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吧地图

更多>> 双辽市概述

    双辽市地处吉林省西部的东、西辽河汇流区,是吉林、内蒙古、辽宁三省的交界处,松辽平源与科尔泌草原接壤带,素有鸡鸣闻三省之称。位于东北 123' 20''—124' 05''—44' 05''之间,南接辽宁省昌图县和吉林省梨树县,东邻吉林省公主岭市,北靠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西连内蒙古自治区哲里木盟科尔泌左翼中旗和后旗。东西最宽62公里,南北最长89公里,幅员面积3121.2平方公里。双辽市处于中温带亚湿润大区第二气候区,属大陆季风性气候。全年热量充足,光照充沛,降水一偏少,四季气候分明,雨热同步,能够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具有发展种植业的基本条件。春季升温快,干燥少雨,多大风天气。夏季温度高、炎热、降水集中,雨量充沛。秋季降温快,霜来的早,多晴好天气。冬季漫长,干燥寒冷少雪。年平均气温为5.8℃,一年中最大年温差为70℃,大于等于10℃的活动积温3118.6℃,无霜期145天,年日照2714.9 小时,年降水量494.0毫米,干燥度1.23。双辽市历史悠久,1902年设辽源州,1913年变更为辽源县,1940年与东部的双山县合并,始称双辽县。双辽县政府所在地郑家屯,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921年奉系军阀吴俊升由洮辽镇守使升任黑龙江省督军兼省长,在郑家屯设行辕,建有大帅府。少帅张学良与原配夫人于凤至在郑家屯缔结良缘。1945年后,中共西满分局以及辽北省委、辽西省委先后在郑家屯成立。李富春、陶铸、黄克诚、吕正操、阎宝航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在双辽战斗和工作过。解放后,郑家屯成为沈阳军区16个重点设防城市之一,于 199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现辖6个街道、13个乡镇,总人口40万人。双辽市是吉林省西部的铁路和公路交通中心,境内有郑大线(郑家屯—大虎山)、平齐线(四平—齐齐哈尔)两条铁路通过,过境总长100余公里,设站13个。截止2004年末,全市公路总里程已达1209公里,其中,有沈阳(沈阳—明水)、集锡(集安—锡林浩特)2条国家级公路,总长117公里;长双(长春—双辽)、郑太(郑家屯—太平川)2条省级公路,总长118.4公里;8条县级公路、20条乡级公路,总长330公里,村屯级公路总里程643公里,1997年达到了乡乡通油路。双辽市区居住环境幽雅,主次干路全部实现硬面化,主要街路达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市内体育馆、游泳馆等文体设施一应俱全,绿洲大厦等集餐饮、娱乐为一体的服务设施在方圆几百里较有名气。经济发展软环境方面,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大治软力度,结合本地实际,先后制定并实施了项目监察专员制、市级领导包保重点项目制、常委调度重点项目制、“三领”制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为全市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地推动作用。

更多>> 双辽市历史

    双辽县南有东辽河,西有西辽河,外乡人多以为双辽县是因两条辽河而得名。其实,“双辽”二字与水脉无关,而是经过漫长的政区演化逐步 形成的。早在远古“禹平水土置九州”时,就有中华民族的祖先在双辽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汉代以后,双辽是鲜卑、契丹、女真等民族的祖 居之地。辽中韩州、信州管辖,一些出土文物证明,这里曾是古战场。

更多>> 双辽市地理环境

    双辽市土地资源丰富,全市可利用总面积为3092.3平方公里,合309233公顷,平均每人占有土地0.88公顷。全县耕地总面积为13.2万公顷,耕 垦指数为42.3%,双辽市土地面积较大,资源丰富,光热充足,雨热同季,是发展种植业的优越条件。但由于土质差、肥力低和风沙大等不利因 素,严重阻碍了种植业发展,只有大力发展造林事业,才能锁住风沙,保土保肥,更好地调节农牧业用地的小气候,促进农业增产,牧业增收 。

更多>> 双辽市金融休闲

    工业经济势头强劲。突出了“工业立市”这一主线,充分挖掘经济增长点,重点扶持电厂、玻璃厂两大支柱企业。2001年,双辽发电厂一期工 程四台30万千瓦机组全部投产发电。玻璃工业现已形成系列,双辽市玻璃厂吉林省最大的平板玻璃生产企业,双辽市成为吉林省玻璃生产基地 。2001年生产玻璃249万重量箱,其主要产品现已占领国内主要市场,并部分打入国际市场。 农村经济,种植业结构实现新调整。双辽市沙坨地、轻碱地多,十年九旱,在产业布局上,他们分三块来规划:河套地区发展水田;沿公路和铁路地区发展蔬菜和瓜果等棚膜经济作物;沙坨地区除平洼地外,岗坨地的玉米要坚决退出,主要种植耐旱作物花生。2004年,双辽的花生种植为25万亩,虽然遭受旱灾影响,但总产量仍达 4.4万吨,总收入预计1.32亿元,公顷纯收入比玉米增加2500—3000元。 城市建设,交通事业成就显著。全市各级公路总里程已达577公里,并已成为吉林省第六个、四平市第一个实现乡乡通油路的县份。通讯事业发展迅速。截止2001年末,全市电话用户已发展到4.9万户。通讯设备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此外,双辽市的小城镇建设近几年突飞猛进,带动了农村经济 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城乡一体化进程。 科学技术,抓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实施,突出创新,争取省厅和国家资金。抓好“吉林省麻黄草人工栽培基地建设”、“本地鸡筛选复育”、“分子筛水处理”、“2—甲基呋喃触酶研究”项目的申报,重点抓好“吉林省麻黄草人工栽培基地建设”,争取把我市列为吉林省中草药基地。抓好国家和 吉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的申报。 人口就业,到目前为止,我市已办理小额贷款户数达130户,发放贷款达200万元,开发新的就业岗位408个,新开发的岗位安置的都是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既贷款创业又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实现了一贷一创的工作新思路,拓宽就业与再就业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