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吧地图

更多>> 沁源县概述

    沁源县位于山西省会太原市东南,长治市西北部。东邻沁县,南接屯留、安泽、古县,西连灵石、霍县,北靠平遥、介休。地理坐标在东经111058′30″~112032′30″,北纬36020′20″~3700′42″,全境东西宽45公里,南北长74公里,土地总面积2554平方公里,辖5镇9乡,总人口16万,西汉置谷远县,西晋末废。北魏建义元年置沁源县,隋、唐两朝曾二度设沁州于此,隋至元代北部曾改为绵上县。1941年初,分设为沁源、绵上两县。1946年初,又合并为沁源县。1958年并入沁县,1960年恢复为沁源县。沁源县辖5个镇、9个乡:沁河镇、郭道镇、灵空山镇、王和镇、李元镇、中峪乡、法中乡、交口乡、聪子峪乡、韩洪乡、官滩乡、景风乡、赤石桥乡、王陶乡。沁源地处太岳山东麓,沁河之畔,沟渊地肥土沃,山岭崖峻林绿,地上自然资源景观绮丽秀美,天姿茂异,地下矿产资源丰富,功夺天造。自然资源优势可谓“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发展中的沁源是全国重点产煤县之一,境内含煤面积约2040平方公里,原煤储量128.8亿吨,可采量90亿吨。其中主焦煤储量约41.4亿吨,全县铁矿总储量5800万吨,含铁量大多在30—50%。全县铝矾土矿总储量约1亿吨,品位多在60%以上。全国畜牧基地县之一,全县以饲养大牲畜为主,被国家列为全国黄牛改良基地县。山西省用材林基地县之一,全县以用材林、经济林为主,有省营林场6个,县营林场3个,年生产木材4万立方米。孕育着深厚长久的发展潜力。近年来,沁源的经济建设突飞猛进,健康发展。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国有企业改制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乡镇企业股份制发展迅速,初步形成了以采掘、冶炼、焦化、加工为主体的模式。农业经济初步建立起了粮食、蔬菜、果品、种子、木材、畜产品基地,粮食生产连续几年获得大丰收。交通邮电事业发生质的飞跃,全县总通车900余公里,沁县至沁源的地方铁路一期工程竣工,实现通车。全县电话总装机12000余门,所有乡镇均开通程控电话,移动电话、无线寻呼与全国联网。教育、科技、文化事业取得新的成绩,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440所,儿童入学率100%。全县14个乡镇实现了小学阶段义务教育达标。县级科技机构重点推广地膜覆盖、蓄水丰产沟、ABT生根粉等实用技术,积极完成“星火计划”项目。全县群众性文化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建有22个文化活动中心站,1998年,跻身于国家级文化先进县行列。此外,在卫生、体育、计划生育等方面也取得了新的成就。随着国家中西部经济大开发,沁源这块资源富集的聚宝盆,风景优美的旅游区,地理优越的金三角,民俗敦厚的新桃源,必将会成为众多国内外有识之士关注与向往的地方。中共沁源县委、沁源县人民政府带领全县16万

更多>> 沁源县历史

    西汉置谷远县,西晋末废。北魏建义元年置沁源县,隋、唐两朝曾二度设沁州于此,隋至元代北部曾改为绵上县。1941年初,分设为沁源、绵上两县。1946年初,又合并为沁源县。1958年并入沁县,1960年恢复为沁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