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吧地图

更多>> 新城区概述

    新城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东北部,北面和东面以大青山为界与武川县和乌兰察布市的卓资县隔山相望,南与赛罕区接壤,西与回民区毗邻。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11°35′——112°5′,北纬40°48′——41°7′。全区总面积700平方公里,其中城区55平方公里,农区和山区645平方公里。总人口58.5755万人,其中城区人口37.676万人,农区和山区人口20.8995万人;有蒙、满、回、汉等38个民族,是满族聚居区。全区设1镇、8个街道办事处和一个工业园区,26个行政村、46个社区居委会。区内驻有自治区、呼市两级党政军机关,呼和浩特火车站、长途汽车客运站以及邮电、通讯等机构。新城区是自治区和呼和浩特市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交通及新闻、信息中心所在地,是呼和浩特市对外开放的窗口。新城区东西长40.5公里,南北宽37.4公里。辖区地形主要由山地、山前冲积扇地和平原三部分构成,山区约占全区面积的60%。大青山在区境内东西长约40.5公里,南北宽约10公里,最高海拔为2149.5米;城区系大青山南麓山洪冲积扇平原,平均海拔为1050米。境内的地表水资源较少,河流多属季节性沟河,较大的沟河有6条,水源多为雨季沟谷的汇流水,部分来自山泉,只有汛期水量大而集中,平时只有少量的山泉水,有时断流。境内的地下水资源较丰富,浅水一般埋深在40米以内,深层承压水埋深在60—120米之间。土壤类型比较丰富,山区形成灰色森林土、灰褐土;丘陵多为栗褐土、灰色草甸土、草甸沼泽土、粗骨土;平原是洪淤栗褐土、砂石土等。灰色森林土、灰褐土腐植质层较厚,有机质含量较高,有利于农业生产。新城地区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其特点是:春季风多雨少,升温快;夏季湿热多雨,降水量集中;秋季短促凉爽,昼夜温差大;冬季较长,干冷少雪。年平均气温 6.7℃,山区比平原低2—3℃;冷热变化剧烈,夏季平均气温21.3℃,极端最高气温38.5℃;冬季平均气温-7.4℃,极端最低气温-30.5℃。年平均降水量为397.9毫米,最大日降水量为130.6毫米,山区降水量多于平原,年降水量的60—70%在夏季,多集中在7、8月份。日照充足,全年日照时数为2862.8小时。年日照百分率为 65%,多集中在3—5月。霜冻在春秋两季出现,春季终霜迟,秋季初霜早。平原无霜期在121—150天,山区在90—100天。春冬季多西北风,夏秋季多东南风。新城区的植物资源、动物资源、矿产资源较为丰富。有植物1000余种;有各类动物170余种;有花岗岩、大理石、石灰石、兰片石、砂石、黄金等矿产。 改革开放30年来,新城区由一个单纯的城区到现在拥有700平方公里的综合城区,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30年来,新城人踏着时代的足音,抢抓机遇,谋求发展,真抓实干,为建设一个现代化城区而努力奋斗。 改革开放的30年,是新城区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30年。1978年,新城区地区生产总值不足亿元,到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已达233.7亿元,是建国以来经济增长最快,持续时间最长的时期。新城区经济总量连续五年(2003年—2007年)在全自治区100个旗县区中保持前三,(1998年—2007年)连续10年在全市各旗县区中位居第一。“十五”时期,该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77.2亿元,比“六五”时期增长550倍。财政收入由1981年的163万元增加至2007年的15.9亿元,增长了974.5倍。经济发展的同时,新城区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精神文明等各项建设均取得了丰硕成果。城乡居民的生产条件和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