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伊金霍洛旗概述
伊金霍洛(汉意为“圣主的陵园”)旗,是鄂尔多斯市百万人口城市战略核心区,享有“煤海绿洲,天骄圣地”美誉。全旗总面积5600平方公里,辖7个镇,总人口15.2万人,其中少数民族10759 人。伊旗生态良好,环境优美,植被覆盖度达到87%,森林覆盖率达到38.08%,2008年被评为首届“中国十佳绿色城市”;伊旗物华天宝,资源富集,素有“地下煤海”之称,现已探明煤炭储量278亿吨;伊旗交通便捷,区位优越,公路总里程1900.5公里,已基本形成集公路、铁路、航空于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伊旗历史悠久,人文独特,现已成为成吉思汗祭祀文化、鄂尔多斯风土人情和草原文化的汇集地。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旗牢牢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能源战略西移和自治区建设能源重化工基地等战略机遇,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力推进“三化”进程,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日益壮大,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主要经济指标连年保持高速增长。2008年,全旗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92亿元,增长 24.7%;财政收入完成50.9亿元,增长68.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170亿元,增长12.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401元和7262元,分别增加3020元和961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9.7亿元,增长24.4%。在第八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跃居全国县域百强第61位、西部百强第4位,居全区69个旗县第2位,成为带动鄂尔多斯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在推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旗高度重视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全旗呈现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相得益彰、和谐共进的良好局面。过去的成绩已成为全民共享的财富,未来的发展更需要百倍地努力奋斗!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我旗将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科学发展、文明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按照鄂尔多斯“结构转型、创新强市”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战略转型”,加快园区建设,优化产业升级,推进城乡统筹,切实改善民生,全面提升伊金霍洛的产业竞争力、城乡承载力和公共服务力,昂首走向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前列。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80亿元,增长31%;财政收入达到67亿元,增长31.6%;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27000元和8300元,增长32.3%和10.7%;到2010年,力争全旗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50亿元,财政收入突破100亿元,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35000元和13000元,实现在2007年的基础上全面翻番;到2012年,力争全旗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在2010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分别达到1200亿元和200亿元,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55000元和20000元,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跨入全国百强前列。
更多>> 伊金霍洛旗历史
伊金霍洛为蒙古语,圣主陵园之意,以境内有著名的成吉思汗陵园而得名。 汉时分属西河、朔方郡。唐时分属榆林等郡。元置西夏中兴等路,后属东胜、云内二州。清顺治年间设鄂尔多斯左翼中旗(郡王旗)。乾隆年间从鄂尔多斯六旗各析一部设右翼前末旗(札萨克旗)。1958年两旗合并为伊金霍洛旗。 1958年11月5日经国务院82次会议批准,札萨克(公元1736年清高宗从乌审旗将近族台吉的平民分为十三个苏木,划拨土地,组成鄂尔多斯右翼前末旗,即札萨克旗)、郡王(公元1649年清为便于控制蒙古各部落,在鄂尔多斯地区实行盟旗建制,其中之一为鄂尔多斯左翼中旗,即郡王旗)两旗合并,暂称“札郡旗”。1959年1月15日,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取旗名“伊金霍洛旗”。旗址驻地设在新街镇,1964年7月1日迁往阿勒腾席热镇。(以上摘自“伊金霍洛旗政府网站”) 2000年,伊金霍洛旗辖7个镇、3个苏木、6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旗总人口147739人,其中各乡镇苏木人口(人): 阿勒腾席热镇 29440 新街镇 9345 乌兰木伦镇 24722 纳林陶亥镇 5794 台吉召镇 6990 纳林希里镇 11938 红庆河镇 9016 台格苏木 8331 苏布尔嘎苏木4981 伊金霍洛苏木4622 新庙乡7321 哈巴格希乡5255 合同庙乡3832 公尼召乡7307 布连乡5564 布尔台格乡3281
更多>> 伊金霍洛旗地理环境
伊金霍洛旗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东南部,毛乌素沙漠东北缘。东经108°58′~110°25′,北纬38°56′~39°49′。东与准格尔旗、府谷县接壤,北与杭锦旗、东胜区毗邻,西与乌审旗交界,南与神木县为邻。旗政府所在地阿勒腾席热镇距鄂尔多斯市政府所在地4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