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吧地图

更多>> 松滋市概述

    松滋市位于湖北省西南部,长江中游南岸,系焦柳铁路与长江的交汇处,处于江汉平原与武陵山区的过渡地带,东临荆州,西连宜昌,南接武陵,北滨长江,面积 2235平方公里,人口89万,是一座集工业农业商贸旅游于一体的新兴城市。松滋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远在旧石器时代末期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松滋地貌多姿,气候条件适宜农业发展。境内山地、丘陵、岗地、平原兼有,属亚热带过渡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5℃,无霜期232-301天,年均日照时间在1600-1900小时之间,年降水量为1200mm。松滋先后被国家确定为商品粮、优质棉、长江上中游水果开发基地,还被评为全国优质棉基地建设、农村能源、油料生产、平原绿化先进市,棉花总产和猪牛羊肉总产进入全国百强县市。松滋自然资源丰富。现在探明可供开采的矿产资源有石油、煤、岩盐、硅铁石、重晶石、石灰石等22种,特别是石油开发前景广阔,目前已打出四口日产10吨原油的生产井。松滋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国家级森林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洈水风景区融山、水、洞、林、泉于一体,并有人文景观相映衬,是具有旅游、探险、科学考察、避暑、疗养等多种功能的旅游胜地,与长江三峡、荆州古城、张家界“金三角”旅游区融为一体。松滋的投资环境优越,交通发达,通讯快捷,能源充足。市区距三峡国际机场仅60余公里,离沙市机场仅50公里,并有高等级公路相连。沿长江主航道有千吨级泊位港3个,机械化码头一个。焦柳铁路大动脉纵贯南北,有三级火车站一痤。市内公路总里程达到1624公里,乡乡镇镇通油路,村村通公路。全市6.1万门程控电话可直拨国内外,移动通讯站网络健全。市内建有火力发电厂1座,中小型变电站30座。松滋工业经济初具规模,已形成采掘、冶金、玻陶、纺织、电光源、酿造、化工、机械、建材、造纸、医疗器械等工业门类,拥有“白云边”酒、E型汽车灯泡、“金箭”水咀、特丽丝卫生纸、“蓝风”棉纱、颚式破碎机等一大批国家、省级名优产品,是湖北省一轻工业生产基地。撤县建市后,我们按照中等城市的规模对城区规划进行了修编,配套完善老城区,建设发展新城区,拉开了城市框架,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形象日益丰满。松滋的外向型经济发展迅猛,已先后与荷兰、英国、日本、澳大利亚、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合作关系。建市四年多来,全市引进资金25亿元,实际到位15亿元,共兴建独资、合资、合作企业40多家。荷兰飞利浦公司、武汉延华集团、江苏银杉集团、深圳石化大鹏公司、上海望春花集团先后在我市落户。两个开发区的发展态势喜人。我们大力实施“旅游兴市”战略,巧借外力,加速洈水风景区开发,现已协议引进资金 2.4亿元,建成景点20多个,接待国内外游客30万人次,创社会综合效益3000万元。

更多>> 松滋市历史

    松滋古属荆州,战国属楚,秦属南郡。汉高祖5年(公元前202年)设县,名高成。东汉建武6年(公元30年)裁高成,并入孱陵(今公安县)。三国时属吴,隶于孱陵,但设乐乡督治。东晋咸康3年(公元337年)庐江郡松滋肥(今安徽宿松县)流民避兵乱到此,侨置松滋县,从此县名延续到今。 民国元年(1912年),裁荆州府,松滋属省直辖。二年,湖北分道,松滋属荆宜施鹤道。三年,改为荆南道,松滋属之。四年,属荆宜道。十六年,又属省辖。二十一年,属省第七行政督察区。二十五年,改属省第四行政督察区。二十二年八月,县治迁磨盘洲,月底迁回松滋城。二十九年七月,县治迁车家冲,八月迁麻水平。三十四年九月迁新江口。 新中国成立后,属湖北省荆州地区行政公署。县治新江口。1995年5月18日撤县建设市。

更多>> 松滋市地理环境

    松滋市位于湖北省中南部,长江中游南岸。东连江汉平原,与江陵、公安毗邻,西与五峰、宜都接壤,南连湖南澧县、石门,北枕长江,与枝江隔江相望。地理坐标东经110o14′—112o03′,北纬29o53′—30o22′。东西长约77公里,南北宽约55公里,总面积2235平方公里。自然条件优越,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属中北亚热带过渡性季风气候。 据松滋统计局报告,2007年末松滋市总人口为842866人,其中:女性417970人,男女性别比为102:100;城镇人口为244431人,城镇化率为29.00%;65岁以上的人167787,占总人口的19.9%。年内出生6427人,出生率为7.63‰;死亡4171人,死亡率为4.9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68‰。工业基础较好,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水能资源、旅游资源;经济总量在“两湖”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经济协作区中处于中等或中等偏上水平。松滋市区地处松滋腹地,位于巫山余脉于江汉平原的交汇处,北枕长江支流松滋河,是长江通往洞庭湖的黄金水道;南靠国家级森林公园洈水风景区;西毗松滋火车站;近邻沙市、三峡飞机场,两条省道在此交汇,是鄂西南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经济重镇。市区版图面积89.8平方公里。2000年市区行政范围内人口9.56万人。辖2区、6个居委会、22个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