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吧地图

更多>> 清江浦区概述

    截止2016年末,清江浦区行政区域面积420平方公里,人口73.59万人,辖11个街道、3个镇、5个乡。 人口 2012年末清江浦区户籍总人口23.79 万人;经济分配人口9.61万人;流动人口9.01万人(不含区内流动);常住人口为32.8万人,常住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突波万人,达10161人。在户籍人口中,男性人口11.96万人,女性人口11.83万人,性别比为101.05(女性=100)。公安数据显示:2012年末户籍总户数8.3万户,户均人口2.87人;2012年出生人口2984人,人口出生率12.6 ‰;死亡人口1854人,人口死亡率7.83‰;人口自然增长1130人,自然增长率为4.77‰。 民族 清江浦区有47个少数民族,其中回族人口为最多,其次是苗族,还有蒙古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满族、侗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傈僳族、傣族、藏族、黎族、朝鲜族等。

更多>> 清江浦区历史

    夏商周时期,清河境内是淮夷、徐戎活动范围。 春秋战国时期,境内先属吴、越,后归楚国。 春秋末,属吴。吴被灭后属越。周贞定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45年),楚国屡侵泗水流域,淮阴归属时越时楚,后来终属楚。 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秦灭楚,始设淮阴县,属泗水郡(一说属东海郡,也称郯郡),淮阴县治所设在甘罗城(在今码头镇东北一里许,相传为秦上卿甘罗所筑)。 西汉初,分出淮阴县西南地域置富陵县(今洪泽湖内和洪泽、盱眙的部分地区)。高祖六年(前201年),封韩信为淮阴侯,淮阴为其封邑。十一年,韩信被杀,淮阴侯国取消,仍称淮阴县。武帝元狩六年(前117年),置临淮郡,淮阴、富陵为其属县。 王莽篡汉,改淮阴为嘉信,并改临淮郡为淮平郡。 东汉初并临淮郡入东海郡,淮阴县属之,且撤富陵县,其地入淮阴县,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分临淮郡故地立下邳国。建安十一年(206年),下邳国名废除,仍为临淮郡,淮阴属之。 三国时属魏,魏承汉制,没有变更。 晋武帝初,仍属临淮郡。太康三年(282年),移广陵郡治于淮阴,至晋元帝渡江,广陵郡移去,其间共三十四年。 东晋永和八年(352 年),荀羡以北中郎将徐州刺史镇守淮阴。 南朝刘宋泰始三年(467年)淮河之北被北朝占领,刘宋于淮阴侨置兖州镇,七年(471年),改称北兖州。萧齐建元四年(482年),兖州镇移去。永明七年(489年)复立东平郡于淮阴,领寿张、淮安二县。 梁改为淮州,郡治淮阴故城,县改称怀恩。太清三年(549年),侯景以萧弄璋为北兖州刺史,州民发兵拒之,于是淮阴复称北兖州。侯景派直阁将军羊海帮助萧弄璋,羊海带着队伍投降东魏。东魏踞淮阴,仍称淮州郡怀恩县。 陈太建九年(577年初),恢复县名为寿张。再立东平郡。 隋初,复为淮阴郡,不久废淮阴郡为淮阴县。大业初(605年),并淮阴于山阳(今淮安区) ,山阳兼并淮阴从这时开始。 唐武德初年,恢复淮阴县建置。武德七年(624年),淮阴第二次并入山阳县;乾封二年(667年),淮阴又从山阳划出恢复县建置。 五代至北宋时,依旧称淮阴县。 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划出淮阴县西境置吴城县,三年后又复归淮阴县。绍兴五年(1135年),废县为镇;后一年复为县。南宋咸淳九年(1273年),在淮阴故城北、泗水入淮口(即古泗口,又称大河口)设置清河县,清河县名自此始。 元初,清河、淮阴、新城三县并置,撤销清河军,以县属淮安路录事司。至元二十年(1283年),并淮阴入山阳,淮阴于是四入山阳,而清河因为后成立而独自存在。元泰定元年(1324年)黄河决口,大清口县城被毁,县尹耶律不花迁清河县城于甘罗城,清河始得淮阴故地而县境及 于淮水之南。 明初,清河县城仍在小清口西北(今码头旧县),直到崇桢元年(1628年),因水患和战乱并起,复迁治甘罗城。 清顺治三年(1646年),清河县治仍迁小清口西北(今码头旧县),隶属淮安府。康熙中,县城屡圮于水。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江苏巡抚陈宏谋上疏请求移治,获准后次年迁至山阳的清江浦,并割山阳靠近清江浦十余乡并入清河,清江浦成为清河县的新县治,除南界棠泾(今周桥)、青州涧(今氵义河),仍属山阳外,古淮阴之地全部归清河县所有。 民国初,废淮安府,县直属江苏省,民国三年(1914年),清河县复称淮阴县(与河北省清河县同名之故)。仍设治于清江浦。并设淮扬镇守使衙门、淮扬道伊衙门于此,淮阴为其属县。民国十六年(1927年)撤道,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设淮阴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于清江浦,淮阴县为其管辖。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底,日军入侵江南,江苏省政府迁避于此。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 月,抗日战争胜利。9月,新四军解放淮阴城,取清江浦简称成立清江市,农村仍为淮阴县。 1948年12月,人民解放军解放淮阴城,城区与淮安合并为两淮市,市府驻清江浦。农村为淮阴县。1951年1月,县城从淮阴县划出,单列为清江市,淮阴县政府搬迁至王营镇。 1958年8月,清江市与淮阴县再次合并,成立淮阴市。1964年10月,市县再次分置为淮阴县和清江市,均隶属于淮阴专员公署。1983年3月,江苏省实行市管县体制,撤销淮阴地区专员公署,设立淮阴市,同时以里运河为界析清江市为清河、清浦2区。 2001年1月1日,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清河区属之,辖区不变。 2015年12月22日,中共淮安市第六次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淮安将进行新一轮新行政区划调整。在《中共淮安市委关于制定淮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草案)》(讨论稿)中,该《建议》称,优化中心城区区划布局,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谋划并实施新一轮行政区划调整,积极稳妥推动清河、清浦合并设立清江浦区,整合产业发展平台,打造特色功能板块,在更大范围合理布局中心城市主城区的资源要素和功能设施。”此外,淮安市还将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盱眙、涟水撤县设市步伐。 2016年6月,《国务院关于同意江苏省调整淮安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一、同意撤销淮安市清河区、清浦区,设立淮安市清江浦区,以原清河区、清浦区的行政区域为清江浦区的行政区域,清江浦区人民政府驻城南乡淮海南路268号。二、同意撤销洪泽县,设立淮安市洪泽区,以原洪泽县的行政区域为洪泽区的行政区域,洪泽区人民政府驻高良涧街道东九道26号。

更多>> 清江浦区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清江浦区位于苏北平原中部,东与淮安区接壤,西与淮阴区交会,北隔古黄河与淮阴区相望,总面积32.28平方公里。 气候 清江浦区属于亚热带—暖温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4~15℃,年均气温5℃以上时间289天,年均无霜期213天。光照充足,雨水丰沛,年均降水量983.9毫米,雨日104天,年均相对湿度77%。 地形 清江浦区地处淮河下游、苏中大平原北部腹地,无山多水。

更多>> 清江浦区金融休闲

    综述 2012年清江浦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2.21亿元,比2011年增长12.8%。三次产业结构中,二产增加值20.20亿元,相比2011年增长9.7%;三产增加值82.01亿元,相比2011年增长13.7%;三次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1年的0:21.1:78.9转变为0:19.8:80.2,二产下降2.1个百分点,三产上升2.1个百分点,三产比重首次突破80%,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03767元(约合16810美元,人均GDP指标按分配人口9.85万人进行计算)。 第二产业 2012年清江浦区实现工业总产值61.03亿元、产品销售收入59.33亿元,利税总额8.43亿元(利润5.72亿元、税金2.71亿元),分别比2011年增长5.5%、9.9%和31.3%。实现增加值13.66亿元,比2011年增长10.2%,增加值率20.3%。 2012年销售额 2000 万元以上的规模工业企业25家,其中2012年新增3家;2012年全年完成产值50.85亿元,比2011年增长27.5%,其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1.2亿元,占全部规模工业 41.7%;产品销售收入48.86亿元,比2011年增长13.5%;利税总额7.52亿元(利润5.41亿元,税金2.11亿元)。亿元以上产值企业14家,亿元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2.87亿元,利税7.3亿元,分别占规模工业84.3%、97.1%。规模工业增加值为13.3亿元,增加值率为21.4%,产品产销率为96.1 %,资产总额为36.49亿元,负债总额为18.87亿元,资产负债率为51.7%。 第三产业 2012年清江浦区全年完成服务业增加值 82.01亿元,比2011年增长13.7%,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0.2%,其中现代服务业比重不断提高,占GDP比重39.5%,较2007年提高17.9个百分点;2012年全年完成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198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82.5 %,淮安工业设计园、世界之窗创意产业园入驻率超过50%,动漫科技园一期主体建成,原创动漫《风影少年》荣获省“五个一工程奖”;清河区列统重点服务业企业117家,营业收入59.99亿元,利税总额5.12亿元,固定资产总值108.65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