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吧地图

更多>> 永城市概述

    永城市区号:0370永城市邮编:476600永城市位于河南最东部豫、 皖苏、鲁四省结合处,是河南省加快城镇化试点市和重点市、对外开放重点市,2004年3月被河南省赋予省辖市经济管理权限和部分社会管理权限。面积2000平方公里,现有人口136.7万。综合经济排序居全省第20位。永城人文荟萃,物华天宝,资源丰富。境内有淮海战役陈官庄烈士陵园、老城北宋崇法寺塔,芒砀群山中孔夫子避雨处、陈胜墓、汉高祖斩蛇处、文庙、郭塔、张飞寨等名胜古迹星罗棋布,尤其是西汉大型王室陵墓群,规模宏大,富丽堂皇,被称为“汉十三陵”,具有极高的旅游观赏和文物考古价值。永城盛产小麦、大豆、玉米、棉花、芝麻等农作物,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和优质棉生产基地,粮棉油产量位居全国百强县市行列。矿产资源有煤、大理石、花岗岩、铁、伴生钴等达17种之多,尤其是煤炭资源十分丰富,地下含煤面积572平方公里,精查储量31亿吨,站河南全省已探明储量的15%,为全国六大无烟煤基地之一。永城是一座新兴的能源工业城市,现已形成煤炭、电力、冶金、纺织、皮革、造纸、酿酒、面粉加工等十多个工业门类,工业产品 1000余种,其中煤炭、铝锭、牛仔布纱、擦拭革等远销日本、法国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皇沟白酒曾获得省优、部优、国际金奖,面粉年加工能力10多亿公斤,居全国第二位。永城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人聚居,春秋战国时期,被称为“膏腴之地”。隋大业六年(公元 610年)始置永城县,沿袭至今。灿烂的古代文明在永城这块丰饶的土地上曾留下雄浑神奇的历史足音。境内芒砀群山中,孔夫子避雨处,陈胜墓,汉高祖斩蛇处,文庙,郭塔,张飞寨等名胜古迹星罗棋布,尤其是西汉大型王室陵墓群,斩山为廓,凿石为藏,结构复杂,气势恢弘,宛如地下宫殿,为国内乃至世界罕见。在此出土的汉代壁画,金缕玉衣等堪称艺术瑰宝,稀世珍品,具有极高的文物考古价值。永城交通便利,通讯发达。北依陇海,东傍京沪,西临京九,境内永(城)青(疃)铁路连接上述三大干线,311国道贯穿全境,县乡村公路交织成网。市区距商丘,徐州机场均不足100公里。沟通中原与华东的沱河航运已列入省重点开发项目。邮电通讯目前已开通450兆赫,900兆赫移动通讯和数字兼容无线寻呼业务,长途传输已并入欧亚大陆桥光缆通讯线路。万门程控电话可直拨世界各地。东方春风来,古城展新姿。改革开放为永城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永城煤田已列入国家重点开发项目。四对统配矿正在抓紧建设,两对地方矿已建成投产。到本世纪末,矿区开发将形成年产1000万吨原煤生产能力。120万千瓦火力发电厂、30万吨合成氨厂、万吨电解铝扩建工程等重点项目已经立项或开工。随着矿区的综合开发,一座以能源,冶金,化工,旅游为主的新兴工业城市将象一颗璀灿的明珠镶嵌在豫东大地上。

更多>> 永城市历史

    秦朝时设立芒县,东汉改临睢县,晋朝废,隋朝改永城县。永城县位于黄河下游,黄河屡次决口,多从这里经过。据说洪水虽汹涌,永城城垣却一直安然无恙。隋代取永久巩固之义,名永城。 隋大业六年(公元610年)析彭城、睢阳二郡之属地始建永城县。金朝兴定五年(1221年)升为永州。元至元二年(1265年)复降为县。1945年2月更名为雪枫县。1949年3月,恢复为永城县,隶属皖北行署宿县(今宿州)专区。1952年改属河南省商丘专区。1996年10月,撤县设市,1997年,国务院批准永城为省辖市。永城是河南省加快城镇化试点市和重点市、对外开放重点市,2004年3月被河南省赋予省辖市经济管理权限和部分社会管理权限。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直至目前永城市财政仍未能实现与省财政对接。

更多>> 永城市地理环境

    陈官庄烈士陵园 位于永城市东北25公里陈官庄村南,311国道北侧,为纪念淮海战役第三阶段陈官庄地区歼灭战中牺牲的烈士而建。该陵园1974年奠基,1978年建成,占地约200由,座北向南,正中为花岗岩烈士纪念碑,高25米,上刻周恩来总理手书“淮海英雄永垂千古”八个大字。碑前为广场,碑后有烈士陈列馆和歼灭战纪念馆分列两侧,北部树荫下有烈士公墓和单人墓,墓周有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 北宋崇法寺塔 矗立在西城区北部的崇法寺塔,六角九层,始建于北宋年间,经九百年的风雨洗涤如今仍完好无损,堪称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 芒砀山文物旅游区 芒砀山文物旅游区位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的永城市,是豫东边陲一座新兴的汉文化旅游胜地。它东傍京沪,西临京九,北依陇海,连霍高速穿区而过,与西安、洛阳、郑州、开封、徐州、连云港、六大旅游城市一脉相连,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2002年被纳入河南省“三点一线”的黄金旅游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