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吧地图

更多>> 沙湾市概述

    行政区划截至2020年6月,沙湾下辖三道河子镇、四道河子镇、老沙湾镇、乌兰乌苏镇、安集海镇、东湾镇、西戈壁镇、柳毛湾镇、金沟河镇、商户地乡、大泉乡、博尔通古乡、牛圈子牧场、博尔通古牧场、良种场等9镇、3乡、3个农牧场,250个村队。沙湾市人民政府驻三道河子镇世纪大道南路29号。

更多>> 沙湾市历史

    历史沿革早在先秦时期,在沙湾这块土地上,就有人类进行狩猎、采集、放牧,历史确证这里的人称北塞种人。最早的文字记载在《汉书·西域传》上,“沙湾”名出现,仅为建县时命名。西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建西域都护府,沙湾此地正式纳入中国版图。三国时,西域长期征战,至魏文帝时(约220—226年)乌孙国势减弱,东界只达乌苏,沙湾地归属车师,乃为魏国管辖。北魏时期,柔然族兼并高车族许多部落,魏天兴三年(400年)左右,其首领社仑自称为王,控制西域,沙湾地属柔然。隋唐初期,沙湾地属西突厥十姓部落之一的胡录属领地。唐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年)改设北庭都护府,沙湾归北庭都护府管辖。五代时,属于阗国。北宋,属西州回鹘地。明代时,初属赤力把里。后属准葛尔卫拉特。清初,为准葛尔部呼拉玛牧地。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派兵在老沙湾、乌兰乌苏、安集海等地驻军屯田。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清庭批准在新疆第一批建立郡县体制,绥来县建立,沙湾始归绥来。民国四年(1915年),置沙湾,系由绥来县析出,县治设在小拐,隶属迪化道。民国六年(1917)年,改隶塔城道。民国十八年(1929年),沙湾政府由小拐移至老沙湾,先后隶属塔城行政区、塔城专区。1956年,沙湾县委、县人民委员会从老沙湾迁至三道河子。1976年,沙湾县归属新成立的石河子地区。1978年,石河子地区撤销,沙湾县重隶塔城地区。2021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批复同意撤销沙湾县,设立县级沙湾市,以原沙湾的行政区域为沙湾市的行政区域;同年3月16日,沙湾举行撤县设市揭牌仪式,宣布正式成立沙湾市。

更多>> 沙湾市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地理位置沙湾位于新疆西北部、塔城地区东南部,准噶尔盆地南缘,天山北麓,地处东经84°57'—86°09',北纬43°29'—45°20'之间,东距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185千米,辖区面积1.31万平方千米。沙湾东接石河子市、玛纳斯县隔河相望;南到依连哈比尔尕山分水岭,与和静县毗连;西至巴音沟、开干齐、小拐乌苏市、克拉玛依市、奎屯市接壤;北至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与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为邻。 地形地貌沙湾地势南高北低,南部为天山支脉依连哈比尔尕山,中部为山前洪积—冲积绿洲平原,北部为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气候沙湾属大陆性中温带干旱气候,平均气温为6.3℃至6.9℃,全年太阳实照时数为2800小时至2870小时,≥10℃积温3400℃至3600℃,无霜期170天至190天,年降水量140毫米至350毫米,年蒸发量为1500毫米至2000毫米。水文沙湾辖区有六条河流,自西向东分别为巴音沟河、金沟河、宁家河、玛纳斯河、大小南沟河、沙湾河。除沙湾河是由金沟河、宁家河的地下径流溢出形成的泉水河以外,其余均发源于南部天山山脉高山及中低山区,由冰川融水、雨、雪水混合补给汇流而成。自然资源水资源沙湾年平均年径流量20.78亿立方米,可利用水量仅有5.77亿立方米,占县境内总水量的27.8%。生物资源沙湾野生动物有雪豹、北山羊、棕熊、马鹿、野猪等。野生植物资源有雪岭云杉、欧洲白杨、山柳、桦树、贝母、甘草、党参、雪莲等。土地资源沙湾有243万亩耕地、883万亩草场、40万亩自然林地,绿洲森林覆盖率达24%,森林覆盖率达12%。矿产资源沙湾内蕴藏石油、煤炭、石灰石、天然气、砂金、芒硝、页岩、玉石等40多种矿产资源,其中已探明煤炭储量17亿吨,远景储量100亿吨;探明石灰石储量3.5亿吨,远景储量达5亿吨;石油、天然气地质储量分别在5亿吨和2000亿立方米以上。

更多>> 沙湾市金融休闲

    经济综述2018年,沙湾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134.4亿元(不含兵团数据),比上年增长2.2%。2018年,沙湾一、二、三产业比例为42.3:26:31.7。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02.2%,拉动经济增长2.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4.9%,拉动—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2.7%,拉动0.9个百分点。2018年,沙湾全县固定资产投资下降39%。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46.8%,第二产业投资下降14.1%,第三产业投资下降59.7%,其中房地产投资下降62.8%;三次产业投资比重由上年的8.8:35.5:55.7调整为2018年的12.5:47:40.5。2018年,沙湾地方财政收入9.69亿元,比上年减少7.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14亿元,下降16.9%;地方财政支出26.72亿元,下降1.5%,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2.79亿元,下降13.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568元,增长4.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782元,增长3.24%。第一产业2018年,沙湾第一产业增加值56.9亿元,增长5.3%;完成农业总产值86.0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38%,其中:种植业完成产值63.03亿元,增长3.36%;畜牧业完成产值18亿元,增长12.71%;林业完成产值1.13亿元,增长4.63%;渔业完成产值0.4亿元,增长25%;农林牧渔服务业完成产值3.49亿元,增长5.44%。农作物正复播面积达231.68万亩,比上年同期减少4.05万亩,下降1.72%。种植业2018年,粮食作物面积和产量均有所减少。粮食种植面积38.62万亩,比上年减少了5.38万亩,下降12.22%,粮食总产29.65万吨,同比减少2.08万吨,下降6.55%。其中小麦面积为10.51万亩,总产4.48万吨,同比分别下降28.9%和28.5%;玉米面积为27.89万亩,总产25.1万吨,播种面积同比持平,总产同比增长0.5%。油料作物面积和产量大幅下降。油料作物播种面积为0.11万亩,总产0.03万吨,同比分别下降82.7%和83.3%。其中花生0.09万亩,总产300吨,同比分别下降31.9%和47.9%;油葵0.02万亩,总产40吨,同比分别下降96.6%和82.9%。2018年,棉花面积和产量均持续增长。棉花种植面积为180.49万亩,总产270700吨,同比分别增长7.39%和10.65%。其面积占总正播面积的78.3%。2018年,甜菜面积和产量也小幅增长。甜菜种植面积0.87万亩,总产44000吨,同比分别增长13.83%和14.79%。2018年,蔬菜面积和产量下降较大。全县蔬菜播种面积为5.67万亩,总产31.7万吨,同比分别下降33.63%和32.47%。2018年,其中工业用番茄0.877万亩,总产6.53万吨,同比分别下降37.1%和36.7%;工业辣椒3.34万亩,总产17.37万吨,同比分别下降20.86%和17.69%。2018年,其他作物面积及产量。瓜果、打瓜、饲草料等种植面积分别为0.22万亩、1.83万亩、2.98万亩,总产分别为0.82万吨、0.35万吨2.96万吨。农业机械化截至2018年末,沙湾拥有农业产业化服务组织1536家,农业机械总动力722635千瓦,拥有大中型拖拉机14398台,小型拖拉机5129台,农作物机耕面积154360公顷,农作物机播面积153176公顷。第二产业2018年,沙湾第二产业增加值35亿元,增长—3.9%。工业2018年,沙湾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37932万元,同比下降14.9%,完成工业增加值139405万元,同比下降14.9%。工业销售产值658827万元,同比下降下5.9%。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103.2%,比上年增长了10.2个百分点。建筑业2018年,沙湾建筑业,全年建筑企业完成产值108000万元,建筑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达49万平方米,竣工面积46万平方米。竣工产值101741万元。第三产业2018年,沙湾第三产业增加值42.5亿元,增长2.8%。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全年各种交通运输工具共完成货物周转量139118万吨千米,增长0.8%;完成客运周转量94091万人千米,增长8.4%;客运量1962万人,增长7.5%;货运量2934万吨,增长8.3%。实现邮政业务收入2309.7万元。旅游业2018年,沙湾全年实现旅游收入15.36亿元,增长30.9%。全年共接待旅游人数165.84万人次。商业贸易2018年,沙湾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28亿元,同比增长8.7%。按经营地划分,城镇零售额为16.32亿元,增长8.4%,占整个市场的比重为77%;乡村零售额为4.96亿元,增长11.9%。按行业划分,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为17.77亿元,增长9.5%;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为3.51亿元,增长9.3%。完成进出口贸易总额为2179万美元。金融业截至2018年末,沙湾金融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9.6亿元,比年初增加9.62亿元,同比增长9.6%。其中住户存款为80.5亿元,比年初增加了10亿元,广义政府存款为15.17亿元,比年初减少4.1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79.4亿元,比年初增加7.49亿元,同比增长10.4%。其中住户贷款为30.14亿元,比年初增加2.3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为49.27亿元,比年初增加5.18亿元,存贷比72.4%。2018年,沙湾保险业。完成保费收入为2.79亿元,增长4.5%。其中寿险保费收入1.31亿元,增长5.6%。财险保费收入1.48亿元。增长3.5%。

更多>> 沙湾市文化教育

    历史文化历史遗迹截至2019年末,沙湾境内有三处历史遗迹。小白杨沟岩画小白杨沟岩画地处西戈壁镇,岩画在面朝西南的黑色岸石上,刻痕较浅,为天山岩画系列。内容主要以动物为主,有北山羊、马鹿、野猪、骆驼、马、狼等野生动物。据专家考证为三千年前居住该地的塞族人遗迹。羊沟古墓群羊沟古墓群地处博尔通古乡大干沟和小干沟的前台地,墓葬群用黄土、石块堆组成,呈链状排列,每座直径一般约16米,其中一座残高2米,直径米。墓葬形式及排列格局,与阿拉沟古墓相类似,应为塞族人文化遗存。丝绸之路碎叶道遗迹碎叶道,又称丝绸之路新北道,其在沙湾境内从玛纳斯河大桥至三宫店,至乌兰乌苏老营盘到万家槽子、头道河子这段自东向西的新北古道有古城。民俗文化婚姻1949年前,哈萨克族通行一夫一妻制,少数贵族、富户一夫多妻。哈萨克族限制同一部落的男女结亲,如果通婚,无血缘关系必须超过7辈。联姻的人家要相隔7条河。哈萨克族旧时的婚姻具有浓厚的买卖婚姻性质,且由父母包办。女子的贵贱,取决于父家的名望,婚娶聘礼视门第而定,彩礼也因门第差别悬殊。富者赠骆驼百峰或马上百匹、羊干只,嫁妆一般多为毡房、驮畜、家具、服饰和新娘的乘马等。贫穷人家,男方也要给女方送“吃奶礼”、或“婚礼’’和“亲属礼”等。确定婚约后,女婿方可拜见岳父母,开始往来。婚嫁时,男女双方唱《怨嫁歌》《劝嫁歌》和《揭面纱歌》等民间歌曲,以赞颂婚姻的美满。1949年后,贯彻执行婚姻法条例,废除封建买卖包办婚姻,青年男女大多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结婚、离婚、复婚均到政府办理手续。彩礼、嫁妆无成约,嫁娶仪式逐步简化。丧葬哈萨克族人的葬礼隆重,按照伊斯兰教的仪式举行。人死后,头朝北、脚朝南、面朝西安放,以洁净白布盖脸,用布幔围帐将尸体遮挡起来,由亲属守灵。出殡前,遗体用清水沐浴后,由毛拉(阿訇)用白布缠裹安放于灵床,举行祈祷仪式。遗体一般是当天或次日埋,实行土葬。葬后7天、40天和一周年均要祭祀(过“乃孜尔”),对死者表示缅怀和哀悼。按照哈萨克族传统习惯,丈夫死后,妻子必须守孝1年。一年之内妻子必须穿黑色衣服或素色服装,包白头巾,以示悼念。吊唁人若是至亲或妇女。死者的妻子必须前去拥抱,放声大哭,唱挽歌。服饰哈萨克族牧民传统服饰常以牲畜皮毛作衣料。男子衣服宽大,冬季多穿“托恩”(不带布面,皮板朝外的皮大衣),腰系宽皮带,上挂精美的小刀,头戴尖顶四楞的“吐马克”(皮帽),脚穿毡筒、皮靴。少女梳小辫,头戴插有鹰羽的小帽,穿连衣裙,上身着黑色或红色坎肩,胸缀硬币或其他金属装饰品。中、老年妇女戴“克篾协克”,“尺拉吾什”(白布制的披巾),身穿色彩鲜艳和深色花连衣裙,中年妇女外套黑坎肩,老年妇女外着长“袷袢”(衣服)脚穿软皮袜(“马斯”),外着皮靴鞋。清代和民国时间,巴依(牧主)身着面料考究的皮衣、丝绸单衣,穷苦牧民则衣衫褴褛或四季用羊皮衣裹身。饮食哈萨克以奶茶、烤馕为家常饭;除烤馕外,还有用奶油与面、白糖混制的“结尼提”、“包尔沙克”(羊油炸面团)等点心。大米最常用于做抓饭。喜吃羊、牛、马肉,马肉多加熏制。对肉的吃法颇多,最喜欢吃的一种饭是“那仁”,将肉煮熟、削碎。混以面片,用“皮芽孜”(洋葱)等凋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