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吧地图

更多>> 博望区概述

    博望区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最东端,于2012年9月5日正式成立。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溧水区、高淳区接壤,面积351平方公里,辖博望镇、丹阳镇、新市镇三镇,共有37个村、3个居委会、3个社区,总人口18.35万人。

更多>> 博望区历史

    博望历史 博望镇,从南朝梁代走来据民间传说,早在南朝梁代,石臼湖曾是江南巨富石崇的大庄园。东海龙王三女儿嫁到这里,成为石崇的儿媳,由于婆媳关系不和而常受虐待。龙王知道这个情况后,曾托梦嘱咐女儿逃回东海。一日,龙女和丈夫一道逃离,并嘱咐其丈夫千万不要回头张望,可是丈夫恋家心重,回头一望,庄园顿时成一片汪洋。自此,人们就称此地为 “不望,”后来,又因一望而成的石臼湖广阔渊博,就将“不望”写成“博望”。这就是博望名称的由来。博望镇建于南朝梁时,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南朝以后,博望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日渐繁华。明代,博望为市。清代,博望为镇。旧时,镇内有一条青石板铺筑的街道,由东桥、中桥和西桥三座古桥连接而成。镇区四周环水,颇具“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古韵。本世纪三十年代,博望商业繁华,店铺林立。1933年,全镇各类店铺有一百一十多家。博望在历史上行政区划多有变迁。隋开皇九年(589)平陈后,江南郡县制变革,博望当时隶属扬州丹阳郡内。北周以后,丹阳郡废除,设立蒋州,博望并入江苏溧水,隶属蒋州。其后变迁,或区、或乡、或镇,或江苏,或安徽,多达几十次。1965年,博望设为博望区,下辖博望、和平、安南、新博4个公社。1970年,拆区并社,博望区划分为博望、新博2个公社。1984年元月,设立乡镇建制,博望设为博望镇,新博设为新博乡,新博乡又划归为博望镇。2012年9月12日,博望区成立,辖博望镇、丹阳镇、新市镇。博望多山,土刚民劲。历史上,这里易涝易旱。为求谋生,从北宋开始,博望铁业兴起,工匠们一年四季,到处漂泊,以打铁煅铜贩锡谋生。博望人打铁,旧时称打“小三子”,即三人一起外出,一人拉风箱,一人掌锨,一人抡,锋利坚韧的菜刀就是这样打制出来的。菜刀打的好不好,关键看淬火。自古以来,博望就有一批身怀淬火工艺绝活的工匠,他们让这门绝活代代相传。到了明清,博望人打制刀具达到鼎盛时期,据县志载,清代乾隆年间,博望铁业已享有盛名。“芜湖的剪子,博望的刀”,“刃具之乡”之说,就是在这一时期传遍大江南北。博望横山西部和东部山谷地带,有一条石板路,人称横山古道,这条古道就是博望人外出打铁踏出来的。进入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以社队企业为骨干,刃具之乡博望开始从打制家用刀具,向打制工业刃具转化。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博望人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从打制家用刀具起步,向多类机械刃具、多类模具、多类机床、多类机械配件进军。短短三十余年,博望的刃模具、机床、机械加工等企业就发展到一千多家,并拥有两万多推销员。昔日的“刃具之乡”,华丽转身为“中国刃模具第一镇”、“中国剪折机床第一镇”。值得一提的是,博望还曾是江南新四军建立的一块抗日根据地。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当涂后,博望镇横山地区民众纷纷组织起抗日自卫武装。1938年,新四军先遣一、二支队相继挺进江南敌后,在博望镇横山境内点燃抗日烽火,横山地区党的各级组织和抗日民主政权相继建立,军队和人民并肩斗敌、浴血奋战,粉碎了日寇无数次“蚕食”和“扫荡”,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壮丽的历史篇章。丹阳镇,秦汉时的古老郡县为区别于江苏省丹阳市,人们习惯上称丹阳镇为“小丹阳”。丹阳镇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是马鞍山市境内最古老的城镇。春秋战国时期,丹阳镇境地属于吴国,是吴国西部政治、军事要地。当时的地形地貌,与今天有不小的差异。长江经内江直通丹阳湖,丹阳湖水面广大,包括丹阳、固城、石臼湖三大子湖,与长江浑为一体,水面最大时达3000平方公里,在我国古代五大湖中位居第三。丹阳镇濒临丹阳湖,背依横山,为水陆交通要道,是由楚入吴的必经之地。《史记》所载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出游,至云梦、访江下、观藉河、渡梅渚、过丹阳、至钱塘的史实,不仅说明“丹阳”在先秦时期早已存在,而且证明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后,废分封制,在全国第一批推行郡县制。丹阳县是全国第一批建制县,县治丹阳,当时第一批推行的郡县只有三十六个。丹阳县辖区很大,包括今天江苏省的南京、高淳、溧水、江宁;安徽省的芜湖、和县、含山、无为、繁昌、南陵等广大地区。由此可见,丹阳镇是当时全国最早的政治、经济中心之一,其地位十分重要。汉朝沿袭秦制,丹阳仍为郡县。西晋时丹阳县分出于湖,并立丹阳、于湖两个县。隋开皇九年(589),隋朝统一全国,设置当涂县,废于湖县,但丹阳县仍然保留。唐太宗贞观元年,又废丹阳县,所辖地区并入当涂县。从此,于湖与丹阳作为县名,相继成为历史。清朝乾隆年间,丹阳镇被一分为二,以一条小巷为界,北属江苏省江宁县,南归安徽省当涂县,形成了两省共一镇的局面,可谓“一脚踏两镇,鸡鸣闻两省。”现代考古发现,历史上的丹阳是个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商贾云集的江东重镇。慈善殿附近的土城头,陈家祠堂到西桥游家糖坊处石人石马的残肢,新桥附近的土城,小岗头上的碑刻,横山北峰腰地古驿道“青阶岘”遗址,以及遍布小丹阳各地的秦砖汉瓦和春秋战国时期的陶器残片等等,均向世人证明了以上的考古结论。从近几年发掘的方格纹、菱形纹、回字纹陶片和陶器上推断:小丹阳与吴国中心苏州、无锡是同时代繁荣的城镇,这些印有各种几何图形的陶片和陶器,是春秋战国时代吴越两国及东南沿海的典型文化遗物,和苏州、无锡等地同时代的文化特征完全一致。唐代大诗人李白四十八岁首游横山时写下的《赠丹阳横山周处士惟长》一诗,也可以让我们驰骋想象,感受丹阳的文化传奇:周子横山隐,开门临城隅。连锋入户牖,胜概凌方壶。青莲居士站在西距小丹阳4公里的横望山上,放眼远眺,将古丹阳城垣看得清清楚楚。渐趋衰落中的丹阳古镇,其城垣仍然是高大、绵长的。由此可以想象,丹阳古镇在其辉煌时期是多么雄伟壮观。古老的小丹阳由盛变衰,自繁华走向凋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各封建王朝在这里的长期激战,二是古航道、行政中心的变迁,三是交通线的西移。其中,各封建王朝在这里的多次激战,乃是加速小丹阳衰落的最直接原因。1949年以后,丹阳镇的人民在党和人民政府的主持下,开始了修复创伤,建设新丹阳的艰苦工作。经过六十多年的建设发展,这座千年古镇焕发生机,成为一座较有规模的新型集镇。丹阳镇街道成“T”字形,混凝土路面平坦宽阔。该镇街道两旁是排列整齐、装饰一新的居民楼房;冶金、机械、建材、粮油加工等企业比翼齐飞;工业园区拔地而起、欣欣向荣;教育、文化、卫生、广播电视等事业蓬勃发展;交通四通八达,商贸繁荣兴旺。博望区成立后,丹阳镇加快了建设发展步伐,正在打造集现代文明与田园风光于一体的新型集镇,千年古镇“旧貌换新颜”!新市镇,宋朝的沧桑古镇据考证,宋朝之前,新市镇的名字叫黄土岗。黄土岗是石臼湖西南和丹阳湖西北两地居民外出经商的必经之地,为方便经商的行人,有人在这里建起了客栈和店铺,附近的一些农民弃农经商,搬到黄土岗上住,这就形成了新市镇早期的雏形。到了宋绍熙元年(1190),为了经商方便,丹阳湖畔袁时圩一带的商人在距新市以西五里处的撇洪渠上,造了一座三孔拱桥,名绍司桥。绍司桥下就是水运码头,从陆路行走,过了桥,就有直通当涂县城的路。有了这样的好条件,附近的居民也都到这里居住,绍司桥周边日渐繁华起来,便形成了集市。到了明初,在距绍司桥以东一里地处有个衙头村,村上设有司衙门,即为“当涂县第一衙”,这标志着以集市为中心的行政管理部门正式确立。宋末该镇幸存者重建家园,出现日益兴旺的新市面。清初遂即改为今名。经过沧海桑田,几起几落,到清朝初年,新市已变成繁华的集镇,定名为新市镇。据《当涂县志》(1935)记载:此地商贾众多、繁荣昌盛,民间流传新市有十里长街。街市延绵十里路,这在古代可是一个不小的规模。可见当时的新市镇,一定是店铺鳞次栉比,街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据考证,当时的“十里长街”,西起沟通丹阳溪撇洪渠中段的绍司桥东,过了桥,东至横山山脉尾部的尚甸,是一条长蛇般的集镇。那么,新市镇是自然形成的,还是人为形成的?据考证,应当属于后者,因为新市镇狭长而无旁展,不具备居民自然成镇的条件。她之所以形成集镇,完全是军事战略的需要。新市古镇在地理上不属于战略险要,既没有可行战船的河道,也没有通车马的驿道。但是,她有两个很大的特点,一是可以囤粮,二是可以放马。丹阳湖西北圩区和石臼湖西滨圩区,很适合军粮的囤积和储备。不易圩垦的大片草地,又可以用来放马。明清之际,北方的军队到南方作战,就把新市古镇作为军队的后方供给基地和战马的牧场。军人们在这里生活,要吃、要喝、要玩、要成家立业,这就刺激了商机,促进了繁荣,形成了集镇。有一种说法是,新市曾经是满族人的天下。这话听起来有点让人费解,满族人住在东北,怎么会到江南新市来呢?据考证,这里确实曾经是满族人的天下。如今,新市镇周边的村落多以“甸”命名,如“尚甸”、“车家甸”、“赵家甸”、“廖家甸”、“张家甸”等。“甸”在辞书上注解,一为东北的村落,二为放牧的草地。江南的村落,通常叫村。根据地名,这里肯定有东北人居住过,这些东北人就是满族人。解放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新市古镇出现了新的繁荣昌盛景象。如今,新市集镇的老街上有400余家店铺,5000多集镇人口,另有一批农村人口也迁到镇上居住,全镇(包括行政村)约4万余人。新市镇又在老镇、老街东北方向规划建成了新镇,新镇为徽派建筑群,粉墙黛瓦、古雅秀丽,与镇外绿色的田野、清清的池塘交相辉映,一间接一间,长长地排去,很有古徽派韵味.

更多>> 博望区地理环境

    位置 博望区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最东端,地处长三角经济圈和南京一小时都市圈内,与江苏江宁、溧水、高淳三区接壤,与南京空港新城、柘塘新城相互呼应,是安徽省通向苏浙沪等长三角发达地区的一个重要门户。博望区交通十分便利,周边有宁安城际铁路、沿江高速、宁杭高速、沪宁高速以及长江黄金水道。30公里内可达南京禄口机场,马鞍山外贸码头、芜湖朱家桥外贸码头、芜湖湾里机场。博望区现辖博望、新市、丹阳三镇,共有37个村、3个居委会、3个社区,全区总面积351平方公里,总人口18.35万人。地形 博望区北倚横山,南濒石臼湖,东、北至马鞍山与南京江宁区边界,西至丹阳镇以西、丹阳新河以及军区农场地区,地势北高南低,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境内自然条件优越,物产十分丰富。下辖三镇都是千年古镇,均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众多的人文景观,境内现存古迹有博望西林禅寺、大王庙、新市横山石门石刻、澄心寺、叶家桥、丹阳炼丹老炉、灵光禅寺、龙泉禅寺。黄梅戏名剧《天仙配》就取材于丹阳,董山村即是传说中董永的故乡。气候 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

更多>> 博望区金融休闲

    2013年:博望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已胜利召开,据区长所作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预计博望区201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0亿元,同比增长13%;完成财政收入9.3亿元,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00元,同比增长13.5%,农民人均纯收入14100元,增长15.3%。2013年博望区规上工业增加值31亿元,同比增长20%;固定资产投资达143亿元,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5亿元,增长15%;进出口总额9500万美元,同比增长46.9%。2012年:2012年博望区工业经济快速增长。2012年7月份,当月完成工业总产值15.06亿元;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7.76亿元;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2.13亿元;完成规上工业销售总产值7.54亿元,产品产销率达97.2%;1-7月份,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93亿元,同比增长3.9%;累计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50.15亿元,同比增长49%;累计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13.79亿元,同比增长49.4%;累计完成规上工业销售总产值48.25亿元,产品产销率为96.2%。财政收入保持增收。7月份,当月完成财政收入4547万元,同比增长31.99%,其中,国税完成3177万元,地税完成908万元。1-7月份,累计完成财政收入37189万元,同比增长17.09%,其中,国税完成21616万元,地税完成10679万元。进出口小幅增长。6月份,新区完成进出口额553万美元,同比增长16.67%;上半年,累计完成进出口额3174万美元,同比增长15.71%。非公经济发展迅速。7月份,新增中小企业34户,中小企业注册资金5187万元,个体工商户(含农合)64户,个体工商户(含农合)注册资金679万元;1-7月份,累计新增中小企业193户,中小企业注册资金66001万元,个体工商户(含农合)469户,个体工商户(含农合)注册资金1795万元。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持续增长。7月份,当月完成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58.8万元,同比增长4%;1-7月份,累计完成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812.8万元,同比增长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