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吧地图

更多>> 宿州市概述

    宿州,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的北端。它与江苏、河南、山东接壤。北临江苏省徐州市和山东菏泽市,西接河南商丘市,东连江苏淮阴市。 宿州市是安徽的北大门,位于黄淮平原南端,处在淮海经济区腹地、长江三角洲经济带西缘,是陇海经济带的龙头,又是欧亚大陆桥的桥头堡;与苏、鲁、豫3省11县接壤,北邻江苏徐州市和山东菏泽市,西接河南永城市,东连江苏宿迁市,是承接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向内陆辐射的前沿,又是南北经济文化交汇的要冲。宿州市农业初步形成畜牧、水果、蔬菜、种子四大主导产业,盛产小麦、玉米、大豆、山芋、棉花、花生、蔬菜以及苹果、梨、桃、葡萄、湖桑等。宿州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全市已基本形成食品、纺织、建材、能源、医药等五大支柱产业。 宿州市总面积9787平方公里,辖砀山、萧县、灵璧、泗县和墉桥区,总人口617.2万人。 宿州方言属于北方方言-中原官话的宿州-徐州片区,天津话也源于宿州方言。赛珍珠虽然从小生活在江南的镇江,但是她学习的是北方方言,所以1917到宿州的时候,她很容易听懂本地的方言,还为她的丈夫农学家Buck做翻译。她在作品里面称呼宿县为“南徐州”,是因为按照宿县方言的读音,宿州和徐州几乎一样,所以宿县人都自称宿县为南徐州(1911年民国开始,使用了1100多年的宿州才改称宿县,所以1920年代的成年人应该会自称宿州,也就是南徐州)。宿州方言中,宿州人大多将“宿州”称为“许县”(宿县)。 宿州的风俗一概同北方,主食以面食为主,午饭吃米饭。只有夹沟一带的少数丘陵中产大米,名为“香稻米”,曾经是贡米。米制品通常只有端午节的粽子。春节期间几乎只吃面食。元宵节做杂面油灯,置于门前、鸡圈等处辟邪。 宿州市自然资源丰富,名特产品众多。境内平原广袤、沃野千里,气候适宜,生物繁茂。平原面积8897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91%,耕地997.79万亩,占地总面积的67.97%。区内盛产小麦、玉米、大豆、山芋、棉花、花生、蔬菜以及苹果、梨、桃、葡萄、湖桑等。粮食总产量306万吨,棉花总产量8万吨,油料产量40.5万吨,水果产量86.5万吨。境内拥有120万亩全国最大的连片水果产区,面积和产量均占全省70%以上。拥有80万亩的花生种植基地和沿国道、省道纵向分布的40万亩大棚蔬菜种植带。地下矿产资源丰富,煤储量约为60亿吨,是两淮煤田的重要组成部分;黄口油田石油预测储量达20亿吨以上;宿南煤层气已探明储量达3000亿立方米;大理石储量4000万立方,居全省之首,花色品种达20个以上。灵璧奇石为中国“四大奇石”之一。砀山酥梨为果中精品,为海内外顾客所青睐。符离集烧鸡,色佳味美,为《中国名菜谱》中的一品名肴。夹沟香稻米,清香浓郁,“一家煮饭十家香,十家煮饭香满庄”,清嘉庆年间曾作为贡米。

更多>> 宿州市历史

    周朝时始称为宿国。秦置县。西汉属沛郡。东汉改为沛国。三国属魏豫州谯郡。隋大业元年(605年)开通济渠(汴水),在宿境建甬桥。唐属徐州,唐元和四年(公元809年),以甬桥为治所,设宿州、辖符离、虹、蕲、临涣4县。1912年改州为县。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6日,宿县是淮海战役主战场之一。1950年析置宿城市、濉溪县。1953年宿城市并入宿县。1979年析置宿州市。1992年宿县并入。1998年12月6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宿县地区和县级宿州市,设立省辖宿州市。1999年5月25日,省辖宿州市成立。

更多>> 宿州市地理环境

    宿州市位于黄淮海平原中部,东西横亘184.6公里,南北绵延151.2公里,位于东经116°9'~118°10'、北纬33°18'~34°38'之间。平原面积8890多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91%,另有少许丘陵、台地。

更多>> 宿州市金融休闲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超过百亿元,呈现出奋力崛起的态势。总体看来,宿州经济正向好的方向不断发展。近年来宿州工业增长速度达到全省第一,甚至超过过去安徽最快的省会合肥,三大产业结构更加趋于合理,由过去的123转为现在的321. 宿州GDP总值十几年来一直居于安徽省前5名,但由于农业人口众多,人居均GDP还处于省内较后名次。随着工业增长的迅速膨胀,这种局面将在数年内得到改善。 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是: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粗放型增长方式并没有在根本上发生转变,农村经济仍较薄弱等。 宿州境内拥有120万亩以上的全世界最大的连片水果产区,面积和产量均占安徽全省90%以上,矿产资源的开发在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煤炭储量位居安徽淮河以北地区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