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白族自治州行政
大理市行政地图 剑川县行政地图 祥云县行政地图 弥渡县行政地图 宾川县行政地图 云龙县行政地图 永平县行政地图 洱源县行政地图 鹤庆县行政地图 南涧彝族自治县行政地图 漾濞彝族自治县行政地图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行政地图
更多>> 洱源县概述
洱源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大理白族自治州北部,在北纬25o41′-26o16′,东经99o32′-100o20′之间。东与鹤庆、宾川两县相连,南与大理市、漾濞县相壤,西与云龙县分疆,北与剑川县相毗邻。东西最大直线距离80千米,南北最大直线距离68千米,县境周长约340千米。 214国道(三级公路)、大丽公路(二级公路)从境内穿过。北距剑川石宝山风景区65公里,丽江风景区138公里,香格里拉风景区225公里;南与苍山洱海连为一体。县城距州府大理市73公里,距省会昆明411公里。境内县、乡村公路40条,全长1091.6公里,已把各景区、景点连成一片。县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最高海拔3958.4米,最低海拔1550米。东部马鞍山、中部罗坪山、西部西罗坪山三支主山脉由北向男纵贯全境,山岭纵横。层峦叠嶂,盆地(俗称坝子)、河谷错落,湖泊库塘棋布,山溪河流如织。河流湖泊随山势分为黑潓江、弥苴河、落漏河三大水系,除落漏河水系属金沙江流域外,均归属澜沧江流域。全县总面积2875平方千米,坝子面积335平方千米(含湖泊58.94平方千米),占11.6%;河谷面积76.7平方千米,占2.7%;山地面积2463.3平方千米,占85.7%。县城驻玉湖镇,海拔2060米,距省会昆明471千米,距州府下关73千米。洱源属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类型,具有干湿季分明、光照充足、“四序恒温”、立体气候和区域性小气候明显等特点。年平均降水719.2毫米,年日照2061.0——2439.4小时,洱源坝区(温凉层)年平均气温14.2℃。洱源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向为“鱼米之乡”、“乳牛之乡”、“梅果之乡”、“兰花之乡”、“松茸之乡”。风光旖旎,四季景色迷人,是大理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景区内众多景点相间配置成趣,溶自然风光与名胜古迹为一炉,是个综合性的旅游景区。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3.9℃,是旅游休闲的极佳去处。
更多>> 洱源县历史
洱源,西汉至隋朝均属叶榆县地。唐麟德元年(664)设治,境内置浪穹、邓备、舍利等州,六诏中境内有浪穹、邓赕、施浪,南诏时为浪穹州。大理国时设宁北赕、邓赕、凤羽郡。元宪宗七年(1257)置浪穹、德源两个千户所,隶大理万户府。至元十一年(1274)云南行省建立,置邓川州,领浪穹、凤羽两县,隶大理路。明裁凤羽县,并归浪穹,设邓川州,领浪穹县,隶大理府。 清沿明建置。民国元年(1912),浪穹县改称洱源县,邓川州改为邓川县,两县先属迤西道,后属大理督察专员公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洱源、邓川两县同属大理专区。1956年起同属大理白族自治州。1958年10月,洱源、邓川、剑川三县合并,成立剑川大县。1961年10月,撤销剑川大县,原洱源、邓川两县合并称为洱源县。2003年12月,区划调整,双廊、江尾两镇划归大理市,江尾镇改称上关镇;2005年1月,茈碧乡和玉湖镇合并后称为茈碧湖镇。2006年末,洱源县辖茈碧湖、邓川、右所、三营、凤羽、乔后等6镇和牛街、炼铁、西山等3乡,共2个社区、88个村委会。
更多>> 洱源县地理环境
洱源县是洱海的发源地,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大理白族自治州北部,东与鹤庆县相连,南与大理市、漾濞县接壤,西与云龙县分疆,北与剑川县相毗邻。全县总面积2533平方千米。县城驻地茈碧湖镇,海拔2060米,距省会昆明471千米,距州府下关73千米。洱源属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类型,具有干湿季分明、光照充足,“四序恒温”、立体气候和区域性小气候明显等特点。年平均降水732毫米,50多年来年降雨量最多的是1966年,达1140.5毫米,最少的是1958年,仅为469.7毫米。年平均日照2061.0~2439.4小时,日照百分率55~57%。 洱源坝区(温凉层)年平均气温13.9℃,50多年来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1958年6月2日,达32.0℃,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1962年1月4日,为-8.1℃。2月尾“回头霜”,4月初“倒春寒”,5~6月干旱,7~9月连续降雨的洪涝,8月底9月初低温,“一冬干”、“一春干”,以及局部地区的冰雹是境内间有发生的主要灾害性气候。2006年,洱源地区总降雨量547.8毫米,比历年平均偏少171.4毫米,比上年偏少25.6毫米;年平均气温为15.3℃,较历年偏高1.1℃;年日照总时数为2477.3小时,比历年平均偏多49.4小时,比上年偏多149.5小时;年极端最高气温29.5℃,最低气温为-2.6℃。洱源县地处横断山脉与云贵高原交界地带,境内山岭纵横,层峦叠嶂,盆地、河谷错落其间,湖泊库塘星罗棋布,山溪河流如织。 全县海拔从1645米至3958.4米,地形垂直变化明显,地貌复杂多样。县域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东部马鞍山、中部罗坪山、西部西罗坪山三支主山脉从北至南纵贯全境,形成东南部落漏河峡谷、西部黑潓江峡谷,以及中部三营、玉湖、凤羽、右所、江尾等五个高原盆地。境内水文也呈多样性特征,主要河流有黑潓江、凤羽河、弥茨河、弥苴河、永安江、罗时江,天然湖泊有海西海、茈碧湖、西湖和东湖,共汇入较大的支流100条、山溪436条。河流、湖泊随山势分为黑潓江、弥苴河、落漏河三大水系,分属金沙江、澜沧江两大流域。东北部马鞍山支系南无山为境内最高点,海拔3958.4米;西部黑潓江南出县境处的乌梢箐口为最低点,海拔1645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