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市行政
婺源县行政地图 万年县行政地图 鄱阳县行政地图 余干县行政地图 弋阳县行政地图 横峰县行政地图 铅山县行政地图 玉山县行政地图 广丰区行政地图 广信区行政地图 德兴市行政地图 信州区行政地图
更多>> 广信区概述
区划沿革立县时幅员:东至沙溪与古太末(今玉山县)为界;东南至永丰镇与古建平县(今广丰区)接壤;南至岑阳关与福建省崇安县相连;西南的布政、清流、崇义(今铅山县之蚌螺、河口、英将)及西北的安辑、葛源(今属横峰县)与古葛阳毗邻;北至灵山、华坛山与古乐安县连接。五代南唐开元四年(940),割清流、布政、崇义三地益铅山。北宋熙宁七年(1074),析永丰镇置永丰县。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划乾元、永乐2乡益铅山县。明洪武二年(1369),划回乾元、永乐2乡。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割安辑乡十五、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十四、二十七都及石桥乡三十一都置兴安(今横峰)县。1936年,横峰县十五都划回广信区管辖。1939年年割五区港边乡益横丰县。1942年将纸坊乡宋村、通都铺列入横峰县文成乡。1月11日,将新裴乡石溪街等7个自然村划入铅山县石溪乡。1949年5月14日,析县治广平镇置上饶市。1964年月,割沽塘、车头、周田、塔水等村益上饶市。1993年,灵溪、朝阳、秦峰、沙溪“三乡一镇”划入上饶市(今信州区)。1998年8月5日,撤销上饶地区五府山综合垦殖场,组建五府山镇和高洲乡,并划归广信区管辖。至此,县境总面积与1993年前的2490平方公里相比,减少250平方公里。2006年1月20日,撤销旭日镇,设立旭日街道办事处和罗桥街道办事处;撤销大地乡,成建制划归董团乡管辖;撤销黄市乡,成建制划归田墩镇管辖。
更多>> 广信区历史
春秋战国(前494一222),县地原属越;吴灭越,属吴;越灭吴,复属越,楚灭越,属楚。 秦赢政二十四年(前223),秦灭楚,县地属秦。二十五年,秦置会稽郡,县地属之。二十六年,秦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县地属九江郡余汗县。 西汉高祖四年(前203),改九江郡为淮南国,割九江郡南境置庐陵、豫章二郡,余汗县属豫章郡,县地隶之。 东汉建安年间,魏、蜀、吴三国分立,县地属吴。建安初(196—204),吴析余汗县东境置上饶县,一说因傍上饶江(今信江)得名,一说因“山郁珍奇”得名,属豫章郡。十年(205),析上饶县地立建平县。十五年,分豫章郡立鄱阳郡,领九县,上饶县隶之。 西晋元康元年(291),划上饶、建平入葛阳县,属鄱阳郡。 南朝宋年间(420—479),析葛阳县复置上饶县,属鄱阳郡。隋开皇九年(589)鄱阳郡改称饶州,县地再次并入葛阳。十二年,葛阳移治弋江之北,改名弋阳县。大业初,废饶州复鄱阳郡,县地随弋阳隶鄱阳郡。唐武德四年(621),废鄱阳郡,复饶州,析弋阳东境复置上饶县。七年,并入弋阳。乾元元年(758),析饶州,置信州。析弋阳复置上饶县,为州治。宋开宝八年(975),县属江南路信州。天禧四年(1020),分江南路为东、西二路,县属江南东路信州管辖。建炎四年(1130),改江南东路和江南西路为江南路和江西路,县随信州隶属江西路。绍兴元年(1131)复置江南东、西二路,县属信州仍隶江南东路。 元至元十四年(1277),县属江浙行中书省信州路,为路治。 明洪武三年(1370),信州路改称广信府,上饶隶之,为府治。四年,广信府因隶江浙行中书省漕运不便,改属江西行中书省。 清初,沿用明制。康熙二十一年(1682),设分巡道,广信府属江西省分巡广南九道,县隶之。 民国元年(1912)冬,废府制。3年,江西省划为四道,县隶豫章道。15年,废道,直属于省。21年,江西分为十三个行政区;24年为八个行政区;31年为九个行政区,上饶县均属第六行政区,治上饶。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县境大片地区为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置上饶县苏维埃政府(1930—1934),隶属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38年(1949年5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上饶。14日成立上饶县人民政府,属赣东北行政区。同日析县治广平镇立上饶市。9月,赣东北行政区撤销,属上饶专区。1960年3月,县撤销建置,并入上饶市。1964年3月,恢复建置。1980年,地区改名为行政公署,属上饶行政公署。2000年10月18日,上饶撤地建市,县隶上饶市。 2019年7月29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发文,同意撤销上饶县,设立上饶市广信区。 2019年10月16日,上饶市广信区授印揭牌仪式在广信区机关大院大礼堂举办。
更多>> 广信区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广信区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信江上游灵山地区。地处赣、浙、闽、皖要冲,史称“八省通玉衢”、“ 豫章第一门户”。东邻上饶市信州区、玉山县、广丰区,南连福建省浦城县、武夷山市,西接铅山县、横峰县,北界德兴市。 北纬27°58′-28°50′、东经117°41′-118°14′。地形地貌 广信区境中山、低山、丘陵与河谷平原从南北两端向中部呈阶梯状递降,大致平行于信江对称分布,明显构成南北高、中部低的马鞍状地形。中山分布在区境南部和北部,包括五府山、灵山、华坛山等,占全区土地总面积36.2%, 海拔1000—1800米,南部最高点五府岗海拔1891.4米。北部最高点灵山天梯峰海拔1496米。灵山山峰切割强烈,瀑布较多。 低山主要分布在上泸、四十八、郑坊一带,占全区总面积13.1%,海拔500—1000米。地形兼有中山与丘陵的特征,地表溶沟、溶槽、石芽多见,有地下溶孔、溶洞和地下河。 丘陵低丘主要分布在区境中部信江两侧,占全区总面积48.8%,海拔100—500米,多为丹霞地貌,有月岩、南岩、七峰岩等洞穴奇观。 区内河谷平原呈长条状分布于信江两岸,宽处达4000—5000米,海拔50—70米,占全区总面积1.9%,主要由河漫滩和河流阶地组成,属侵蚀堆积地貌。区境著名山川是灵山,著名河流是信江。气候 广信区1986年至2000年的气象资料显示年平均气温17.8℃,平均最高气温是1998年,为18.6℃;最低气温是1989年,为17.5℃。历年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28.8℃;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6.2℃。 年平均降水量2066.1毫米,年最大降水量出现于1998年,为2589毫米;年最少降水量出现于1996年,为1288.6毫米。月最大降水量出现于1998年6月,为966.9毫米;月最少降水量出现于1987年12月,为0.6毫米。降水分布不均,南北山区多于中部丘陵、平原。月平均日照142.6小时,1988年月平均日照时数最长,达166.7小时;1997年月平均日照时数最短,为117.1小时。7月平均日照时数最长,为228.3小时;3月平均日照时数最短,仅80.2小时。年平均风速1.3米/秒。最大风速年度是1987年,平均风速1.9米/秒;最小风速年度是1996年、1997年和1999年,平均风速1.0米/秒。月平均风速3月、4月最大,为1.5米/秒,10月、11月、12月最小,为1.2米/秒。历年有霜,霜期最长的是1986年冬至1987年春,有霜期达32天;霜期最短的是1990年、1991年、1993年和1994年,有霜日仅9天。年平均气压1001.8百帕。最高气压年份是1987年,为1002.4百帕;最低气压年份是2000年,为1000.7百帕。水文 广信区地处信江中上游,有信江饶北河、茗洋河、丰溪、槠溪、马眼河、铜山港、丁溪河、泸溪等15条河流。总长为454.1公里,流域面积为249695平方公里。
更多>> 广信区金融休闲
综述 秦汉时期,信江流域和其它河谷地区,就有农业和简单的制陶业。唐代开始植茶、制茶。宋代农业生产的种稻、种茶、种麻,工业生产的制陶、冶炼、纺织逐步发展。明代,商业逐渐发展,广信区城成为赣东、闽北的重要货物集散地之一,通过舟楫,运进布匹、药材、南北货,输出茶叶、夏布、土纸、木材等土特产品。沙溪形成集市,毗邻地区三县农民商贾赶集逾千。上泸乡土纸业尤为兴盛,收购区南和闽北山区的原料加工成土纸,远销印度。清代,茶叶、土纸发展成为大宗出口商品,有专门商号经营,仅土纸一宗年产值便达白银11万两。 民国时期,经济有新的发展。民国19年(1930)开办的坑口煤矿采用立井机械采煤。27年,第三战区长官司令部迁驻上饶,东南沿海沦陷地区部分工商界人士流亡上饶,办厂经商。24年,浙赣铁路全线通车,上玉、上广、上横等公路相继建成,并有电话、电报等通讯设备,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出现了机械纺织、机械采煤、火力发电、机械制造等工业,商业也趋繁荣。但由于半封建半殖民地制度的束缚,国民政府集中财力物力打内战,重税苛捐,横征暴敛,抓兵抢粮,兵匪为患,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上饶解放前,冷水铺、坑口等煤矿停办,县城的工厂倒闭,农村的手工业者歇业,商业萧条;比较发达的农业,生产连年下降,粮食不能自给。“半年糠菜半年粮”,鼠疫、霍乱连年流行,“走徽州”、“走淳安”、“走福建”外出谋生的人各地都有。 解放初期,广信区开展减租、减息、剿匪、反霸斗争,积极筹粮筹草,支援解放军南下西进作战。1952年,完成了土地改革,粮食生产连年丰收。1956年,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8至1959年,组织人民兴修水利,先后建成了茗洋、上潭、马眼等一大批中、小型水库,改善了灌溉条件。同时,积极发展地方工业,开办了一批厂矿,逐步增加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但在“大跃进”中提出脱离实际的“髙指标”,出现了“瞎指挥”,强迫命令和无偿平调生产队的劳动力、物资等“左”的错误,影响了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1960年后,上饶县、市合并,集中力量发展市区工业,原县辖农村地区,工业毫无进展。1964年,市、县分开建置,原上饶县的水动力机械厂等一些工业企业划归市管,工业必须重新起步。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运动,生产力受到严重破坏,经济建设十年停滞不前,经济发展缓慢,被列为全国100个贫困县之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工农业总产值平均年递增7.72%。1950年,工农业总产值仅2851.25万元,1986年达到19606.2万元,增长6.87倍。财政收入1952年226.8万元,1986年达到1182.2万元,增长5.21倍。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950年510.66万元,1986年上升到10198万元,增长23倍。1952年财政收入226.8万元,1978年644.2万元,平均每年递增7.08%。1979年以后,年均递增10.44%。1986年达1182.2万元,为1952年的8.46倍。 “十五”期间,广信区GDP增长126%,年均增长14.8%;财政总收入增长158.7%,年均增长20.9%;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62%,年均增长53.1%;共引进县外资金76.66亿元,引进项目945个;工业增加值增长202.3%,年均增长23.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70%,年均增长43.75%;初步形成有色金属、机械制造、服装鞋业、新型能源(新型材料)四大工业支柱产业。 2018年,广信区全年生产总值(GDP)237亿元,人均生产总值32797元,按2018年1:6.61741的平均汇率计算为4956美元,逼近5000美元。截至7月29日,贫困人口由2014年的25013户96257人下降至3579户7855人,91个贫困村已退出90个。第一产业 广信区曾是典型的农业县,农业总产值曾长期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占据主导地位。1950年占83.37%,1986年占67%。解放前,受封建土地所有制束缚,水利设施差,农业技术落后,广种薄收,产量不高,粮食不能自给。 解放以后,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领导全区人民进行土地改革,组织农业生产合作社,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及兴修水利、改良土壤、推广良种、防治病虫害、改革耕作制度,使农业生产出现了1950至1953、1955至1957、1979至1986年的三个大发展时期。尤其是1984年是历史上最好的一年,粮食总产达4.74亿斤,改变了历史上缺粮面貌。1978年以后,农业生产由单一的以粮为纲向多种经营、商品经济转化。1986年,粮食总产3·8亿斤,棉花2472担,麻4575担,油料136927担,茶叶14118担,水果8774担,生猪上调31903头,淡水鱼39967担。 2018年,第一产业增加值19亿元,仅占GDP总量的8.1%。广信区粮食种植面积31094公顷。其中,谷物种植面积27851公顷,油料种植面积4090公顷,蔬菜种植面积8101公顷,糖料种植面积195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160775吨,肉类总产量10136吨。第二产业 广信区境内明、清时期较为发达的民间手工业和民国时期发展起来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日军侵扰上饶和解放前夕的社会动荡中摧毁殆尽。 解放后,广信区工业在仅存几家手工业作坊的基础上起步,至1986年形成了以建材、煤炭、电力、造纸、化工为主,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1952年工业产值474.05万元,仅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6.63%。1986年,工业产值达到6489.20万元,相当于1952年的13.69倍,占工农业总产值的33%。有32家国营工业企业,固定资产达7万元,有6化家乡办工业企业,固定资产达918万元。有彩色电视机、稀土、水泥等20个主要工业产品,其中,草编工艺产品获1983年国家外贸部荣誉证书,无线沿条皮鞋列为1985年度江西省优秀新产品,电视机外壳、时装、皂素、夏布、白酒、水泥添加剂等,畅销全国各地,有的打入国际市场。 2018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24亿元。27 个行业大类中,15 个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实现增长,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制造业和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等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快速。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的企业36 家,超十亿元的企业6家。第三产业 民国初,私营商业有绸缎、棉布、夏布、纸张、文具、五金、颜料、烟酒、屠宰、旅社、理发、漂染、粮油、建筑材料等行业。1925年,上饶火车站建成后,沪、杭商人来饶经商的日渐增多。1928年,第三战区长官司令部由安徽屯溪迁驻上饶,沿海沦陷区商界人士纷至沓来,广平镇成为江南较大的商品集散地。1931年6月,日本军入侵上饶,粮食、南货、百货、药材等商店被抢劫一空,县城市场萧条。抗日战争胜利后,私营商业恢复较快。37年后,货币贬值,物价暴涨,加上苛捐杂税,导致大批商户收支倒挂,关门停业,或被大商户兼并。 解放初期,商业以私营为主。1954年,县委和县人民委员会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市场管理和改造私营商业》的指示,实行“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积极改造”的方针,对私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成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领导小组,全面开展对私改造工作。年底,23个行业、878户私商,分别组成公私合营商店71家,全面完成了对私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8年起,私营商业户加入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中,公私合营商店的私方人员被揪斗,牌照被砸烂,连走村窜户、方便群众的小商小贩也销声匿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个体商业户逐年增加。 201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亿元,进出口总额17亿元。保险业保费收入16329.49万元。2018年,广信区30家规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23802.7万元,同比增长39.55%,总量在全市排位第三,增长在全市排位第一;实现营业利润3647.4万元,同比下降63.88%;平均用工人数2128人,比2017年增加了102人,同比增长5.03%。规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成本171246.5万,同比增长18.78%;实现应交增值税3342.3,同比下降32.62%;实现税金及附加1798.3万元,同比增长3.97%;全年三项费用(销售、管理、财务)合计247652万元,同比增长66.23%。截至2018年底,广信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310.61亿元,比年初增加7.87亿元,比年初增长2.6%,环比回落0.6个百分点。其中:住户存款187.07亿元,比年初增加16.34亿元,比年初增长9.6%,环比加快1.4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各项贷款295.56亿元,比年初净增61.65亿元,增长26.36%,环比加快1.4个百分点。住户贷款125.55亿元,比年初增长39.9%,环比加快1.7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170亿元,比年初净增25.85亿元,增长17.9%,环比上升1.2个百分点;其中消费贷款85.21亿元,占住户贷款的67.87%,比年初净增27.99亿元,占住户贷款增量35.83亿元的78.12%,增长48.94%,高出贷款增速22.58个百分点;经营贷款40.03亿元,比年初净增7.83亿元,增长24.08%。
更多>> 广信区文化教育
文化活动演出业余演出 清末和民国期间,有“太子班”和“串堂班”在农村里演出。人民政府成立后,各地以太子班、串堂班为基础,组织农村业余剧团,在本地巡回演出。县文化局、馆配备专职文艺干部,对业余剧团进行辅导,多次组织业余剧团会演、调演和观摩演出。“文革”期间,举行过2次民兵文艺会演和5次农村业余剧团会演。1976年,文化馆在全县业余剧团挑选演员,组成上饶县代表队,参加全省业余创作调演。 1977年举办纪念《两个五十周年》文艺会演;1981年以后,每年都举行一次农村业余剧团文艺调演,推出了《秤砣经理》等反映改革、开放的好剧目;1985年,除了活跃在各地的乡办业余剧团外,出现了个体户剧团,停歇多年的串堂班也开始恢复;大地乡农民吴登海剧团演出的小赣剧《借妻》,上了江西电视台的电视屏幕;清水乡业余剧团,不仅利用农闲时在农村演出,还跨省到崇安等地演出;1986年底,有串堂班210个,文化馆组织了一次串堂班会演,整理了《十番》傻鼓音乐予以保存。专业演出 民国期间,广信区拥有10余个赣剧专业班社,长期在赣东、闽北、浙西广大农村演出。县城则经常接待外地专业剧团作商业性演出。抗日战争期间,县城的演剧活动极为活跃。民国31年(1942)2月25日起,在饶的各演出团体,举行了一周的戏剧公演。《前线日报》发表署名文章称:“这次联合春季大公演,为国家总动员宣传周戏剧日,在我国东南可以说是盛况空前”。 1945年6月20日,东南戏剧工作者在上饶中心小学堂成立“东南戏剧协会”,选举邓文仪等20名戏剧工作者为理事,并联合公演了许多国内著名剧目。解放战争期间,赣剧各班社遭到摧残,只留下2个班社在偏远山区演出,县城和郊区只有外地京剧团、越剧团演出。上饶解放以后,析广平镇设上饶市,至1980年新县城建成前,这30年间上饶县(今广信区)长期没有县城、也无剧院,无法接待外地剧团演出,县赣剧团和外来剧团只能在农村巡回演出。歌咏 明清期间,农民唱《长工歌》、《躲债歌》、《打长年》、《唆歌》和《上饶山歌》,妇女唱《十想郎》、《孟姜女》、《摇篮曲》,儿童唱《月光光》。 民国初期,城镇和学校中流行《苏武牧羊》、《满江红》、《桃李迎春》等歌曲。民国19年以后,《革命歌》、《红军歌》、《打旁罗》、《打上饶》、《红军打到上泸畈》等十几首革命歌谣,县苏维埃政府管辖区内老少会唱,国民政府统治区也广泛流传。抗日战争爆发后,上海、无锡等地流亡团体,江西青年服务团,抗战宣传二队、五队、七队,民众教育馆及各机关学校派出人员,在城乡教唱《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大路歌》、《卖报歌》、《热血歌》等抗战歌曲。 解放以后,各区、乡政府和县文化馆,组织歌咏教唱队,教唱《东方红》、《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挖穷根》、《土改好》、《志愿军战歌》、《团结就是力量》、《全世界人民团结紧》、《咱们工人有力量》、《歌唱祖国》等歌曲。1958年以后,《社会主义好》、《社员都是向阳花》、《戴花要戴大红花》、《李双双小唱》等歌曲,城乡老少都唱。“文革”期间,只准唱“语录歌”和“样板戏”选段。1977年以后,《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我的中国心》、《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十五的月亮》、《血染的风采》等许多歌曲,在青年中广泛流行。展览 抗日战争期间,著名画家张乐平、徐甫堡等人士,在县城举办“抗日战争漫画展览”。民国33年(1944)4月8日,中韩文化协会东南分会筹备处举办“盟国新闻照片扩大展览”,分12组展出珍贵照片600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先后举办过20次展览会。灯彩 自唐以来,广信区灯彩历有“街市张灯、喧阗达曙”盛况,龙灯、桥灯、高跷灯、马灯、船灯、蚌壳灯、虾子灯、花鼓灯、莲灯、鲤鱼灯、稻草灯,灯种繁多,各有特色。龙灯流传最广,大部分村庄都有。一姓村庄的龙灯,称为子孙灯。杂姓村庄的龙灯,则称太平灯。大地乡仑圩村黄鹤楼弄何家的龙灯,有500余年的历史。何家灯能玩龙放花、龙相配、龙打滚、龙搭架、龙产子、龙盘柱、龙脱壳、龙排字等40余个花样。 桥灯在石人、郑坊、花厅、尊桥等地盛行。高跷灯只有集镇和大的村庄才有。船灯、蚌壳灯,少数地方爱玩。虾子灯、花鼓灯、莲花灯、鲤鱼灯,一般是各家自己制作自己玩,尤其是青年妇女和老人,提着花灯看花灯。不管元宵花灯如何兴盛,孩子们则有自己的情趣和寄托,他们用稻草扎成稻草灯,点上蜡烛,唱着灯歌,挨家挨户去玩。 “文化大革命”期间,灯彩被封禁。1980年以后,农村恢复灯彩活动。1984年,文化馆组织灯彩比赛,嗣后每年正月,大放花灯,各呈异彩。北乡各地的桥灯,都要去石人殿“团灯”,常常有数十班桥灯相会,灯山灯海,极为壮观。福建前线电台曾向台湾同胞报导过石人灯会的盛况。1986年3月,省文化厅民舞录像队,为大地乡何家龙灯录像,作为重要民舞资料保存。故事会 广信区农村,农民历来爱听故事、爱讲故事。故事主要选自《杨家将》、《包公案》、《三国演义》、《封神榜》、《西游记》、《水浒传》、《说唐》等话本,也有区内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奇闻轶事。1950年,文化馆成立以后,重视故事会这一群众文化活动,组织人员收集民间传说,创作现代题材的故事百余篇,其中有7篇在省、地组织的故事会上参讲,《灵山传说》、《挂榜岩》等4篇故事收入《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江西分卷》。文学艺术文学 唐王贞白《灵溪集》、宋韩虎《洞泉日记》、徐元杰《梅野集》、陈文蔚《克斋文集》、娄性《明政要》等县人著作,均收入《四库全书》。明余桂萼有校正《重刻元本题评音释西厢记》、郑以伟著有《灵山藏》等书传世。朱熹、辛弃疾、夏言等历代名家客居上饶时,留下大量吟咏上饶风光的诗文。抗日战争期间,著名文艺理论家冯雪峰在“上饶集中营”的囚室里创作的《灵山歌》、著名爱国将领叶挺在区内李村铁窗里写的《囚歌》。上饶师范学校、上饶中学许多青年学生在《前线日报》、《民锋日报》和区内出版的《东线文艺》等报刊上发表过不少文艺作品。 新中国成立后,文艺创作逐渐繁荣,文学、戏剧、音乐、美术、摄影、雕刻、剪纸,各有一支队伍。全区有文艺创作骨干159人。1974年,文化馆编印了纪念建国15周年短篇小说集。1979年,文化馆创办文艺小报《灵峰》,出版21期,最大发行量3000余份。林予的《雁飞塞北》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优秀长篇小说之一。胡润芝的国画《田园风味》参加西德中国画展,书法《草玉唐诗》参加中日牡丹樱花笔答书法联展,篆刻《江山多娇》等20方在日本展览。胡志颖的10方篆刻获中国篆刻双项奖,《樱花红日上》等篆刻参加中日牡丹樱花书法联展。其他杨学贵、郭佐民、沈良意、纪辉剑、王国强、杨军、佘剑波等均获得过省级以上文学奖项。木偶 悬丝木偶,俗称傀儡戏,董团、大地、清水、沙溪等地盛行。木偶班行头简单,演职人员8至10人即可,用布一围,即可演出。唱腔以信河派乱弹调为主,也有高腔。剧目有《郭子仪上寿》、《薛刚反唐》、《西游记》、《白蛇传》、《奶娘戏》、《目莲戏》等。文物古迹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在铁山、望仙、茗洋、清水、应家、郑坊、茶亭、煌固等地发现古文化遗址十余处,包括铁山胡家挢遗址、望仙桥头遗址、茗洋庙背山遗址、郑坊遗址等。 广信区历为州、府首邑,县城历为州、府治所在。城内外古建筑栉比鳞次,县城唐乾元初始建,宋以后历代州、县官重修的府治公署、县治公署、上谕亭、承恩阁、学政试院等建筑,今废。城乡有广信府儒学院、文昌阁、县儒学院、奎星阁、尊经阁、信江书院、灵山书院、带湖书院、叠山书院、碧溪书院等教育设施29处,尚存信江书院(信州区辖)和铁山乡碧溪书院部分建筑。有寺庙50余座,今尚存石人殿、东岳庙,余皆湮没。有周瑜、陆游、辛弃疾、徐元杰等名人故居,惟徐元杰故居遗址尚存。 据清同治十一年《上饶县志》载,广信区有钟灵桥、三港桥、灵溪桥、通济桥、罗桥等宋、元、明、清建筑的古桥83座;有城南渡、白鹤渡、龙潭渡、黄石渡、沙溪渡等古渡32处。清末、民国期间,战乱频起,地主官吏和豪绅乘机鲸吞桥、渡田产,致使渡口无船,隔河千里;古桥年久失修,或毁于兵乱,或圮于洪水,十存一、二。明清期间,县内有奎文塔、黄岩寺塔、文峰塔等5座古塔;上饶亭、苍莨亭,灵山亭、状元亭等72个古亭。奎文塔归信州区辖,古亭巳废十之八、九。 其他还有安坑戏曲石刻《浣纱记》、纸坊花大门石刻、南岩题刻、西岩题刻、朱子祠碑刻、杨氏墓志铭石刻等石刻题刻;老鸦尖战场遗址、红军放哨亭、上饶集中营七峰岩高干禁闭室、上饶集中营李村叶挺囚室等革命纪念地;明大学士夏言墓、马鞍山西周墓等墓葬;石器、陶器、铜器、古籍书画、革命文物各数十件;瓷器两百余件。方言 广信区方言,主要为吴语方言,属于吴语上丽片。在一些地方还有一些方言岛使用闽南语、赣语、客家话等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