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黄石市概述
黄石市是武汉城市圈(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改革配套实验区)副中心城市。武汉是武汉城市圈的极核,黄石是副中心城市。也是促进中部崛起的重要支点城市之一. 黄石地处中纬度,太阳辐射季节性差别大,远离海洋,陆面多为矿山群,春夏季下垫面粗糙且增湿快,对流强,加之受东亚季风环流影响,其气候特征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能丰富,雨量充沛,为典型的亚热带东亚大陆性气候。黄石年平均气温17℃。最热月(7月)平均29.2℃,最冷月(1月)平均3.9℃。无霜期年平均264天,年平均降水量1382.6毫米,年平均降雨日132天左右,全年日照1666.4-2280.9小时,占全年月日可照射时数的31℅-63℅。境内多东南风,年平均风速为每秒2.17米。全境气候温和、湿润,冬寒期短,水热条件优越,有利农作物生长。但由于大气环流、地形、季节变换,气候各要素年际、年内变化较大,因而倒春寒、大暴雨、强风、伏秋连旱等灾害性天气时有发生。 黄石地处楚头吴尾,雄居长江中游南岸,襟江怀湖,依山傍水,资源丰富,人杰地灵。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建设山水园林城市为目标,以创建"楚天杯"为契机,以提升城市品位为重点,以实施"洁绿亮美"工程为动力,不断加大建设力度,从1999年的"城建改革年"到2000年的"城市建设年"、再到2001年的"城市管理年",一年一个主题,统筹规划,循序渐进,经过几年的努力,黄石城市面貌发现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成就。
更多>> 黄石市历史
1949年5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石黄镇。随后成立石灰窑工业特区办事处、湖北大冶工矿特区人民政府,黄石市在此基础上过渡建成。1959年1月26日,大冶县从黄冈地区划归黄石市。大冶县始建于宋乾德五年(967年)以前。李煜为南唐主时,以境内矿产丰富,冶炼业发达,升青山场院并划武昌三乡与之合并,新设一县,取自殷商以来一直“大兴炉冶”之意,便定名为大冶县。唐虞之世,市地属二苗。夏、商时,市地属荆州之域。西周时称鄂,为鄂侯领地。周夷王七年(公元前887年),楚王熊渠(子爵)攻杨粤至鄂(今鄂州、大冶),封其中子熊红为鄂王,市地为楚国鄂王辖地。春秋战国属楚、秦。秦昭襄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78年),分南郡竟陵以东及江南置江夏郡,从此鄂县南移属江夏,江夏郡统有鄂、下雉等14县,市地在鄂县境内。三国时期,蜀汉章武元年、魏黄初二年(221年),孙权自公安迁都于鄂(今鄂州),改鄂为武昌,并割鄂之南建阳新县,以武昌、下雉、阳新、柴桑、沙羡、浔阳六县为武昌郡,市地在武昌郡之武昌(今鄂州)、阳新两县之间的下雉县境内。魏黄初四年(223年),孙权将郡治迁至夏口(今汉口)。又改武昌郡为江夏郡,市地在江夏郡之武昌、阳新县境内。西晋太康元年(280年),改江夏郡为武昌郡,以武昌、柴桑、鄂县、阳新、沙羡、沙阳、高陵等七县属地。市地在武昌、鄂县、阳新三县境内。不久,武昌与鄂县合并,仍为武昌县,市地在武昌、阳新两县境内。
更多>> 黄石市地理环境
拥有“百里黄金地,江南聚宝盆”称号的黄石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东北临长江,与浠水县、蕲春县、武穴市隔江相望,北接鄂州市,西靠武汉市江夏区,西南与咸宁市、通山县为邻,东南与江西省武宁县、瑞昌市接壤。境内基本上(少数村没有)村村通公路,对外通往全国各地,沪蓉高速公路横贯市区北隅,上通渝蓉,下通宁沪;武(昌)黄(石)九(江)铁路,东连浙赣线,西接京广线;水路依托长江可出海对外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黄石市地处幕阜山北侧,为幕阜山向长江河床冲积平原,过渡地带,辖地内多低山。境内较大的山有东方山、黄荆山、云台山、父子山、七峰山等,最高峰为阳新境内的七峰山主峰南岩岭,海拔860米,次高峰为大冶太婆尖,海拔839.9米,最低处为阳新境内的富水南城潭河床,海拔8.7米。长江自北向东流过市境,北起鄂州市艾家湾,下迄阳新县天马岭,全长76.87公里,市境内主要水系有富水水系、大冶湖水系、保安湖水系、还有海口湖、磁湖、青山湖、三山湖、花马湖、葛湖、荆山源、上巢湖等水系。最大的水系为阳新境内的富水水系,富水河发源于通山,由西向东,注入长江,全长196公里,流域面积5310平方公里,在市境内阳新长81公里。流域面积2245平方公里;大冶湖水系1339平方公里,保安湖水系570平方公里。境内岩溶地貌发育,溶洞众多,很多具有旅游开发价值。全境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破碎,局部地方形成不完整的山间盆地。岗地坡度一般较为平缓,沿江一带标高较低。市区形状呈“入”字形,三面环山,一面临江,风光绮丽的磁湖镶嵌市区中心。有东方山、西塞山、飞云洞等旅游景点。磁湖面积8平方公里宛如嵌在市区中心一颗璀璨的明珠,是闻名遐迩的风景旅游胜地。市区城市建设用地一般在海拔18-50米之间。黄石市地质条件较好,地耐力一般较高,除个别软土层低于10t/m2 以上,一般在15-20t/m2之间。地下水含量丰富,工程地质性质良好,这些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有利条件。
更多>> 黄石市金融休闲
城市功能跃上新台阶。近年来,我们围绕实现黄石由中等工业城市向现代化大城市跨越在内的"三大跨越"的目标,抢抓机遇,克难攻坚。实施了30多项重点工程,一是实施了城市道路建设工程。先后拓宽改造了迎宾大道、湖滨路、沿湖路、磁湖路等十多条城市道路,新建了桂林路,启动了快速路建设工程,全面拉开了大城市的城市道路格局,提高了道路等级标准,增强了道路通行能力,使人均道路面积由1998年的8.86平方米增加到2001年初的9.2平方米,增长3.78%,步入省内同等城市的较好水平。二是构筑了一批城市配套设施。配合城市路网的拓宽改造延伸,我们对城市排水管道实行了雨污分离,供电、通信线路进行了统一下埋,新建了日处理能力16万吨的磁湖污水截流、日供水60万吨的花湖水厂一期、填埋期限20年的西塞垃圾处理场工程等重点工程项目,调整新增了一批城市公交线路,更新了一大批新式空调公交客运车辆,到2001年使城市排水管网密度比98年增长1.15%,达5.57公里;污水处理率比98年增长30.91%,达48.90%;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率增长20.22%,达79.4%;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增长4.12%,达12.18标台。处于全省同类城市平均水平。三是提高了城市绿化品位。三年来,我们先后新建了迎宾广场、人民广场、湖滨绿化长廊等一大批城市广场绿地,全市新增绿化面积达380多万元平方米,使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06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5.35%,初步形成了点线面相结合的城市绿色敞开空间。同时,随着堤路结合、城市电网改造、城市现代化邮电通信设施的完善和电视大楼等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以及总投资4500万元磁湖路三期工程、总投资3000万元的下陆大道拓宽改造工程、总投资4800万元的大泉路二期拓宽改造工程在年底前按量化目标要求基本竣工;磁湖污水截流一期、花湖水厂一期、西塞垃圾处理场基本竣工;李家坊立交桥的,李家坊隧道建设工程前期准备工作的完成,该市大城市的道路格局初步拉开,城市功能逐步完善。
更多>> 黄石市文化教育
在大冶市南部,有一个地方四周环绕着数座海拔500至800米的大山,山貌如城,形成天然抱裹之势,人们叫它裹城,又因这里地处江南,气候温和,盛产桃、李、梨、桔、枣等果品,又叫“果城里”。这里的印子粑,具有千余年的历史,远近闻名。大冶果城的印子粑,每年制作两次。一次在春节前,一次在二月花朝后。腊月二十四开始过小年,家家户户洗米出舂碓,用筛箩筛粉,用粑印做印子粑。粑分两种,一种是高梁粑,红色,代表日子越过越红火;一种是白粑,蒸熟后在粑中点红,代表丰收、喜庆和圣洁。过春节时,当地人便蒸粑、煮粑待客,或送亲友作礼品。印子粑也有绿色的,表示期望来年风调雨顺,禾苗葱壮。果城人最隆重的是第二次制作印子粑,时间是农历2月18日到3月3日。印子粑的制作特别讲究,要一白二清三酥。以籼米为主,兑进适量的糯米,用碓舂成粉,加入清甜的山泉水揉和,用粑印印成粑,放入蒸笼蒸熟。如果堆粑山,则要趁热堆,冷却后不易堆成。 粑印用木制,每个粑印有1-3个空模,形状一般只有小茶杯口大。粑印里刻有反向的如马、牛、羊、鸡、龙、犬以及鸟雀、花、草等各种动植物图案,形象生动,栩栩如生。堆成的粑山,晶莹透亮,造型美观,堪称优秀的民间艺术品。 住在山外的亲友能得到果城里亲朋好友馈赠的印子粑,都要高兴地评论和赞美一阵子。随着改革开放,果城里旅居港、澳、台及国外的亲友回家乡过春节或碰上花朝后做印子粑,除大饱口福外,有的还要带点回去给亲人尝尝,共享乡情。 果城里的印子粑深受人们喜爱和称赞,不仅因其形状如银元,印有福禄寿喜等各种图案,而且因其粘而不腻,香而柔软,既可蒸食,又可烤食,还可和荤汤煮食。更重要的还是它有着千年的历史和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