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吧地图

更多>> 天柱县概述

    天柱县位于黔东湘西结合部,因县城城效“石柱擎天”胜景得名,素有“黔东第一关”之称,自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建县以来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由于境内重晶石储量极为丰富,被誉为“中国重晶石之乡”。天柱县与本省锦屏、剑河、三穗及湖南省怀化市的新晃、芷江、黔阳、会同、靖州等县相邻,全县总面积 2201平方公里,辖10镇6乡315个行政村和11个居委会,总人口41.99万人,其中以侗苗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98.3%。全县总面积2201平方公里,辖10镇6乡315个行政村和10个居委会,总人口38万人,其中以侗、苗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98.2%,是贵州省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县之一。天柱物华天宝,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重晶石、黄金、煤、硅、钾、锰、石灰石等。尤以重晶石矿最为丰富,保有储量1.08亿吨,远景储量3亿吨以上,是我国目前已探明的最大重晶石矿床,品位在85—98%之间,埋藏浅,易开采,可开发成钡盐系列产品。黄金初步探明储量60多吨,1997年上交国库 5.3万两,是贵州省首次产生的黄金县。硅矿储量3500万吨;煤矿探明储量1684万吨;钾矿探明储量1353万吨。县内水能储蕴量巨大,可开发 28.5万千瓦,境内清水江开发二级电站可装机21.4万千瓦。 近几年来,天柱县努力争取国家、省、州的大力支持,交通、市政、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都有极大改善。天柱县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北距湘黔铁路、320国道分别为64公里和74公里,东距枝柳铁路、209国道仅78公里。根据地理位置,确定了“行政区域依托贵阳,经济发展面向两湖两广”的思路,积极组织实施拓宽改造五条进出天柱的干线公路。同时积极修建通村公路,已有289个村修通了公路,占村总数的91.7%,全县公路通车里程为1543.8公里(其中:省道76.6公里、县道200.4公里、乡道253公里、村道1013.8公里)。县内水路交通也较便利,沅江上游清水江流经县内7个乡镇,可直通洞庭湖进入长江,目前已在清水江建成了远口、白市、瓮洞3个船运码头。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来,天柱县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解放思想,开拓奋进,社会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1997年已越过温饱线,1999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5.82亿元,粮食产量12.61万吨,财政总收入470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08元,城乡人民储蓄存款3.22亿元。

更多>> 天柱县历史

    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初置天柱县,天柱未置县前为千户所,原名凤城,后改名天柱,县以城北柱石山“石柱擎天”得名。 天柱夏属荆州之界僻,周属楚之西,秦属黔中地,汉属牂牁郡,隋、唐、宋为诚州(今湖南靖州)所辖,元为湖广行省武冈路绥宁县及靖州路会同边地。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置天柱千户所,属湖广靖州卫;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置天柱县,县署设在凤城,朱梓为首任知县,划出会同县的汶溪所、江东里和绥宁县的远口里、镇远巡检司(六池)、江东巡检司并入天柱县,属湖广布政司靖州;崇祯十年(1637年)迁治龙塘,改龙塘县,不久回治天柱,仍复天柱县名。清雍正五年天柱县改隶贵州,属黎平府;十二年(1639年)改隶镇远府。 民国二年(1913年)天柱属黔东道;十二年(1923年)直属于贵州省;二十四年(1935年)属第十行政督察区;二十五年(1936年)改属第七行政督察区。1950年属镇远专区,1956年划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1958年撤销天柱县并入锦屏县,1961年恢复天柱县。

更多>> 天柱县地理环境

    天柱县地处云贵高原东部向湘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地形复杂,地形以中低山丘为主,山地丘陵占全县总面积的97%。海拔多在300~700米。地势西高东低,由西北、西南向东北倾斜。境内山脉大多呈东西走向。主要山脉、:北有分水岭山脉,中有金凤山山脉,雄居县境中部,为湘黔界山;南有黄哨山脉,山峦起伏,峡谷,盆地相错其间,形成“山丘抱盆,盆中含丘”的独特地貌景观。位于阳寨与三穗县交界的犀牛塘尖坡,主峰海海拔1119。9米,是天柱县的最高峰。天柱盆地是天柱县最大的盆地,为贵州省及黔东南苗族侗族扑克治州的重要产粮区。 从经纬位置看,天柱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沛,属典型的中亚热带季风性暧湿气候。天柱县年平均气温为16。1°C,1月平均气温为4。7°C,7月平均气温为26。7°C,无霜期281天。日照较长,积温较高,农作物一年两熟或混作二三熟。但降水的时间和空间分布不均,春、夏两季多,秋、冬两季少;西北、西南部偏多,东部偏少。 天柱县水、旱灾害频繁,尤其是夏季的暴雨、伏旱,对农业生产的危害很大。因此,修建水利工程,调节水的时间和空间分布十分重要.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其他行业地图

金融 旅游 地产 购物 运动 交通 汽车 医疗 生活 餐饮 娱乐 企业 酒店 政府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