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吧地图

更多>> 陕州区概述

    陕州区隶属河南省三门峡市,位于三门峡市西部,东与渑池县交界,西与灵宝市接壤,南依甘山与洛宁县毗邻,北临黄河与山西省平陆县隔岸相望,东西南三面环抱三门峡市区和湖滨区。2014年,幅员面积1609.73平方公里;辖4镇、9乡,总人口34.49万人(2012年),2014年,实现生产总值150.8亿元。陕州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地势南高北低,东峻西坦,黄金、铝土、煤炭、地热矿泉水被列为该县4大优势资源。境内陇海铁路、郑西高铁、连霍高速、209国道和310国道纵横交错。著名景观有地坑院、石壕古道、空相寺等。2015年2月,撤陕县设三门峡市陕州区。

更多>> 陕州区历史

    在今陕州区境内,旧石器时代已有人类生息繁衍。新石器时期(距今6000年前)就出现了较大的部族群落,主要分布在今陕州区西张村、菜园、窑头、人马寨、张汴、西王等地。公元前21世纪至16世纪,今陕州地是夏王朝统治的中心区域。公元前16世纪至11世纪,陕地属商朝。公元前11世纪,周灭商,分封焦国、虢国于陕境,陕地先后属焦、虢。尔后,陕地成为西周初期两大统治区域的分界线。“自陕以东,周公主之;自陕以西,召公主之。”公元前775年,“虢人灭焦”,陕地归虢。公元前655年,虢国为晋国所灭,陕地属晋。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陕地分归魏国。秦惠公十年(公元前390年)置陕县。此后,秦国与魏国在陕地多次征战,陕地时而属秦,时而归魏。公元前225年,魏国被秦国灭亡,今陕州地域从此归秦,隶属三川郡。西汉时,陕县归弘农郡。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一年(487年)置陕州,之后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各代陕县均属陕州。清雍正二年(1724年),陕州改升为直隶州。民国二年(1913年)废陕州置陕县。民国十七年(1928年),属河南省第三行政区管辖。民国廿一年(1932年),属河南第十一行政督察区管辖。其间陕县均为行政公署驻地。1949年5月,陕县解放,归属河南省陕州专员公署管辖,为陕州专署驻地。1952年4月,陕州专区撤销,并入洛阳专区,陕县归洛阳专区管辖。1959年底,黄河水利枢纽工程——三门峡大坝动工兴建,陕县并入三门峡市。1961年10月与三门峡市分开办公。1962年3月恢复陕县建置,县委、县政府设于三门峡市,隶属洛阳专区。1986年4月,撤销洛阳地区,三门峡市升格为省辖市,陕县归三门峡市管辖。1994年5月,陕县政府迁至大营乡温塘村。2015年2月16日,《国务院关于同意河南省调整三门峡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国函〔2015〕39号):撤销陕县,设立三门峡市陕州区,以原陕县的行政区域为陕州区的行政区域,陕州区人民政府驻大营镇陕州大道18号.

更多>> 陕州区地理环境

    陕州区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隶属于三门峡市;东与渑池县交界,西与灵宝市接壤,南依甘山与洛宁县毗邻,北临黄河与山西省平陆县隔岸相望,东西南三面环抱三门峡市区和湖滨区。地处北纬34°24′至34°51′,东经111°01′至111°44′,东西长65.25公里,南北宽48.8公里。地势地貌 陕州区地势南高北低,东峻西坦,呈东南向西北倾斜状。地貌基本可分为山区、丘陵和原川3种类型。山区为中山和低山。中山分布于南部;低山分布于东北部。丘陵主要分布在东部,最高点马头山海拔为881.5米、熊耳山海拔为885.3米;西部为原川区,本区黄土层厚约20米至70米,地面由南向北呈阶梯降落。海拔最低308米,最高为1466米,相对高差为1158米.气候特征 陕州区地处中纬度内陆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多受蒙古冷高压控制,气候干冷,雨雪稀少;春季气温回升,雨水增多;夏季炎热、雨涝;秋季气候凉爽,雨水减少。以候温(5天为一候,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大于22摄氏度为夏,小于10摄氏度为冬,介于10摄氏度至22摄氏度之间为春秋划分季节。春季总天数为56天,夏季为103天,秋季为66天,冬季为140天,冬长春短、四季分明。

更多>> 陕州区金融休闲

    综述 2014年,陕州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50.8亿元,比2013增长10.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4亿元,比2013增长20.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86亿元,比2013增长17.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6.8亿元,比2013增长12.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分别达21566元、9024元,增长9.1 %、12.8%。第一产业 陕州区农业陕州区农业2014年,陕州区粮食总产8800万公斤;新发展果树5.2万亩,果品总产5.7亿公斤,二仙坡苹果被授予中国特色品牌称号;烟叶收购191万公斤,烟农收入3380万元;生态林营造10.4万亩;蔬菜种植9.2万亩,总产3.6亿公斤;食用菌种植4110万袋;新发展各类规模养殖场20个。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新发展家庭农场46家;新发展农业科技示范园10个;陕州区农民专业合作社达440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6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集群6个。第二产业 陕州夜景陕州夜景2014年,陕州区规模以上企业总数达47家,形成了铝及铝加工、化工、装备制造、能源等八大产业体。陕州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308亿元,增长10.3%;增加值57.1亿元,增长13.8%,全市排名第三。科技创新不断增强,河南骏通车辆有限公司、陕州区兴浩催化剂新材料有限公司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11家企业被认定为河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陕州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完成15.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26.7%。第三产业 2014年,陕州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3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1.7亿元。投资8.3亿元,建设旅游项目7个。陕州地坑院文化旅游区,被誉为中国“五大神秘古村落”之一。投资15.5亿元,建设商贸项目7个正在加快推进;44家企业加入阿里巴巴诚信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