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吧地图

更多>> 海州区概述

    连云港市海州区地处北纬34°25′45″~34°35′13″和东经119°4′17″~119°13′10″,居淮河流域沂沭水系的下游,位于中国华东、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处江苏省东北部、连云港市区南部。东接连云港市连云区;南与灌云县相连;西与东海县毗邻;北靠连云港市赣榆区。全区总面积为699平方千米 ,人口为67万人(2013年),下辖1乡、4镇、13个街道办事处。 连云港市海州区属暖温带南缘湿润性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4℃。海州区境内矿藏以磷最丰富。 海州区自然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因相传孔子曾来此登山观海而得名的孔望山是国家4A级风景区。海州区河流纵横交错,水陆交通便利,中国四大磷矿之一的锦屏磷矿位于境内。 海州有印迹可考的历史1万年,建城2000多年,先秦时期置县,公元前212年建郡,1500年前设州,拥有将军崖岩画、孔望山摩崖造像、汉代圆雕石像、“五大宫调”、九庵十八庙等诸多国家级文化遗产,有国家和省市级文保单位29个、非物质文化遗产16类205项。

更多>> 海州区历史

    北朝东魏武定七年(549年),海州辖东彭城郡、东海郡、海西郡、沭阳郡、琅琊郡和武陵郡,领龙苴、安东、渤海、赣榆、安流、广饶、下密、襄贲、海西、临海、下城、临渣、怀文、服武、朐县、海安、山宁、上鲜、洛要等19县。 北齐和北周时,海州辖东海、朐山、武陵、沭阳、海安等5郡,领广饶、东海、朐山、上鲜、洛要、沭阳、襄贲等7县。 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东海郡领朐山县、东海县、涟水县、沭阳县和怀仁县。 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2),海州总管府领海、涟、环、东楚4州,海州辖朐山、龙苴、新乐、曲阳、沭阳、厚丘、怀仁、利城、祝其9县 。五代时,海州辖朐山、东海、沭阳、赣榆、涟水5县。 元朝时,海宁州领朐山、沭阳、赣榆3县。明朝时,以州治朐山县省入,领赣榆县。 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海州直隶州领赣榆、沭阳2县 。民国18年(1929年),东海县第一区辖海州镇、新浦镇、石东镇、环城乡、太平乡、鲁兰乡、张湾乡、新坝乡。民国37年11月,新海市锦屏区辖鼓楼镇、文庙镇、南中镇、砚池镇和城东乡、西门乡、丁庄乡(城北乡)、朐山乡、山南乡、河南乡、太平乡、富安乡。 1951年8月,东海县太平、富安二乡划归锦屏区。1952年7月后,海州区所属镇为街,辖鼓楼街、文化街(原文庙镇)、南中街、砚池街和西门乡、南门乡(原城东乡又称东门乡)、车站乡(原城北乡)、锦屏乡(山南乡又称磷矿乡)、棉厂乡(原朐山乡)、富安乡、太平乡、河南乡。同年8月后,东海县富安镇划归海州区。1954年10月后,河南乡、太平乡、富安乡、富安镇相继复归东海县管辖。1958年9月,海州人民公社撤西门乡、南门乡,设园艺场和南门大队、新建大队;撤车站乡,设车站大队和洪门大队;合棉厂乡、锦屏乡成立锦屏人民公社(1960年后为市直属公社)。同年,成立海州街道办事处,下设鼓楼、南中、砚池、文化、新建、和平、西门7个街道居民委员会。1963年2月,海州人民公社撤园艺场,分设成白虎山、园林、西门丁庄4个生产大队。1978年5月海州区革命委员会街道办事处改办砚池街道办事处并新增幸福路街道办事处。1983年6月,原连云港市直属的锦屏、新坝2个人民公社和新浦农场、锦屏林场及洪门、孔望山2个果园划属新海区,并辖砚池、幸福路、浦东、浦西、路南、市东、临洪7个街道办事处。1986年6月,海州区辖锦屏镇、新坝乡、朐阳乡、洪门乡,海州、幸福路2个街道办事处,锦屏林场和洪门、孔望山2个果园。1983年7月,新坝人民公社改称新坝乡。1983年9月,锦屏人民公社改称锦屏乡,1984年7月,又改建为锦屏镇。1984年3月,砚池街道办事处复称海州街道办事处。1984年4月,组建成立洪门乡,下设洪门、车站、临洪、沈圩4个村民委员会。1984年8月,组建成立朐山乡,下设白虎山、园林、西门、丁庄、新建、南门6个村民委员会。

更多>> 海州区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连云港市海州区位于连云港市西南部,南与灌云县接壤,北与赣榆区相连,东临连云区,西以蔷薇河为界与东海县相望。地处北纬34°25′45″~34°35′13″和东经119°4′17″~119°13′10″,居淮河流域沂沭水系的下游。东西平均宽10.5公里,南北长19.25公里,总面积158.9平方公里,平原面积占80%。中部锦屏山主峰马耳峰海拔427.7米,为全区至高点。地形地貌海州区地形以平原为主,约占总面积的80%。境内地势低平,平均海拔为5米。锦屏山马耳峰海拔为433.6米,为全区最高点。平原占总面积80%。城区南侧有锦屏山、白虎山,东部有较著名的孔望山、石棚山等。 气候特征连云港市海州区属暖温带南缘湿润性季风气候区,处于暖温带和北亚热带过渡地带。年平均气温14℃,最冷月平均气温零下0.2℃,最热月平均气温27℃,冬季基本上无冻土层。春季气温回升较快,平均每5天回升1℃。年平均降水量961.6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季,占年降水量的60%~65%。年平均日照时数2530.8小时,年平均无霜期216天,全年大于0℃的日照时数1600小时以上。海州区和连云港市其他地区一样,盛行偏东风,年平均风速为3.1~3.6米/秒,大风日数每年9~18天。

更多>> 海州区金融休闲

    2011年,连云港市海州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完成51.8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45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26.34亿元,增长16.2%;第三产业增加值17.06亿元,增长16.0%。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由上年的18.4:45.74:35.86调整为16.3:50.8:32.9。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54%、57.98%和37.48%,其中第三产业对经济拉动不断增强,贡献率比去年同期提高5.16个百分点。 2012年,连云港市海州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完成64.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36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35.73亿元,增长13.6%;第三产业增加值19.51亿元,增长12.4%。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由上年的16.3:50.8:32.9调整为14.5:55.3:30.2。三次产业拉动经济增长贡献率分别为5.54%、63.54%和30.92%,第二产业拉动作用突出,贡献率比上年提高5.5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拉动减弱,比上年减少6.56个百分点。

更多>> 海州区文化教育

    据考证,四、五万年前就有人类在海州地区繁衍生息。自夏商以来,海州隶属多变,几经易名,至北魏武定七年(公元549年)始称海州,其后一直为历朝府、州、郡、县之治所,素有“东海名郡”和“淮海东来第一城”之称。海州人文荟萃,先民创造了具有龙山、青莲岗文化交汇特征的史前文化,孔子两次率弟子来海州讲学论道并登山望海,宋朝石曼卿在此留下读书遗迹,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留下大量诗词,李汝珍以海州风土人情创作了《镜花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