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南昌市概述
总人口623.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05.6万人。其中,市辖区人口358.92万人,其中非农业96.23万人。民族:共有37个民族(汉族人口占99.82%)即汉族、回族、满族、壮族、苗族、畲族、藏族、蒙古族、圠家族、侗族、瑶族、俄罗斯族、布依族、彝族、朝鲜族、维吾尔族、门巴族、独龙族、基诺族、东乡族、仫佬族、拉祜族、白族、佤族、哈尼族、傣族、黠族、傈僳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景颇族、土族、锡伯族、毛南族、羌族、京族。— 南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西省的省会,是全国35个特大城市之一。— 自古以来就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美誉。西汉正式建城以来,沉淀下了2200多年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两汉魏晋时期为江南重镇,隋唐时期为南方手工业中心城市,五代时期为南唐南都,宋时期为东南大埠,元时期为全国最重要的“十路”之一,明清时期为南方重要中心城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命名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民国时期“新生活运动”发起城市。— “八一起义”中国共产党武装力量诞生地。—素有江南水乡之称,自然环境优美,山环水绕,风光绮丽。西挽西山,北望梅岭,赣江穿城而过,城内四湖,城外四湖,形成“城在湖中,湖在城中”。文化底蕴深厚,有着众多国家级、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处长江中下游,鄱阳湖西南岸,赣江之滨,是唯一一个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东南经济区相毗邻的省会城市,承东启西,纵贯南北。京九、浙赣、皖赣3条铁路线交汇于此,是京九线上唯一的省会城市;105、320、316国道纵贯南昌;南昌昌北国际机场场可达全国各大城市;水运经赣江入长江出东海。从经济学意义上看,南昌已成为国际和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理想地区。
更多>> 南昌市历史
6000多年前,南昌就建有若干个原始居民点。至3000年前,南起青云谱北至艾溪湖,形成了古代南昌居民的聚集区。 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命颍阴侯灌婴驻守南昌一带,史称“灌婴筑城”。次年(公元前201年),灌婴率部在今南昌火车站东南约四公里的皇城(黄安)寺附近修建了一个方圆10里84步、辟有6门的土城,时人称之为灌城,系南昌建城的开始。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析九江郡置豫章郡,并设南昌县为附郭县,属扬州,南昌之名始此。莽新改豫章郡为九江郡。东汉复故。晋属江州。南朝梁称豫章王国,陈复为豫章郡。隋开皇九年(589年)罢郡置洪州,大业三年(607年)复为豫章郡。唐武德五年(622年)复为洪州,贞观初属江南道,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属江南西道,天宝元年(742年)改洪州为豫章郡,至德元年(756年)豫章郡更名为章郡,乾元元年(758年)再称洪州。五代南唐中主交泰二年(959年)升洪州为南昌府。宋开宝八年(975年)复名洪州,天禧四年(1020年)属江南西路,隆兴元年(1163年)为隆兴府。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置隆兴路,二十一年更名龙兴路,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改为洪都府,次年更名南昌府。明洪武三年(1370年)南昌、新建2县同城而治。1914年为豫章道。1926年北伐军攻克南昌后开始设市。撤道,析南昌、新建县治置南昌市,由省直辖。
更多>> 南昌市地理环境
南昌市位于东经115°27′-116°35′,北纬28°09′-29°11′,处江西省中部偏北,赣江、抚河下游,滨临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全境以平原为主,东南平坦,西北丘陵起伏,南北长约112.1公里,东西宽约107.6公里。总面积7402.36平方公里,平原占35.8%,水域占29.8%,岗地、低丘占34.4%。全市平均海拔25米,城区地势偏低洼,平均海拔22米。西部是西山山脉,最高点梅岭主峰洗药坞,海拔841.4米。南昌市水网密布,赣江、抚河、玉带河、锦江、潦河纵横境内,湖泊众多,有军山湖、金溪湖、青岚湖、瑶湖等数百个大小湖泊,市区湖泊主要有城外四湖:青山湖、艾溪湖、象湖、黄家湖(含礼步湖、蝶子湖),城内四湖:东湖、西湖、南湖、北湖。城在湖中,湖在城中。自然资源土地 耕地面积21.04万公顷。其中,有效灌溉面积18.98万公顷,占90.2%。在有效灌溉面积中,旱涝保收面积15.57万公顷,占82.0%。水资源 全市年均产水量为66.25亿立方米,地表水资源为61.53亿立方米,地表径流量为51.42亿立方米,还原水量为4.07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为14.97亿立方米。水资源蕴藏量为7.27万千瓦,可供开发的资源为3.45万千瓦,占蕴藏量的33.7%。森林 林地面积13.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17.1%,活立木蓄积量220万立方米。野生动、植物资源品种繁多。
更多>> 南昌市金融休闲
2008年南昌市GDP1660亿元,比上年增长15%,2008年,全市50万元以上项目共完成投资额1086.05亿元,比上年增长34.0%,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052.61亿元,增长36.0%,房地产开发投资163.30亿元,增长30.0%。据抽样调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12元,增长15.6%。人均消费性支出11551元,增长14.8%。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5.8%,比上年下降4.1个百分点。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774元,增长14.7%。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456元,增长16.3%。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7.4%,比去年下降2.9个百分点。 南昌是江西省最大的工防导弹都在这里诞生。改革开放以来,南昌的汽车制造、冶金、机电、纺织、化工、医药等现代化工业体系,和以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等为代表的新兴高新技术产业也具有一定的水平,现在正围绕打造现代制造业重要基地,以工业园区为主战场,已形成了六大支柱、十大产品基地、拥有省级以上工业园区8个、规模企业近700家。 南昌农业实现了产量稳中有升、结构优化提升、基础巩固提高、村镇面貌一新。形成了优质大米、优质果品、瘦肉型猪、特种水产等“十大主导产品”,是中国大陆重要的商品粮和农副产品的生产基地,全市正在形成“县有品牌、乡有产业、村有基地”的特色农业经济板块。
更多>> 南昌市文化教育
米饭为主食。肉食品有猪、牛、鱼、鸡、鸭、鹅等。蔬菜种类繁多,食油有菜油、茶油等植物油,亦食猪板油。调味以食盐、酱油为主,兼用辣椒、醋、糖、桂皮等。1980年以前,城镇居民生活以烧煤为主,农村以烧柴草为主。以后,城镇用液化气、管道煤气,农村改以烧煤为主,液化气也日益普遍。农村有冬至日酿米酒、晒冬粉、杀猪腌肉,冬至后晒干鱼、腌鸡、制板鸭等习惯。猪肉是主要荤菜。一般烹饪方法有炒、烧、蒸、煮、炸,佐料有姜、椒、蒜、葱等。猪肉红烧为地道做法。还有猪肉炒辣椒、豆豉,谓之“家乡肉”。逢年过节,肉、鸡、鸭、蛋,是不可少的主菜。南昌菜是赣菜菜系的主要组成部分,为江西的三大地方菜之一,历史悠久,在中国菜肴中有一定的地位。它用料广泛,主料突出,刀工精细,分色配菜。制法上以烧、焖、炖、蒸见长,注重维持原汁原味,在质地上讲究辣、烂、脆、嫩。主要特点是:量大、油厚、酱色浓,香、辣、偏咸,微烂脆嫩、鲜香可口、色型斑斓。三杯狗肉、豫章酥鸡与五元龙凤汤等都是菜中精品。煌上煌烤卤符合现代人口味。粤、川、湘、闽等风味菜系也相继落户南昌,使英雄城的美食文化更加异彩纷呈。风味小吃有:牛肉炒粉,韭菜合子,白糖糕、大麻圆、油饼、蛋黄麻花、二来子、春卷等。藜蒿炒腊肉是南昌的特色菜肴,藜蒿是一种野生植物,多生长在土坡上(鄱阳湖),自古采食,用以渡荒,至今仍作野菜。中医认为其味甘,性平,微毒,可清热、利湿、杀虫。藜蒿根部呈白色,较粗壮,味清香,取其根与腊肉合炒,腊肉咸香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