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吧地图

更多>> 扎赉诺尔区概述

    扎区位于呼伦贝尔草原西北部,地势西高东低,草原广阔,山峦起伏。呼伦湖位于辖区南部,“扎赉诺尔”(蒙古语“达赉诺尔”之同音异译)是呼伦湖的习惯称谓,意为“海一样的湖”。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凉爽。 扎赉诺尔煤炭地质储量101亿吨,是一座因煤而兴的工矿城市,煤炭、电力、化工、加工制造、商贸物流、文化旅游是扎区的支柱产业。2014年,扎赉诺尔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0.7亿元,比2013年增长8.2%;地方财政收入6.6亿元,比2013年增长10.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300元,比2013年增长7.5%。

更多>> 扎赉诺尔区历史

    旧石器时期,扎赉诺尔人在此活动。 商代,扎赉诺尔地区属肃慎和东胡的活动范围,与商王朝有朝贡关系。 周代至秦代,属东胡地。 西汉,为匈奴左贤王庭辖地。两汉更迭时期,鲜卑拓跋部南迁至达赉湖一带,扎赉诺尔地区为其领地,至东汉末年。 南北朝时期,属柔然、突厥地。 隋代,属突厥南室韦地。 唐代,属西室韦地,受辖于室韦都督府。 辽代,为契丹、乌古居地,受辖于上京道乌古敌烈统军司。 金代,为塔塔儿居地,受辖于东北路招讨司。 蒙古太祖九年(1214年)后,为成吉思汗大弟哈布图·哈萨尔封地,设齐王府治,属岭北行省和林路。 明代,为蒙古脱古斯帖木儿驻牧地,受辖于奴儿干指挥使司斡难河卫海剌儿千户所。 清初,境内蒙古族归附清王朝,由黑龙江将军统辖。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受辖于呼伦贝尔总管。 雍正五年(1727年)呼伦贝尔总管在阿巴盖图设卡伦驻守。 雍正十二年(1734年)由新巴尔虎右翼四旗的镶红旗统领。 乾隆八年(1743年),受辖于呼伦贝尔副都统衔总管。 光绪六年(1880年),受辖于呼伦贝尔副都统。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在译写东清铁路火车站的站名时,将“达赉诺尔”音转为“扎赉诺尔”,后又以讹传讹将煤矿名、地区名叫成“扎赉诺尔”。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裁撤呼伦贝尔副都统,改设呼伦贝尔兵备道,扎赉诺尔地区归其管辖。 宣统元年(1909年)10月,设立胪滨府,扎赉诺尔被划为区,归胪滨府管辖。 民国元年(1912年)2月,陈巴尔虎总管车和扎率蒙俄联军攻陷胪滨府,归附“呼伦贝尔自治政府”,扎赉诺尔属之。 民国九年(1920年)8月,呼伦贝尔自治政府宣布取消“自治”,设胪滨县,扎赉诺尔受其管辖。 民国十九年(1930年)9月,扎赉诺尔设镇。 民国二十一年(伪满大同元年,1932年)6月,“满洲国”裁撤胪滨县,扎赉诺尔镇受辖于兴安北省驻满洲里办事处。 民国二十五年(伪满康德二年,1936年)1月,扎赉诺尔属新巴尔虎右翼旗。 民国二十八年(伪满康德五年,1939年),设扎赉诺尔街,属新巴尔虎右翼旗。 民国三十年(伪满康德八年,1941年),扎赉诺尔街从新巴尔虎右翼旗划出,直属兴安北省。 民国三十四年(伪满康德十二年,1945年)1月,扎赉诺尔街改设为扎赉诺尔市,直属兴安北省;8月9日,苏军进驻扎赉诺尔,日伪扎赉诺尔市政权垮台;8月19日,苏军组织选举大会,成立扎赉诺尔市政府;10月1日,呼伦贝尔自治政府成立,扎赉诺尔市属之。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中共西满军区护路军第三团接管扎赉诺尔市政府,建立人民政权。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月1日,呼伦贝尔地方政府取消自治,建立呼伦贝尔盟,隶属内蒙古自治区,扎赉诺尔市随之属内蒙古自治区;5月,扎赉诺尔市改称扎赉诺尔区,隶属呼伦贝尔盟。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1月,扎赉诺尔区改称扎赉诺尔街,仍属呼伦贝尔盟;4月,扎赉诺尔街并入满洲里市,称扎赉诺尔区。 1954年4月,扎赉诺尔区政府改称扎赉诺尔区人民政府,扎赉诺尔区隶属满洲里市。 1955年5月,扎赉诺尔区人民政府改称扎赉诺尔区人民委员会。 1957年2月,扎赉诺尔区改为扎赉诺尔矿区,升格为县级建制。 1958年6月,撤销扎赉诺尔县级建制,同时撤销扎赉诺尔矿区人民委员会;10月9日成立满洲里市人民委员会扎赉诺尔办事处和满洲里市红旗人民公社。 1960年6月,扎赉诺尔矿区人民公社成立,保留办事处,隶属满洲里市人民委员会。 1961年12月,内蒙古党委批准成立扎赉诺尔矿区人民委员会,隶属满洲里市人民委员会。 1962年5月,满洲里市人民委员会批准成立扎赉诺尔矿区人民代表大会和扎赉诺尔矿区人民委员会,矿区人民委员会同时也是矿区城市人民公社,一个机构两块牌子;7月,扎赉诺尔矿区城市人民公社撤销。 1968年2月,成立扎赉诺尔矿区革命委员会,取代扎赉诺尔矿区人民委员会。 1969年8月,扎赉诺尔矿区随满洲里市划入黑龙江省。 1979年7月,扎赉诺尔矿区随满洲里市重新划归内蒙古自治区。 1980年7月,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批准扎赉诺尔矿区恢复旗县级建制。 2004年2月,扎赉诺尔矿区改为扎赉诺尔区,由满洲里市代管。 2013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将扎赉诺尔矿区以呼伦贝尔市扎赉诺尔区备案,为县级行政区划建制,以扎赉诺尔矿区的管辖区域为扎赉诺尔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第三街道新政街1号。

更多>> 扎赉诺尔区地理环境

    扎赉诺尔区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呼伦贝尔市西北部,东临满洲里市和新巴尔虎左旗,南濒呼伦湖,西部、南部与新巴尔虎右旗接壤,北靠满洲里市。辖区版图呈不规则长条状,地跨北纬49°19′12″~49°46′05″,东经117°12′46″~117°53′30″,东西最大距离49.77㎞,南北最大距离49.83㎞,总面积279.5㎞²。 地形地貌 扎赉诺尔区为典型的新生代准平原地貌,海拔高度在545—600米之间。辖区内和缓起伏的低山丘陵之间为发育开阔的盆地,地形剖面呈正弦曲线,西部为低山丘陵,东部低洼平缓,二卡至炅泉一线以东有河谷漫滩、湖滨平原、冲积平原、沙地、沙岗和高平原。 扎赉诺尔西北部的达赉诺尔低山呈东北—西南走向,一般海拔600—800米,相对高度100—400米。山体由中生代的中酸性火山岩组成。丘陵区在辖区西部,海拔高度624—700米,地面坡度一般为2‰—3‰;丘陵顶部经长期风化、剥蚀成浑圆状;基岩埋藏较浅,有的直接裸露为侏罗纪凝灰岩,风化较严重已成碎石状。 扎赉诺尔境内的湖滨平原和冲积平原与沼泽湿地、沙地、沙岗等地貌类型互相交错(呼伦沟与达兰鄂罗木河通湖口之间分布有若干沙丘,扎赉诺尔东南面有高出湖滨平原21米的孤立的平顶沙岗沙子山)。滨洲铁路两侧大河沿一线有海拉尔河冲积形成的平原。灵泉一带可见到一些坡积物,颗粒较粗有棱角。海拉尔河、达兰鄂罗木河、额尔古纳河、新开河交汇处为河滩阶地;达兰鄂罗木河附近由于在20世纪修筑铁路和煤矿截断河道,使路北形成了河滩沼泽断续阶地,水深0.3—1米;河滩阶地北段河流堆积作用旺盛,断续阶地较平坦。 气候 扎赉诺尔属北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气候寒冷,四季分明,无霜期短,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夏季短暂、温暖,春季干旱多风,秋季降温急剧,霜冻早,冬季漫长、严寒。1996年后气候条件发生较大变化。 扎赉诺尔年平均气温1.0℃。最低气温≤-30℃年均30天,1月平均气温-23.8℃,极端最低气温-42.7℃(1960年1月16日);夏季平均气温19.8℃,极端最高气温40.5℃(2004年7月21日)。年平均气压934.6毫巴。1996年前年平均降水量350.1毫米,1996年后为303.2毫米。降水集中于七八月份,年际分布不均。年降水量最大为448.01毫米(1958年),最小为141.6毫米(2004年)。1996年前,年平均日照时数2868.6小时,1996年后为4453.7—4463.9小时。1971—2000年,年平均蒸发量为1518.3毫米。全年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平均风速4.1米/秒,8级以上大风天数年均40.1天。 地表水 呼伦湖(又称呼伦池、达赉湖)是中国第四大淡水湖,水面分别划属扎赉诺尔区、新巴尔虎右旗和新巴尔虎左旗。当水位在545.33米时,湖泊面积为2339平方公里,平均水深5.7米,最深约8米,蓄水量138.5亿立方米。属微咸水湖。受气候变化影响,2000年后湖泊面积急剧缩小,2008年面积约1900平方公里。补给来自湖面降水、地下水和周边地区的地表径流补给外,湖水主要补给来自克鲁伦河和乌尔逊河。二子湖位于达兰鄂罗木河北端,是在河流改造后河水溢出冲积而成,面积23.5平方公里,有岛屿15个。湖水含盐量500—600毫克/升。 扎赉诺尔区全境属额尔古纳河流域,境内河道均为坡面径流形成,主要河道为三级支流。 达赉湖渔场沟全长71.7公里,流域面积374.4平方公里,流经扎区境内长度1.98公里。 扎赉敖尔金河长度44.9公里,流域面积286.3平方公里,均在扎区境内。 泉水沟全长35公里,流域面积296平方公里,流经扎区境内4.6公里。 达兰鄂罗木河(又称乌勒格宁河、乌日根河、木得那亚河、混河、浑浊河、圈河)位于辖区东南部,南起呼伦湖东北角,18世纪中叶以前为呼伦湖唯一出水口,河道浅平,蛇曲发达,两岸为沼泽地,蜿蜒向北注入额尔古纳河。18世纪中叶至1958年,呼伦湖水位下降,河水倒灌入湖。1958年后湖水上涨,扎赉诺尔矿在河上筑坝堵截。1965年在达兰鄂罗木河东侧开挖新开河,使达兰鄂罗木河中部河床改道,导湖水入海拉尔河。达兰鄂罗木河成为调节呼伦湖水位的吞吐性河流,其中段旧河道被废弃后呈断续之状,变为封闭泡泽。 地下水 扎赉诺尔区境内潜水分布广泛,埋藏浅,水量丰富,水质良好,利用价值较高。基岩裂隙潜水主要分布在呼伦湖以西、西北方向以及西山丘陵地带,含水岩层为中生代中酸性火山岩,裂隙发育,地下水多蕴藏在北西向张裂隙和风化带裂隙内,含水裂隙厚度0.1—50米不等,地下水位埋藏深度多为0—5米,井、泉涌水量一般为50—100立方米/日,为矿化度小于1克/升的淡水。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孔隙潜水集中分布于海拉尔盆底及各大河谷内,其中达兰鄂罗木河两岸含水层厚17—57米,涌水量1.7—4.2升/秒;呼伦湖东岸潜水分布较宽,含水层厚10—15米,涌水量50—500立方米/日。 境内地下的承压水主要为扎赉诺尔断陷盆地承压水,分布在辖区西南部以及向北、北东延伸至海拉尔河区域,埋藏深度2—12米,含水层厚50—80米。灵泉位于城区西南4.5公里处的扎赉诺尔地质断裂带上,有泉眼十几个,涌水量40—70立方米/时,水质含量64.2境曼/升,为较珍贵的氡泉,含有20多种微量元素,长期饮用、洗浴有治疗和保健作用。 土壤 扎赉诺尔区境内的土壤分为5个土类、13个土亚类、4个土纲,养分普遍较高,有机质、全氮含量丰富。 植被 多年生草本植物组成了扎赉诺尔区的植被群落,境内植被属短草植被类型。典型草原分布面积较大,是天然草原的主体类型,其中羊草、大针茅丛生小禾草草原以旱生丛生禾草、根茎禾草建群为特征,丛生禾草小半灌木草原建群植物以旱生丛生禾草为主,伴生克氏针茅、羊草、小半灌木和灌木。草甸草原主要建群植物为羊草、贝加尔针茅、线叶菊、日荫菅、铁杆蒿和其他旱生植物。沼泽植被建群植物主要有塔头苔草、三楞草、芦苇、修氏苔草、水葱等。沙生植物主要为沙蓬、差巴嘎蒿、冰草、黄柳、小叶锦鸡儿等灌木,分布于辖区东南部沙地上。境内天然林木极少,现有林木多为20世纪80年代后栽植,主要种类有杨树、榆树、河柳、丁香、樟子松、榆叶梅等,其中自然散生的河柳分布于海拉尔河沼泽滩地上

更多>> 扎赉诺尔区金融休闲

    1902年扎赉诺尔建矿后,扎赉诺尔发展成为一座煤炭工业工业城市,煤炭工业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明显优势。在20世纪80年代前,扎赉诺尔因紧靠苏联,强调“政治边防”和“军事边防”,同时受计划经济束缚,且对煤炭资源和国家扶持过于依赖,经济发展受到较大制约。90年代起实行经济体制改革,依托地缘优势发展对外贸易,调整单一产业结构,经济得到较快发展。 2014年,扎赉诺尔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0.7亿元,比2013年增长8.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3.7亿元,比2013年增长11%;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6.6亿元,比 2013年增长10.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3.66亿元,比2013年增长19.5%;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5.21亿元,比2013年增长14.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300元,比2013年增长7.5%。

更多>> 扎赉诺尔区文化教育

    扎赉诺尔文化 1927年起,中外考古学家在扎赉诺尔煤矿陆续发现了若干史前人类文化遗物。1933年在煤矿南坑(南煤沟)采集到第一个人类头骨化石,日本地质学家远藤隆次将其命名为“扎赉诺尔原人”。[79] 1948年,裴文中在《中国史前时期之研究》中提出“扎赉诺尔文化”学说,指出“扎赉诺尔文化约相当于欧洲的阿奇利文化,中国北方文明的起源与扎赉诺尔文化有关”。后于80年代经林一璞的研究而得以证明并获得广泛认同。到1996年共发掘出22个人头骨和部分石器、骨器和陶片,也采集到许多文化遗物和大量动植物化石等。经14C测定,“扎赉诺尔人”生存的年代处于更新世末期到全新世早期,时间跨度约为11500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到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是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过渡的晚期智人,具有眶骨粗壮、颧骨突出、门齿呈铲形、内侧呈弧形等特点,是生活在寒冷地区的北亚蒙古利亚人种(与北京猿人、山顶洞人同属蒙古人种),能制造、使用细石器并缝制皮衣御寒,过着渔猎生活,可集体猎杀猛犸象、披毛犀、野牛等大型野畜。扎赉诺尔人活动范围包括整个北亚草原,有些人东迁至朝鲜、日本,也可能通过白令海峡的陆桥进入美洲,创造了印第安文化。 文物遗迹拓跋鲜卑古墓群古墓群位于扎区北部达兰鄂罗木河故道东岸的坡道上,1959年发现,有300余座古墓,为东汉时期的拓跋鲜卑墓葬。到1984年共出土文物450余件,包括陶器、铁器、铜器、鹿纹金饰牌等,对研究鲜卑起源具有重要价值。2003年在原墓群旁又发现大量墓葬。2006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辽代古城遗址 辽代古城遗址有2座。在其中一座位于距鲜卑古墓群500米的达兰鄂罗木河东岸,1960年发现,古城中部有一高约1.5米的平台,现仅存东墙,城内遗迹遗物很多。2003年乌尔逊河入湖口处发现一座辽代古城遗址,仅余部分残墙,地表散落有陶片、石器、瓷片、钱币、饰物等,附近有墓葬,初步考证为皮被河古城。蘑菇山旧石器遗址 遗址位于城区西北2公里处,属旧石器时代遗址,是石大窑文化向北方传播和发展的结果,出土有石锤、石片、刮削器等石器,可推断出此地在两三万年前有兽类和鱼类生存,是原始人类获取生活资料的重要场所。猛犸象化石 1980年,扎赉诺尔露天矿先后发现2具猛犸象骨骼化石。猛犸象为松花江猛犸象,兽龄约45岁,生存年代为距今33760±1700年前的更新世晚期。两具猛犸象骨骼化石经修复后合并装架成一具完整的骨架,骨架高4.7米,长9米,门齿长3.1米,是中国已知猛犸象化石标本中最大的一具,展出在内蒙古博物馆。1984年又在露天矿发现一具猛犸象骨骼化石。扎赉诺尔人头骨化石 扎赉诺尔人头骨化石的遗存地位于扎赉诺尔矿务局露天矿区。从1933年发掘出第一个扎赉诺尔人头骨化石后,迄今已出土16个。扎赉诺尔人具有蒙古人种的原始特征,头型属“宝塔头”,是幼年开始用带子勒紧头骨使其不发育的结果。经测定,扎赉诺尔人青年女性脑容量为1195毫升,中年男性为1450毫升。 三元圆融 进入20世纪后,大批的俄国人、中国内地汉人迁入扎赉诺尔地区,蒙、汉、俄民族间由最初的相互婚媾扩展为民族间的文化交流、融合,在语言、习俗、文化艺术以至衣食住等各个领域逐渐出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三元圆融”文化现象。最为直观的首先表现在建筑艺术上。20世纪初扎赉诺尔即出现俄式建筑,上百年来俄罗斯建筑艺术逐渐积淀在中国的建筑艺术之中。改革开放后新建的楼房亦突出俄、蒙元素,尤以二子湖度假村别墅为“三元圆融”的典范,木刻楞的建筑风格和点缀其间的蒙古包体现着中西文化的结合融汇。从语言上讲,扎赉诺尔区蒙汉语兼通、蒙俄语兼通、汉俄语兼通者大有人在,人们交谈中时有蒙古语、汉语、俄语交叉使用的习惯。饮食习惯例如早饭喝奶茶、吃列巴和咸菜,奶茶是蒙古族的饮品,列巴(面包)是俄罗斯人的主食,咸菜是汉民族的小菜。居住环境方面,在扎赉诺尔的西山,民宅有土坯、草皮建筑的土房,室内除有木质天棚、地板外,还有壁炉、火炉,后面的烤炉系俄国人的设施,而烧牛粪又是蒙古族的“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