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平罗县概述
平罗县位于宁夏银川平原北部,青铜峡引黄灌区下游,东隔黄河与陶乐县相望,西以贺兰山分水岭为界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连接,南与贺兰县毗邻,北与石嘴山市和惠农县接壤,总面积2046平方公里。全县辖7镇12乡、145个行政村,总人口26.1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33%,人口密度为127人/平方公里。境内土地肥沃,排灌自如,气候宜人,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盛产小麦、水稻、大豆、玉米、油料、水果、瓜菜等,素有“塞上江南”之美誉。全县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炭、粘土、大理石、硅矿石、铁矿石、磷矿石等,其中煤炭资源尤为丰富,是举世闻名的“太西煤”产地。交通便利,通讯发达,包兰铁路、109、110国道以及正在修建的石中高速公路纵贯全境,北京至乌鲁木齐通讯光缆途径县城,移动电话实现微波数字传送,全球连网,无线寻呼覆盖全县,电话入村率达100%。平罗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境内有钟鼓楼、玉皇阁、田洲古塔、北武当庙、贺兰山岩画等名胜古迹,距县城17公里的沙湖,是全国35个王牌旅游景点之一,湖光沙色,碧波荡漾,景色怡人,吸引了大量中外游客到此观光游览。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平罗县委、县人民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团结和带领全县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创业,负重拼搏,开拓进取,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飞速发展。今日平罗,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人民安居乐业,到处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回顾过去,成就辉煌,展望未来,任重道远。26万平罗人民正以昂扬的姿态,抢抓机遇,奋力拼搏,务实苦干,为把平罗山川建设的更加美好而不懈努力,我们相信,塞上古城,定会在21世纪绽放出更加灿烂夺目的光彩。
更多>> 平罗县历史
平罗县始建于清雍正二年(1724年)。秦及西汉初属北地郡富平县。汉武帝时在今县境下庙乡暖泉村设廉县。东汉、两晋时县境为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控制。南北朝及隋时属灵武郡。唐属灵州都督府,朔方节度使管辖。唐先天二年(713年),在今县境姚伏镇置定远城。唐景福二年(893年)升为警州。北宋、西夏时属中兴府(今银川市)。元、明时属宁夏府、宁夏卫辖。明嘉靖(1551年)时,设平虏守御千户所。清初沿袭明代卫所制,雍正二年改置平虏所为平罗县,属甘肃省宁夏府。平罗县即为平虏之转音。 平罗建县后第三年开挖兴建了惠农、昌润两渠,招民垦种。于1727年、1729年在县境内增设新渠(驻今姚伏镇)、宝丰(驻今宝丰镇)两县。至乾隆三年(1739年),此处大地震,新渠、宝丰二县城震毁,两县随之撤销,并入平罗县。 县属五堆子一带的狭长地带,1784年黄河向西改道,此块土地被甩在黄河东岸。后经陕甘总督奏准该地仍归平罗县,并立碑为界。1930年,当时的绥远省在此处设置沃野设治局;宁夏为争此地,在此设置陶乐设治局。后经国民政府内政部派员查勘后,于1937年裁定沃野设治局归宁夏管辖,仍名为陶乐设治局。1941年从平罗县划出,改建为陶乐县。 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原属阿拉善旗的磴口一带,划归平罗县。1926年,将磴口从平罗划出,设置为磴口县。 民国22年(1933年),宁夏省调整宁夏、宁朔、平罗三县的辖地,原属平罗县的常信、洪广、丁义、李刚、清水、通义等9堡及高荣堡的西半部,划归宁夏县。 民国三十年(1941年),划出平罗县北部的宝丰、黄渠桥,石嘴山高庄、惠北、灵沙等8个乡划出建立惠农县。 1945年,平罗县属宁夏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管辖。两个月后,宁夏第三专员督察区撤销,改置为银北专区,平罗县归其管辖。 1949年,宁夏解放,平罗县直属宁夏省。1954年,宁夏省撤销并入甘肃省,设置银川专区,平罗县归属银川专区管辖。 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银川专区撤销,平罗县直属自治区管辖。1972年,设立银北地区,平罗县又隶属银北地区。1975年,银北地区撤销,平罗县划归石嘴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