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吧地图

更多>> 苏仙区概述

    苏仙区位于湖南省南部,湘江支流耒水上游。北瞻衡岳,南倚五岭,东界罗霄,周边与郴州市北湖区、桂阳县、资兴市、永兴县、宜章县接壤,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苏仙区的前身是郴县。1994 年12月,国务院批准郴州撤地建市、郴县撤县设区,1995年3月,郴县正式更名为郴州市苏仙区。2002年,全区设8镇9乡、2个街道办事处,下辖 170个村民委员会、52个居民委员会(其中社区居委会24个),184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3.84万人,其中市镇人口13.85万人;土地总面积 1342.2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5.66万亩。境内主要为汉族,有少数瑶胞散居塘溪、白露塘、良田等地。苏仙区地形复杂,丹霞地貌发育典型。整个地势自东南向西北倾斜,高山大岭蜿蜒于东南部位,中部山地、丘陵、岗地、平原相间分布,西北低平开阔。区境群山簇拥,溪河纵横,岩溶地貌分布广泛,桥口镇、五里牌镇、白露塘镇、许家洞镇内丹霞地貌连成一片,发育典型,为全国少见。主要山脉有西山、五盖山、骑田岭。主要河流东江、郴江、栖河北汇耒水流入湘江,章溪水、田头水向南流入珠江。东南部狮子口海拔1913.8米,为全区最高点;最低处在栖河出口处洗金滩,海拔只有104米。全区年地表径流总量65亿立方米,总水面5.47万亩。地形以山地为主,丘陵、平原相当,岗地、水面较少,呈现出“八山半水分半田”格局。苏仙区交通便捷,基础设施发达。京广铁路、107 国道、京珠高速公路贯通南北,1813省道、郴资桂高等级公路横贯东西。区、乡、村公路纵横交错,大都实现道路硬化,北上武汉、南下深圳、东至赣州、西到桂林,均可朝发夕至。苏仙区是沿海进入内陆的要塞,有“湘南门户”之称。区内有各类水利工程14542处,其中小型水库42座,中型水库4座(高峰、长青、柳泉、大头垅),形成了以骨干工程为主要的农田灌溉网络;城乡电网密布,输、变、供电网络完备,并与华中电网联网,能充分满足区域生产生活需要;程控电话、移动通讯、邮电传递进村入户,城乡均能直拨国内外;驻区金融机构齐全,随时可办理国内外一切资金往来业务。四通八达的交通、快速便捷的通讯、高效优质的服务,为苏仙区经济的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苏仙区气候温和,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苏仙区地处东经112°53′55″~113°16′22″,北纬25°30′21″~26°03′29″, 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多年平均日照数1410个小时,平均气温18℃,平均降雨量1490毫米,无霜期290天以上。具有春温多变日照少、夏热前涝后多旱、初秋湿热晚秋凉、冬有霜雪严寒短的特点。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热充足、四季分明、土地肥沃,适宜种植双季稻、各种经济作物和发展畜牧水产业。苏仙区农副土特产品众多,是湘南有名的鱼米之乡和富裕之地。主要盛产稻谷、水果、烤烟、茶油、茶叶、牲猪、黑山羊、鲜鱼和竹木等,名优特产有五盖山贡茶、五盖山榨笋、大奎上腊肉、仙鹿葡萄、苏仙牌茶油、两江源高山菊等。苏仙区物华天宝,资源丰富。全区有林地面积97.17 万亩,活立木蓄积量228.66万立方米,号称“绿色宝库”。树木种类以杉树、松树、樟树、梓树、灌木、楠竹为主,在2000多种动植物中,有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25种,珍稀植物13种。境内水能资源充裕,可供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有331处、12.7万千瓦,已建成70座中小型水电站,总装机容量6.52 万千瓦,年发电量2.91亿千瓦时,成为全国100个电气化县(区)之一,是华南水电能源基地。苏仙区矿产资源丰富,这里有世界著名的柿竹园多金属矿,有大型的国有桥口铅锌矿和玛瑙山锰矿,有年产煤万吨的许家洞、街洞和栖凤渡煤矿。地质勘查探明全区有色金属共7类50多个品种,矿床18处,其中特大型4 处,主要分布在白露塘、塘溪、大奎上、坳上等乡镇。铅、锌、锡、钨、钼、铋等有色金属储量在全国乃至全球占有重要位置,誉称“有色金属之乡”。柿竹园有色金属矿蕴藏矿物143种,其中钨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四分之一,号称世界钨资源重地。柿竹园矿体厚度大、种类多、品位高,是世界上发现的最大多金属矿,被中外矿物学家誉为“世界有色金属博物馆”。苏仙区风光秀丽,名胜古迹甚多。五盖山森林茂密,流水潺潺,獐麂兔鹿出没其间,黄莺布谷婉唱不绝,这里有中国南方唯一对外开放的国际狩猎场。高峰水库大坝雄伟壮观,水域宽阔,碧波辉映蓝天,山光水色集于一体,高峡出平湖。飞天山国家地质公园是全国面积最大的丹霞地貌区,这里东江东来,郴江南至,混合北流,两岸连山,石岩林立,或秀峰险寨,奇石怪洞,或绝壁悬棺,古佛古寺。碧水丹崖,风光独秀,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称此地“寸土绝丽”,今人誉为“小桂林”。位于城区之东的苏仙岭,山势陡峭,万松翠绿。山顶有苏仙观,山中有景星观,山下有白露洞,其余亭台楼阁,或依古松怪石,或伴桃花红枫,或临清泉流水,座落有序,各自成景,号称“天下第十八福地”。王仙岭生态公园寺庙香火、水上乐园争相点缀,有“湘南翠屏”之称。天堂温泉集温泉沐浴、餐饮、康体娱乐为一体,填补了郴州冬季旅游之空白,成为中国女排体能调养基地。“相山瀑布”、“天下第十八泉·圆泉”等景观久负盛名。苏仙区自古享有“山川之秀甲湖南”之美誉,境内秀美的自然风光吸引着无数文人名士游览观赏。唐代王昌龄、韩愈、柳宗元、刘禹锡,宋代秦观、阮阅,明代徐霞客,当代陶铸、胡耀邦、李鹏、尉健行、朱镕基等曾先后游览境内山水,他们或惊叹称奇、评头品足,或作诗著文、为之讴歌,留下了许多绝句佳篇。苏仙区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自秦嬴政二十六年(前 221年)置郴县,沿袭至2002年,苏仙区已有2200多年历史。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人民勤劳勇敢,敢为人先,历代人才辈出,创造了奋斗不息的诗篇。唐代宰相刘瞻刚正不阿,名播朝野;宋代理学家周敦颐任郴县令,劝农兴学,政绩卓著;明代工部左侍郎崔岩勤政廉洁,吏部左侍郎何孟春博学多才,其著作被载入经、史、子、集达29种300余卷;清代大学者喻国人治学兴教,著书35种,人称“儒宗”。现代有安源煤矿工人运动领袖黄静源,教育家黄士衡,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朱森,医学家李穆生、邓一韪,机械学家李维国,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二军军长邓财喜,中共九、十届中央候补委员谢家塘等。苏仙区是革命老区,这里留下了何叔衡、朱德、周恩来、陈毅、任弼时、叶挺、刘伯承、邓华、肖克、杨得志、王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战斗的足迹。其中陈毅在1928年平息境内反革命暴乱后,临危出任中共郴县县委书记,为恢复当地党组织、推动革命运动向前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苏仙区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演出了许多动人的“史剧”。全区为新中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捐躯的革命烈士达2000余人,他们永远成为后世学习的楷模。

更多>> 苏仙区历史

    苏仙区以辖原郴州市的苏仙而得名。“苏仙”一词由西汉文帝时,郴人苏耽在牛脾山修道成仙,故将牛脾山改名苏仙岭。秦末始见郴县名,汉初即有苏仙岭。苏仙与郴县几乎同时。至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县城先后为郡、州、区、路、府、区治,是一座历史文化古城。斗转星移,岁月如歌,1994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郴县设苏仙区。

更多>> 苏仙区地理环境

    苏仙区位于湖南省南部郴州市中部,北瞻衡岳,南恃五岭,东界罗霄。坐标位于东径12°41′,北纬25°25′。地形南高北低,由南向北倾斜。苏仙区地形以丘陵为主。主要有王仙岭,苏仙岭,五盖山,飞天山等山脉丘陵。王仙岭,坐落在郴洲市苏仙区境内。其地形呈峰谷状,由低山、中低山、中山三层次组成。海拔高度在300-1000米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