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吧地图

更多>> 栖霞区概述

    栖霞区位于南京东北部,北临长江,东界句容,西连主城,南接江宁;总面积340平方公里,人口32万,辖尧化、迈皋桥、燕子矶、马群、栖霞、龙潭6个街道和靖安、八卦洲2个镇乡。因境内有“江南第一名秀山” 栖霞山每临深秋,丹枫似火,灿若凝霞,故名“栖霞”。栖霞区是南京著名的东郊风景区。区内幕府山、太平山、栖霞山沿江风光带自然、人文景观众多,名胜古迹遍布;国家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8处之多,其中栖霞寺、舍利塔、燕子矶、六朝石刻等尤为闻名;南京市徽中的神兽“辟邪”即取形于此,成为南京的象征。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秀丽的自然风光不仅增添了栖霞的魅力,而且也是极具开发潜力的旅游资源。栖霞区是南京重要的交通枢纽区。沿江84公里岸线码头邻比,有我国内河第一大港新生圩港;沪宁铁路横穿东西,宁芜铁路从华东地区最大的尧化门编组站通往皖南、赣北,并与南京地方铁路环线相连接;宁沪高速公路、宁杭公路、宁镇公路、绕城公路及长江第二大桥,与尧新路、红山路、和燕路、栖霞大道等区域性重点骨干道路构成了畅达的公路交通网络。栖霞区也是南京重要的石化、汽车、电子、建材工业区和企业、资金、人才、技术密集区。区内有部、省、市属工矿企业130多家,大专院校、科研院所30多家。其中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设有国家级南京新港高新技术工业园和海峡两岸科工园,已成为南京市以先进技术产业为基础、集科工贸为一体的现代化多功能工业港新区和开放型经济中心。改革开发以来,全区上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思想,锐意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丰硕成果。1997年,全区提前两年实现小康目标;有3个镇跻身苏中综合实力50强,19个村跨入南京百强村行列。 2000年,全区共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5.65亿元,预算内财政收入3.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5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81元。经济综合实力位居全市区县前列。孙中山先生曾赞誉南京“有高山、深水、平原天工三种”,并预言“其未来之发展不可限量”。随着南京市“东进南延”城市发展战略和沿江开发战略的推进,长江二桥开通,龙潭深水港等一批国家重点工程的相继开工,以及地区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栖霞区业已成为南京这个长江中下游中心城市的一方投资热土和治业胜地。栖霞人民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加强与各方面的联系与合作,面向新世纪,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创造新业绩,把栖霞建设成为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社会文明,融现代工业、发达三产、都市农业为一体的江滨新区!

更多>> 栖霞区地理环境

    栖霞区地质构造属宁镇褶皱带。地势起伏大,地貌类型多,低山、丘陵、岗地、平原、洲地交错分布。土壤类型,大致可分低山丘陵区、岗地区和平原(含洲地)区三类。栖霞区地形大势南高北低。南部丘陵、岗地连绵起伏,海拔多在50~300米之间。北部沿江平原及江中洲地,地势低平,海拔在10米以下,汛期常受洪水威胁,是南京市重点防洪区之一。 栖霞山位于尧化门东北11公里处,北临大江,东与龙潭擂鼓台相望,西隔九乡河与南、北象山相对,南与岗地相连,呈孤峰之势,形如伞,山中多药草可以摄生,故又称“摄山”。南朝时建栖霞寺于此,故名“栖霞山”。山体自南而北有三条山岭组成,南为景致岗,中为千佛岭,北由黑石石当、平山头、三茅峰组成。栖霞山之主峰三茅峰,呈圆锥形,海拔2847米。栖霞山面积约4平方公里,山体主要由石灰岩、砂岩等组成,北麓由带状花岗岩分布。地质学上的“栖霞灰岩”源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