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吧地图

更多>> 枣强县概述

    枣强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衡水市南端,是国务院确定的对外开放县。东隔清凉江与景县、故城相望,西临冀州市,南靠南宫市,北接桃城区、武邑县,距省会石家庄市124千米。总面积903平方千米。总人口38万人(2004年)。辖6个镇、5个乡:枣强镇、恩察镇、大营镇、嘉会镇、马屯镇、肖张镇、张秀屯乡、新屯乡、王均乡、唐林乡、王常乡。县政府驻枣强镇。枣强县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农业资源丰富,具有较为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基础条件。小麦、米、谷子、红枣、苹果、梨等农副产品种类齐全,品质优良,市场畅销。地处黄河、漳河冲击平原,地势平坦。年均气温13℃,年降水量497毫米。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清凉江、索泸河及卫千渠平行纵贯县境。枣强县基础设施目臻完善,投资环境更为优越,京九铁路纵贯全县,设马屯、枣强、大营三个客货站,北有石德、南有104国道,公路四通八达。万门程控、无线寻呼、移动通讯全部开通,可随时与国内外沟通信息。全县设有变电站12座,年输变电能力2亿度。公园、娱乐、服务设施日益健全,科技、教育、文化、广播电视和卫生、医疗等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全县社会稳定,政治安定,条件优越,环境宽松,开放的枣强人民热情欢迎国内外商贾到枣强投资兴业,共创辉煌。 枣强县大营镇是裘皮业的发源地,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内外著名的裘皮加工、生产、集散基地。如今,裘皮业不仅是枣强县经济的支柱,而且成为全市乃至河北省重要的区域特色产业之一。2004年以来,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紧紧围绕加快发展这个主题,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全县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历史、文化的力量塑了枣强人淳朴、厚实之风范,热情、诚恳之性格。 枣强的投资环境日臻完善。交通便利,京九铁路贯穿全境。通讯便捷,万门程控电话已开通。社会稳定,条件优越,环境宽松,服务设施和水平堪称一流。

更多>> 枣强县历史

    西汉初刘邦时代置枣强县。两汉之世,枣强与广川两县,几度“离合废置,本为一也”。其疆域包括今枣强县东南部之一部、南部之一部、中部、北部、东北部及今景县西南角与今故城县西北角。故有汉之广川即今之枣强之说,虽不十分准确,但基本符合。广川与景县及故城县从无“离合废置”历史。今王均乡东西故县村处于今王常乡旧县村处交为县治所。时属广川王国(郡)所辖,王城在今景县广川镇北数里处,而非县之治所。时属信都国(郡),治所在今冀州市北数里处。时属清河国(郡),治所在今清河东处。王国与郡同级,列侯国与县同级。“离合废置”是指枣强县(侯国)广川县(侯国)之关系,非指郡国疆域之变。

更多>> 枣强县地理环境

    一、土地资源枣强县属于河北省中南部平原,全境除索泸河两岸有少许沙丘外,地势平坦,由西南向东北倾斜。海拔23?D29米。在总体平坦之中,尚有不少洼地:重点大洼12个,小片洼地500多个。二、土壤类型据二次土壤普查,枣强县土壤以潮土为主,有两个土类,4个亚类,8个土属,48个土种,在93910.47亩耕地中,有沙质土13917.6亩,沙壤土132925.95亩,轻壤土712199.16亩,中壤土80033.76亩。土壤矿物质养分较为丰富,但有机质、速效氮、磷养分缺乏,易受旱涝、盐碱化威胁。三、水资源地上水:多年平均降水量521.8mm,2001,年平均降水量为525.5mm,平均径流深1.5mm(多年13.0mm),2000年末至2002年初通过清凉江引黄输水,全县总入境水量22175.7万立方米,总出境水量21757.6万立方米。地下水:2001年全县地下水资源量为5411.8万立方米,加上2~3g/1和3~5g/l微咸水量,地下水总量为9403.7万立方米,2001年末全县浅层地下水平均埋深为13.06米,深层地下水平均埋深63.82米。水资源利用情况:2001年全县用水总量20686万立方米,其中农灌用水18896万立方米,工业用水805万立方米,城镇用水92万立方米,农畜用水893万立方米,分别占总用水量的91.4%、3.9%、0.4%和4.3%。水利工程及桥梁情况:全县现有两河十渠和150个小蓄水坑塘。截至2002年8月底全县有完好机井7955眼,其中深井2201眼。至2001年末全县共有164座桥梁。

更多>> 枣强县金融休闲

    2004年以来,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紧紧围绕加快发展这个主题,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全县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一、综合经济总量保持快速增长,经济实力继续增强。2004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7.0亿元,比??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27.4亿,同比增长10.6%;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2500元,比上年人均增加1092元,增长9.6%。二、农业三、工业全年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5.3亿元,同比增长10.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3.2亿元,同比持平,规模以下工业完成增加值12.08亿元,同比增长10.9%。工业企业基础设施雄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合计20亿元,从业人员达12691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6.3亿元,实现利税总额50569万元。工业生产继续保持平稳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48.4亿元(快报),同比增长14.2%。四、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3亿元,同比增长20%;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8%,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完成60158万元,增长12%,城镇及私人建房投资完成1114万元,增长22%,房地产综合开发完成300万元,增长143%。五、内外贸易消费品市场销售稳定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4亿元,同比增长14.3%。利用外资比上年有所增长,对外出口总值继续上升。全县利用外资730万美元,比上年增加29.9%,外贸出口总值完成1720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27.8%。六、财政、金融2004年,全县各级政府努力培植财源,调整规范财政支出结构,基本做到财政收支平衡。全县全年完成财政收入19417万元,比上年增长28.9%,其中中央级财政收入完成10119万元,地方级财政收入完成9298万元,财政支出25053万元,同比增长35%。金融形势保持平稳。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年末余额409928万元,比年初增加112082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340123万元,比年初增加77800万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00006万元。七、人口与人民生活2004年,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92元,增长6.9%。全县职工平均工资10815元,比上年增长8.8%;农民人均纯收入3382元,增长10.5%。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促进了居住条件的继续改善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