、威宁、赫章、水城9县。 1954年改威宁县为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区。1955年改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区为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1958年改大定为大方县。1966年析水城县大河等10公社置水城特区,属西南煤炭建设指挥部。1970年划水城县归六盘水地区。毕节专区改称毕节地区。辖毕节、大方、黔西、金沙、织金、纳雍、赫章7县和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 1988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1992——1993年建镇并乡撤区后,全地区撤销原县与乡之间的89个区镇建制,改原736个乡镇为250个乡(镇、办事处),其中:97个镇,147个乡,6个街道办事处。1994年毕节县撒县设市(县级),乡(镇、办事处)未作调整。1995年金沙县撤销岚头乡,设立岚头镇。至此,毕节地区辖98个镇,146个乡,6个办事处。 2011年,国函〔2011〕130号文件,撤销毕节地区设立地级毕节市。毕节市设立七星关区,以原县级毕节市的行政区域为七星关区的行政区域。毕节市辖大方县、黔西县、金沙县、织金县、纳雍县、赫章县、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和新设立的七星关区。

更多>> 毕节市地理环境

    毕节市是典型的岩溶山区。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地处东经105°36′——106°43′,北纬26°21′——27°46′之间,东部和南部与本省遵义市、贵阳市、安顺市、六盘水市接壤,西部和北部与云南省、四川省毗邻。 正处在滇东高原向黔中山原丘陵过渡的倾斜地带,境内多山,西高东低,平均海拔1400米,最高点赫章韭菜坪2900.6米,为全省最高点,最低海拔457米,境内山高坡陡,峰峦重叠,沟壑纵横,河谷深切,土地破碎。全区总面积26844.5平方公里,高原山地占93.3%,分属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两大水系,长江流域面积占95.38%,珠江流域面积占4.62%,是乌江、赤水河、北盘江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毕节市大部分地方属北亚热带温凉湿润季风气候,水热资源适中。各地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101.8—1780.2小时,年平均气温10 5—15.0℃ ,一月平均气温17——4.3℃,七月平均气温17.6——24.9℃,稳定通过10℃的有效积温2544.6—4617.1℃;年平均降水量848.6—1394.4毫米,月变率大,70%左右的降水量集中在5至9月;无霜期 205—297天。 境内山清水秀,平畴谷幽,风光秀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气候适宜。

更多>> 毕节市金融休闲

    2006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270.61亿元,同比增长14.4%,其中,第一产业78.91亿元,同比增长6.0%;第二产业108.16亿元,同比增长20.5%;第三产业83.53亿元,同比增长15.6%;完成财政总收入44.76亿元,同比增长28.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9.44亿元;全区三次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一年的32.2:38.1:29.7转变为29.1:40:31,三次产业结构初步实现由“二、一、三”排序向“二、三、一”排序的转变。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长值50.24亿元,同比增长19.0%;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7.81亿元;“两烟”实现税收13.25亿元,占财政收入的27.3%;煤炭年产量达2871万吨,水电和火电装机容量达660万千瓦,煤、电增加值分别达到24亿元、34.16亿元,分别占全区生产总值的8.9%、12.6%,实现税收8亿元和6亿元,分别占全区财政收入的17.87%、1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5.9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76元,比上年增长10.6%;农民人均纯收入2043元,比上年增长8.9%;贫困人口从59.81万减少到57.31万人;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116.41亿元,比上年增长17.9%;人口自然资源增长率为8.45%,比上年下降0.14个千分点。其它各项事业保持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2008年,全区国民生产总值402.98亿元,产业排序为“二三一”。财政收入上升到69.58亿元。毕节经济发展速度保持了高于全国、全省的平均发展速度,经济总量在全省九个地州市中从后列跃居第三。 2009年全年生产总值500.1亿元,同比增长15.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6.7亿元,同比增长50.3%;财政总收入91.34亿元,同比增长31.27%;规模工业增加值111.04亿元,同比增长15%;农业总产值165.06亿元,同比增长6.02%;非公有制经济生产总值180亿元,同比增长20.3%;旅游总收入76亿元,同比增长49.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90元,同比增长7.3%;农民人均纯收入3109元,同比增长12.9%,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省前列,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跨越式发展的势头。 2010年,全年国民生产总值完成600.85亿元,经济总量在全省九个地州市中继续保持前三,分别是贵阳1121.82亿元,遵义908.76亿元,毕节600.85亿元,六盘水500.64亿元,黔南356.68亿元,黔东南312.6亿元黔西南307.13亿元,铜仁293.6,安顺232.92亿元。 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 财政总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分别从2007年的281亿元、45亿元、108亿元增加到745亿元、180亿元、834 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4.4%、31.8%、50.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 达到16500元、 4300元, 年均增长10.7%和11.4%; 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达到660亿元、 360亿元, 是2006年的3.24倍、2.74倍。全省经济发展综合测评排名由2007年的第7位上升到连续两年居 第1位。 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以稳定优化一产、壮大提升二产、加快发展三产为着力点,依托优势资源开发,推进工 业、农业和服务业协调发展,在做大经济总量中调整结构、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实施“十大 产业振兴计划”,煤炭、电力、“两烟”、装备制造、建材、白酒、化工、食品、冶金和轻 纺等产业多元协调发展。建成力帆时骏年产31万辆载货汽车等大型装备制造项目;开工建设 中石化年产60万吨聚烯烃、中海油参股的织金精细磷化工等新型能源化工项目。规模以上工 业总产值从148.52亿元增加到443亿元,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40.8%。规划建 设12个产业园区,提高了产业横向配套能力和要素聚集能力。实施“3321”工程、“三万农 业示范工程”,规划建设“十带百园”农业示范基地和标准化养殖场基地880个,培育龙头企 业127家, 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401个, 提高了特色农业产业化、 标准化、 集约化经营水平。 加快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精心打造“百里杜鹃—乌江源百里画廊—化屋苗寨 —织金洞”等精品旅游线路,开发了油杉河、冷水河、阿西里西、慕俄格古城等20个旅游新 景区, 百里杜鹃、 织金洞等景区被评为4A 级景区。 打响了“洞天湖地、 花海鹤乡、 避暑天堂” 旅游品牌。旅游总收入从6.37亿元增加到13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45.9亿元增加到 151.3亿元。服务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达到35.3%。

更多>> 毕节市文化教育

    毕节市是个多民族杂居地区,居住着汉、彝、苗、回、白、布依、仡佬等30多个民族,有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77个民族乡,使毕节风土人情多彩多样,民俗民风绚丽多姿。 古老独特的民族礼俗,构成毕节人热情,礼貌,尊老爱幼,团结友爱的传统风尚,别具情趣的彝族迎亲,苗家牛角酒,回族的道"色兰",彝、苗丧葬习俗,布衣婚俗等独具一格。 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彝族火把节"、"彝族年"、"苗族跳花节"、"布衣族的六月六节"等。 五彩缤纷的民族歌舞,以汉、彝、苗、回、布依、白、仡佬等7个民族歌舞为一体的 《乌蒙欢歌》享誉国内外,先后出访北欧、加拿大等国,并多次荣获全国全省民族歌舞大赛一等奖,成为北京中华民族园,云南民族文化村等旅游景区的主要歌舞之一。苗族"滚山珠"先后出访北欧等国并在国际,全国,省大奖赛上一举夺魁。 艳丽多姿的民族服饰,在云南省楚雄州中国国际彝族服饰展览中名列前茅,在贵州省首届少数民族大赛上获得一等奖,。 古老淳朴的民族传统体育独具特色,彝族铃铛舞《乌蒙铃》苗族射弩等项目先后囊括了全省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表演竞技金奖。 别具风格的民族建筑以大屯彝族土司庄园,奢香博物馆等两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为代表积淀了很深的民族建筑文化底蕴。以及彝族的"土掌房"、"象祠"遗址等形成毕节民族建筑的特定体系。 古老独特的民族戏曲乐器,以彝族的“摄泰吉”、“月琴”、“口弦”,苗族的芦笙、三眼箫、四眼箫,布依族的牛角二胡为代表,充分展示了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的智慧和结晶。 民族古籍文化是毕节享誉全国的一个亮点。《西南彝志》、《彝族源流》、《彝文典籍目录》、 《迁徙歌》等70多部3000多万字出版发行,引起了中外专家学者的关注,使毕节成为中央民族大学,西南民院学生实习基地之一。 古朴典雅的民族工艺以彝族剪纸,苗族蜡染,制绣为代表,别巨匠心。风味独特的民族食品以彝族的“咂西”、“水花酒”、“鸡八桂”、“陀陀肉”苗族的“糍粑”回族的“牛干巴”为代表,工艺独特,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