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吧地图

更多>> 乃东区概述

    行政区划 截止到2013年,乃东下辖2个镇、5个乡:泽当镇、昌珠镇、颇章乡、结巴乡、多颇章乡、索珠乡、亚堆乡。区人民政府驻泽当镇。 人口民族 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乃东总人口59615人,其中:泽当镇29770人, 昌珠镇6399 人,结巴乡4510人, 索珠乡2542人,亚堆乡6779人, 颇章乡6920人, 多颇章乡1888人。 截止到2015年,乃东以藏族为主体,共有藏族、汉族、回族、门巴族等16个民族,总人口 6.3万人,其中:藏族54369人、汉族8281人、回族120人、其他少数民族341人。

更多>> 乃东区历史

    建制沿革 元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设立乃东宗。 清朝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噶厦政府建立,乃东隶属噶厦政府。 1911年在乃东设立洛喀(山南)基巧。 1959年5月由乃东宗和温宗合并改为乃东县。隶属山南专区(地区)。 2016年2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乃东县,设立乃东区,以原乃东县的行政区域为乃东区的行政区域。

更多>> 乃东区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乃东区位于西藏自治区中南部、冈底斯山南部、雅鲁藏布江中游。地理坐标为东经90°14′-94°22′、北纬27°08′-29°47′。 地形地貌 乃东区平均海拔3560米,地形以高山、谷地为主。乃东区海拔在5000米以上的山峰11座,最高海拔为6647米的雅拉香波山。 水文 乃东区主要河流有雅鲁藏布江。雅鲁藏布江自西向东横贯全区,将全区分为南北两部分。 气候 乃东区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昼夜温差大,6至9月为雨季,多夜雨,光照充足,蒸发强烈,冬春干燥,多大风,无霜期短。年日照时数为2936.6小时,年无霜期143天,长降水量为410毫米,自然灾害主要有干旱、霜冻、冰雹和大风。 自然资源 矿藏资源 乃东区矿产资源主要有铬铁矿、金、银、铜、白云母、水晶等矿种。 乃东区境内蕴藏着十分丰富的矿产资源。发现的矿种有20多种,已开采利用的矿种有铬铁、云母、水晶、砂金、岩金、铜矿、火山灰、石灰岩等。每年矿产品销售量达160余万元。 铬铁矿:主要分布在乃东区金鲁居委会,经地勘单位勘测贮藏量可达8000余吨,其品位在50%左右。 水晶矿:该矿点主要分布在亚推乡、热木那村、亚桑村、曲德沃村。该矿点出露位于东经91度46分至91度50分,北纬28度58分。仅地表储量压电水晶36.27千克,熔炼水晶18吨,经过有计划的开采,矿点周围的乡村逐步走向富裕的道路,尤其是热木那村,从一个“贫困村”变成一个“富裕村”。 六零二云母区:该云母矿产云母的高伟晶岩位于背斜构造轴部,岩地层层理或片理侵入到石榴石二云母片岩中,大部分被第四世纪冰川堆积物和碎石所覆盖,伟晶岩矿化普遍,根据地勘单位提供地表出露部分经工程圈体矿体,可获得中型规模的远景储量。 叶龙港云母矿:该矿位于热木那村东约5公里处。白云母产于伟晶岩脉中,主要脉长210米,厚3—4米,白云母质量好,多为四边形,厚2—20厘米。最大轮廓面积一般在100平方厘米,少数达500平方厘米且分离性好,按工业原料云母分类多为4类,少量达特量。按原料外观质量品级要求多为一级,少数为二级,云母击穿电压性均达到工业要求,达到中型矿床规模。 石灰石矿:主要分布在乃东区江北结巴村,资源丰富,交通便利,主要用于工业水泥原料,现有储量500余万吨,年实现工业销售额80余万元。 水资源 在昌珠镇卡多村分布有丰富的矿藏地下水资源,处在泽琼公路边,距泽当镇仅11.2公里。每年流出泉水约250万吨。

更多>> 乃东区金融休闲

    综述 乃东区是西藏自治区的商品粮基地区之一,也是“两高一优”农业重点区。2013年,乃东实现生产总值31.3亿元(含地直),同比增长15.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74亿元,同比增长50%;完成财政收入8179万元,同比增长54.9%;完成税收1.1亿元,同比增长50.5%;实现农牧民人均纯收入8562元,同比增长1 7%,其中现金收入占80%;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 3.74亿元(含地直),同比增长18.65%,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第一产业 乃东区主要农作物有青棵、冬小麦、春小麦、油菜等,牧业畜禽主要有耗牛、黄牛、绵羊、山羊等。2013年乃东粮食产量超过1.2万亿斤,全年粮油产量5734万斤:9010万元、同比增加5%。 第二产业 2013年,乃东建设项目183个,总投资22.45亿元,完工项目138个,固定资产投资达9.74亿元,雅砻水库、协和太阳能、雪域冰川矿泉水、华新水泥产业链、青稞加工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2013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018亿元,完成计划的115%。2013年第二产业增加值7.8亿元、同比增长21.7%。 第三产业 乃东以藏源文化为特色的现代旅游业快速发展,2013年实现旅游收入496.57万元、同比增长42.63%,第三产业增加值22.2亿元。同比增长17%。

更多>> 乃东区文化教育

    地方习俗 多颇章卓舞 多颇章卓”是 “卓”在颇章乡的一分支,“多颇章”是地名,即西藏自治区山南市乃东区多颇乡,“卓”是舞。它是藏族古老的民间艺术品种之一,其流传广泛,历史十分悠久。它的发展与当地民间的世俗化生活密切相关,在民间节日娱乐活动里,这种舞蹈经久不衰,表现出了旺盛的生命力,“卓”舞动作豪放大方,是群体表演技巧高超的舞蹈。“卓”舞的跳法首先是将一种长柄扁鼓系于腰间,舞者身穿彩衣,并用两根弯曲的鼓槌击鼓,唱一段,跳一段又进又退,步伐整齐有力。与此同时,舞者边舞边扭动脖子,演员们甩动长辫子击之于地,在每一组卓舞队里共有两个“阿热”和两名“卓本“,鼓手约十至十四名。阿热手拿竹棒,指挥起歌报节目,其间互相逗笑,以博得民众的喝彩。歌词的主要内容更多的是表现在8世纪藏王赤松德赞修建桑耶寺的故事。 雅砻扎西雪巴藏戏扎西雪巴藏戏起源于乃东区扎西曲登村,相传,藏戏始祖唐东杰布来到扎西曲登村,认为这里是一块吉祥之地,便取名叫扎西村并修建了一座桥以便去周边地区表演。久负盛名的扎西雪巴藏戏是西藏白面具藏戏的杰出代表。在五世达赖时期,雅垄扎西雪巴每年必须前往拉萨参加“哲蚌雪顿”的藏戏演出。多年以来,扎西雪巴藏戏就成为每年拉萨雪顿节的首演节目。扎西雪巴藏戏不开唱,别的节目就不能演。在旧西藏,在寺院的宗教活动、达官贵族的庆典及新年节庆等活动场合,扎西雪巴藏戏是不可或缺的程序。在人们看来,扎西雪巴藏戏不仅是表演,而且是吉祥的征兆。该戏艺术上发展较为完备,2010年时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