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吧地图

更多>> 阳谷县概述

    阳谷县位于山东省西部,属聊城市管辖,处于大开放的东部沿海地区与大开发的西部地区的结合处。现辖10镇5乡3个办事处。总面积10.65万公顷,总人口75万人。属暖温带季风区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宜人。资源充裕,物产丰富。淡水充足,水利条件便利,黄河绕县域东南而过,国家“南水北调”工程途经县境。劳动力资源充足,职业培训成龙配套,师资力量雄厚,是省级涉外劳务输出基地县。主要矿产资源有优质矿泉水、天然气、煤炭和地热等。农业基础稳固,是山东省主要产粮区之一,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瘦肉型猪养殖基地县、食品加工百强县和山东省畜牧强县、放心畜产品基地县。先后有13种农产品被评为山东名牌产品,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初具规模。工业经济基础雄厚,发展势头强劲。现已形成了电缆、化工、塑料制品、蔬菜加工、畜禽产品加工等支柱行业,阳谷经济开发区增势强劲,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期。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阳谷隋朝置县,古已闻名,人文荟萃,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打虎英雄武松的故乡”,是刘邓大军渡黄河指挥部旧址所在地,也是古代著名军事家孙膑诞生地。境内名胜古迹星罗棋布,文化积淀深厚。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金瓶梅》中的许多重点章节故事发生在阳谷,是水浒旅游线和古运河文化旅游线上的重要景区,被山东省政府列为省八大重点旅游区之一。全县已建成交换程控化、传输光缆化的现代化通讯网络,接待服务设施齐全。备有150MW热电厂,电力充足,价格低廉。阳谷县基础服务设施先进齐全,黄河绕县境东南而过,古京杭大运河、京九铁路纵贯全县南北,公路四通八达,齐南、聊商、蒙馆三大公路干线在县城交汇,交通运输一小时即可进入京深、京福、济青高速,直达济南国际机场及青岛港。通信网络发达,光缆通讯、数字传输、互联网广泛应用;城市功能齐全,供气、供暖、污水处理等城市配套设施完善;供电、供水设施齐全,境内有220KV变电站一座,110KV变电站三座,并自有装机容量150MW的热电厂,电力供应充足,城区陆续实现集中供热。阳谷县水资源丰富,设有大型自来水厂二处,城市供水能力达10万m3/日,可满足县内企业生产、居民生活用水及经济建设的需要。医疗保健、教育、居住休闲服务设施齐全。现有县乡医院20所,中等医学教研机构6所,医务人员2100人,具有高、中级职称的各科专家120名,形成了医疗、预防、康复、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医疗保障体系。教育事业发展迅速。现有各类中等专业学校6所,高级中学10所,初级中学25所,在校生近10万人,每年向国内外高等院校输送学生1200余人。居住休闲环境优雅,拥有新世纪广场、文化广场、育英广场、西门花园、植物园、百果园、樱桃山庄、阳谷宾馆(三星级)、金冈酒店、东方大酒店、金利源大酒店、汇源大酒店等多处休闲、娱乐场所,为国内外客商、朋友提供理想的居住、商务和娱乐环境。阳谷县位于山东、河南两省交界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地理坐标为东经115°39′-116°06′、北纬35°55′-36°19′,南北长 32公里,东西宽39公里,总面积10.65万公顷,其中耕地面积7.17万公顷。境北接东昌府区,东邻东阿县,西邻莘县,东南部隔黄河同东平县相望。县城至聊城市驻地45公里,至省会济南市150公里。阳谷县地处黄河冲积平原,地势由西南向东北缓倾,平均海拔高度为39.62米。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气候适宜,光照充足,四季变化明显。年平均气温13.9℃,年平均降水523.9毫米,平均相对湿度为69%,年平均无霜期为206天。阳谷县水资源包括地下水、地表径流水和过境客水三个部分。地下水总贮量为27.24亿m3,其中淡水23.90亿m3,咸水3.34亿m3。过境客水主要源于黄河、金堤河、新金线河和徒骇河四条河流,径流总量为373.4亿m3。年平均客水可供量为3.16亿m3,可用量2.05亿m3。全县可供水资源总量为5.11亿m3,可利用量3.985亿m3。全县主要生物资源有554种,其中农作物62种,杨、榆、槐、柳、桐等林木13种,果树12种,花草类167种;益鸟益兽及害虫天敌125种,中药材100种,马、牛、羊、鸡、兔等畜禽12种,水生物类63种。生物资源比较丰富,开发前境广阔。

更多>> 阳谷县历史

    隋析东阿县置阳谷县。取县界故阳谷亭为名。阳谷亭在谷城山之阳。1995年6月20日,撤销阳谷县石佛乡、定水乡、阎楼乡,设立石佛镇、定水镇、阎楼镇。调整后,阳谷县辖:阳谷镇、定水镇、寿张镇、七级镇、石佛镇、张秋镇、阿城镇、杨庄乡、高庙王乡、金斗营乡、十五里元乡、郭店屯乡、石门宋乡、范海乡、西湖乡、李台乡、四棚乡、大布乡、翟庄乡。1996年10月31日,撤销阳谷县范海乡,设立范海镇(鲁政函民[1996]47号)。1998年7月28日,撤销阳谷县十五里园乡、李台乡,分别设立十五里园镇、李台镇(鲁政函民字[1998]16号)。2000年6月13日,阳谷县撤销四棚乡,设立四棚镇(鲁政函民字[2000]45号)。2000年,阳谷县辖13个镇、8个乡。总人口722863人,各乡镇人口: 阳谷镇 81841 阎楼镇 47966 范海镇 31624 阿城镇 29571 七级镇 36999 安乐镇 35857 定水镇 27024 石佛镇 34241 李台镇 33326 寿张镇 31254 四棚镇 35935 十五里园镇 43522 张秋镇 44962 石门宋乡 27798 郭店屯乡 28182 杨庄乡 15614 大布乡 28582 翟庄乡 15580 西湖乡 30270 高庙王乡 36480 金斗营乡 26235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截至2002年12月31日,阳谷县辖11个镇、5个乡。2004年,撤销阳谷镇,设立博济桥、侨润、狮子楼3个街道办事处。5月31日3个街道办事处正式挂牌。(1)博济桥办事处:北界以侨润街道办事处的南界为界,西界以育英街和育才街的交界为北起点,沿紫荆街、会盟路接阳金路向南至阳谷镇高庙王乡交界处,东南边界以原阳谷镇边界为界。将原阳谷镇的东街(一部分)、南街(一部分)、北街(一部分)、司营(一部分)、后李、位海、西海、段庄、前席、南三里、马庙、费楼、赵庙、东齐坊、东国、毛桃董、石楼、前李、位楼、李楼、王保玉、东马庄、柴庄、张楼、许庄、龙虎寨、岳海、商坑、西宋、东宋、前金海、后金海、鲁坊、官路唐、华佗庙、郑庄、苏楼、谭庄共计38个行政村归博济桥办事处管辖。面积约52.9平方千米,人口47851人。(2)侨润办事处:南界以育英街和育才街的交界点为西起点,沿育才街、振兴路向东穿过司营村至东外环路,沿东外环路向北至东马庄行政村北界,向东至京九铁路东,东马庄的东界向南至阳张公路,沿阳张公路至阳谷镇和阎楼镇交界点为止,阳张公路穿过的鲁坊村划归博济桥办事处;西界以育英街和育才街的交界点为南起点,沿育英街向北至阳谷镇和大布乡交界处;北界从大布乡的亓庄向东北通过张胡同、赵堂、杨壮大、张海、李庄至大布乡和阎楼镇交界处;东界以大布乡、阳谷镇和阎楼镇的界线为界南至阳张公路。将原阳谷镇的东街(一部分)、司营(一部分)、北街(一部分)、城角孟、国庄、刘海、国庙、韩洼、东八、西八、城角徐、老唐、东焦、西焦、五里庙、谷庄、北三里、郭围子、北徐、前杨、辛菜郭共计21个行政村,原大布乡的亓庄、王楼、王胡同、张胡同、郭海、赵堂、大迷阵、后迷、东迷、西迷、杨庄、张海、李庄、杜庄、秦海、孙庄、付唐、门庄、东唐共计19个行政村划归侨润办事处管辖。面积45.7平方千米,人口49845人。(3)狮子楼办事处:东界以侨润及博济桥办事处的西界为界,北界以阳谷镇的俞楼村向西至西湖乡的八里桥村,西界从八里桥向面通过胡家庄、刘华村、张乾村、老董庄、西王庄向东南到阳谷镇的前陈集村,南界以原阳谷镇的边界为界,将原阳谷镇的北街(一部分)、南街(一部分)、西街、陈集、位庄、南马庄、刘坑、董贤、石海、孟宅、俞楼、刘灿明、?、贾庄、石皋窑、刘华、秦庄、陈石、苏庄、陈段俞、国庄、邵楼、东老董庄、西老董庄、城角王庄、赵庄、崔王庄、大门、钟海、张楼共计18个行政村划归狮子楼办事处管辖。面积33.35平方千米,人口30434人。

更多>> 阳谷县地理环境

    阳谷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光照充足、温季变化明显。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爽间有旱涝,冬季盛行西北风,寒冷干燥。1995—1999年平均年日地数为2241小时,平均气温13.9℃,略高于1998年—1994年的平均值。日极端最低气温40.0℃,发生在1997年6月23日;日极端最低气温—14.34℃,发生在1998年1月19日。年平均降水523.9毫米,较1988—1994年的平均值偏少43.0毫米。最多年(1998年)695.9毫米,最少年(1997年)408.5毫米。一日取大降水量160.7毫米,发生在1998年8月4日。平均相对湿度为69%,较1998年—1994年平均值偏大3%。年平均无霜期为206天。人口:1995年以来,由于持续提倡晚婚晚育,不断强化了计划生育宣传工作,采取了一系列管理、控制措施,全县人口增长对全县经济建设,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和生存环境造成的压力。1999年底,全县总人口748818人,较1994年增加7718人;人口密度为704人/平方公里。在总人口中,男376699人,女372119人,性别比例为110.23:100。农业人口677059人,非农业人口71759人;1999年出生7993人,较1994年增加5150人;年内死亡3898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2‰。

更多>> 阳谷县金融休闲

    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8.2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2%。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4.12亿元,增长2.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3.11亿元,增长20.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1.03亿元,增长15.2%,三次产业比重为29.2:47.9:22.9。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01亿元,比上年增长14.19%。实现财政总收入2.82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25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8.1%。年末??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5.21亿元,比年初增加4.3亿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1.94亿元,比年初增加3.4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