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吧地图

更多>> 乌海市概述

    乌海市地处内蒙古自治区的西南部,东经10637′-107℃05、北纬39℃52′。东邻鄂尔多斯高原,西接阿拉善草原,南连银川平原,北近河套沃野。南北长69公里,东西宽42公里。全市总面积约2350平方公里。乌海地区大地构造属祈连山、吕梁山、贺兰山山字型脊柱构造的北端以及伊陕盾地北西的边缘地带。 物华天宝,地杰人灵。乌海市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有三个世界级的旅游产品,一是桌子山岩画群,是新石器至青铜时代北方游牧民族的艺术珍品,分布广、数量多、内容丰富、风格古朴,在国内外岩画界占有很高的地位;二是被学术界称为“活化石”的国家级保护植物四合木;三是拥有亚洲之最,长40米、底径1米的石炭纪硅化木。另外,乌海市还有李华中滩、胡杨岛等黄河中少有的滩岛,临近地区也有许多旅游景点,著名的贺兰山自然风景区、西夏王陵、沙湖、成吉思汗陵等。 乌海市发展潜力巨大,开发前景广阔,已形成“绿洲城市”的雏形。我们将坚持“优势互补、让利在先、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以得天独厚的资源,快捷高效周到的服务和优惠政策!黄河流经乌海市105公里,落差12.5米。为了提高城市品位,做好黄河这篇大文章,将河岸风光引入城市,使黄河成为城市独具特色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给居民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根据乌海市经济社会和城市发展的实际需要,"十五"期间,乌海市将充分利用黄河资源优势,结合水利枢纽控导工程,把海勃湾区段的110国道至黄河岸边、南立交桥至北立交桥间面积为6.74平方公里(水库淹没区面积1.42平方公里)的地段规划建设成为以生态为主,兼高效农业、旅游观光、综合开发、居住于一体的滨河生态观光园区。滨河区规划了6个功能区:1、滨河旅游观光区:规划用地面积75.52公顷,以滨河大道两侧30米范围内为重点建设,加强绿化、美化,点缀各具特色的休闲游憩小品,以体现地方文化和风土人情,结合岸线地势地貌和河堤水库的建设,以亲水平台、大漠雕塑、硬质铺地、建筑小品、主体景观的相互穿插构筑黄河岸区五大空间景观。2、综合旅游开发区:规划用地面积 26.21 公顷,主要在滨河路东侧30米宽绿化带以外,规划了100米宽的以宾馆、休闲俱乐部、餐饮业、文化馆、展览馆、度假村等,以低层、高层错落有致,色彩鲜明的建筑群组成的开发带。3、别墅区:规划用地面积3.2公顷,以1--2层田园别墅建筑风格为主,建筑密度控制在27%,容积率控制在0.54。4、行政办公区:规划用地面积7. 98公顷,以庄重严肃,色彩和风格代表乌海形象的多层、低层建筑为主,建筑密度不超过40%,容积率控制在1.2。5、居住用地:规划用地面积47.83公顷,主要安置回迁户,生态、农业管理人员为主的低层建筑。6、高效农业园区:规划用地面积180公顷,在区内布置特色蔬菜(番茄)、水果(葡萄)、高效农作物及该市的特色天水树种和濒危植物,形成林木、葡萄、蔬菜等高效观光农业。

更多>> 乌海市历史

    改革开放以来,乌海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速度加快,特别是“十五”期间,乌海高载能产业发展迅速,形成了新的资源转化格局;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一个经济上发展迅猛,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的局面,正吸引着八方来客。乌海的成立始于煤炭资源的开发,而煤炭资源又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期,当时乌海地区只有几家旧中国时西北军阀马鸿逵留下的地方小煤窑。1958年,随着包兰铁路的开通,特别是包钢创立后对煤炭、煤焦的需求,这里开始了大规模的煤炭资源开发。这年10月,为保证包头钢铁公司生产对煤炭的需要,内蒙古党委和政府要求巴彦淖尔盟和伊克昭盟集中力量大搞煤炭生产。其时,正值全民总动员“超英”、“赶美”的大跃进年代,四面八方的建设者开始源源不断地汇集到这里,黄河西岸,卓子山下出现了亘古未有的建设场面。当时,由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抽调巴盟和包头矿务局的一大批干部和技术骨干来到乌达组成了乌达矿务局,先后动工新建了黄白茨煤矿,苏海图煤矿、五虎山煤矿、改造扩建梁家沟煤矿、教子沟煤矿,1963年至1970年陆续建成投产或局部投产,设计能力年产366万吨,1975年实产原煤301万吨。与此同时,由国家煤炭部协调,从黑龙江省鸡西煤矿等地调配整编的建井处、综采队以及大量的工程技术人员,来到了隶属于伊盟的海勃湾,成立了海勃湾矿务局的前身——卓子山矿务局。1959至1970年陆续新建或改扩建平沟煤矿、旧洞沟煤矿、老石旦煤矿、公务素煤矿、公务素露天煤矿、设计能力277万吨,1975年实产原煤125万吨。此外乌达市和海勃湾市(均为县级市)还新建或改建红旗煤矿和摩尔沟煤矿。与煤炭资源大开发同时进行的其它企业建设项目也在进行之中。1958年10月,由国家投资建设的西卓子山水泥厂动工兴建,1971年10月1日,一、二号窑开始试生产;1958年9月,包刚石灰石基地从山西朔县洪涛山转到卓子山矿区卡布其,并于第二年开始建设,年设计生产能力150吨石灰石;1958年伊盟开始对甘德尔铅矿进行开发。经过“边找矿、边生产”“土 法上马、土洋并举”的2000 人100多天苦战,硬是用镐头、铁锹生产出2780吨铅砂和70吨铅矿,并用小土炉炼出粗铅45吨。1975年生产铅纯金属383.5吨,锌纯金属628.09吨;1969年5月,由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在海勃湾投资300万元兴建一座小型平板玻璃厂。这就是后来的海晶玻璃集团和蓝星玻璃集团的前身。

更多>> 乌海市地理环境

    乌海由原巴盟的乌达市、伊盟的海勃湾市合并成立的。它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西南部,东经106.36°至107.05°,北纬39.15°至39.52°之间,东临鄂托克旗,西连阿拉善左旗,北与巴盟磴口县毗邻,南与宁夏自治区石嘴山接壤。南北长约80公里,东西宽30公里,总面积约为2400平方公里。成为自治区的第三个直辖市。 乌海市位于黄河上游,1976年由原巴彦淖尔盟的乌达市、伊克昭盟的海勃湾市合并成立的。并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的第三个地级市。它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西南部,东经106.36°至107.05°,北纬39.15°至39.52°之间,南北长约80公里,东西宽30公里,东邻鄂尔多斯高原,西接阿拉善草原,南连宁夏平原,北望河套灌区。面积1754平方公里,人口48万,有汉、回、蒙、满等26个民族。全市辖海勃湾、乌达和海南三个区。其中,海勃湾区是市政乌海市地图府所在地。 乌海市地处内蒙古自治区的西南部,东径10637′-107℃05、北纬39℃52′。东邻鄂尔多斯高原,西接阿拉善草原,南连银川平原,北近河套沃野。南北长69公里,东西宽42公里。全市总面积约2350平方公里。乌海地区大地构造属祈连山、吕梁山、贺兰山山字型脊柱构造的北端以及伊陕盾地北西的边缘地带。 物华天宝,地杰人灵。乌海市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有三个世界级的旅游产品,一是桌子山岩画群,是新石器至青铜时代北方游牧民族的艺术珍品,分布广、数量多、内容丰富、风格古朴,在国内外岩画界占有很高的地位;二是被学术界称为“活化石”的国家级保护植物四合木;三是拥有亚洲之最,长40米、底径1米的石炭纪硅化木。另外,乌海市还有李华中滩、胡杨岛等黄河中少有的滩岛,临近地区也有许多旅游景点,著名的贺兰山自然风景区、西夏王陵、沙湖、成吉思汗陵等。

更多>> 乌海市金融休闲

    乌海市各级党政领导把科技这个第一生产力摆在重要位置来抓,从2003年开始,乌海市先后出台了《市委、市政府关于增强科技进步与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乌海的决定》等一系列促进科技进步、鼓励科技创新的政策和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科技工作的开展。依照《关于重奖有突出贡献科技人员的暂行规定》和《科技进步奖励办法》的有关精神,实现了对有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奖励的制度化、常态化,全市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逐步形成。 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全市本级财政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5年累计投入1741万元,年均增长23.88%,争取内蒙古自治区科技经费500多万元;共实施各类科技项目162项,取得科技成果47项,全市专利申请量达87项,其中发明专利申请21项。2005年,乌海市三个区全部通过了全国旗县(区)科技进步考核。在2006年召开的自治区科学技术大会上,乌海市海勃湾区被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评为“科技进步先进旗县”,“草原”牌机场道路专用水泥、海吉牌聚氯乙烯被评为“自主创新名牌产品”,内蒙古北方保安民爆器材有限责任公司的“装配式增雨防雹火箭发动机”被评为“重大自主知识产权成果”,乌海天津大学化工中试平台的冯天扬被评为“科技创新杰出引进人才”。乌海市还大力支持企业建立技术开发机构,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开发投入,全面提升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2007年,内蒙古君正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研发中心被认定为自治区级研发中心。在比较优势领域,乌海市实施了一批重大科技攻关、成果推广和产业化项目,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与区内外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进行了广泛的产学研联合。 科技的助推作用使乌海市支柱产业的产品链条不断延伸,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高。2003年至2006年,乌海市市推广应用自治区级以上工业先进适用技术13项,取得经济效益43638.6万元。同时广泛开展农业科技攻关、科技示范活动,加强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和示范基地建设,引进推广农牧业新品种、新技术,并充分利用农业科技特派员、农业科技信息平台、96048服务热线、电脑村村通工程等手段,不断加强农牧业信息化服务,将科技兴农提高到新水平。2003年至2006年,乌海市推广应用自治区级以上农业先进适用技术27项,取得经济效益1440万元。

更多>> 乌海市文化教育

    书法这一古老的文化艺术,能在乌海这样一个建市不过30年的城市里得到普及和提高,决非偶然。她与煤炭企业职工豪放的性格,移民人口文化上的多元融合和创新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除了书法之外,在文学艺术的其它方面,如文学、绘画、摄影等方面,乌海也自己城市的特点。始于60年代煤炭资源开发,兴盛于改革开放以来的乌海文学事业,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一代又一代的创业者,在他们勤奋工作的同时,也在文学的土地上辛勤的耕耘。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煤矿工人作家、教师作家、领导干部作家。他们以诗歌、散文、小说、随笔等文学形式,呕歌生活;刻画人生。他们是建设者,同时也是文学的爱好者;在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中,也创造了精神财富。乔澍声的小说、尹君的诗歌、张志升的儿童文学、孙甲的杂文、郑达的文艺评论风格独特,哙炙人口,在当地乃至自治区都较有影响,是乌海老一代作家的代表。而近些年涌现出的文学新人更是成果斐然。其中,青年女作家包丽英创作的功史长篇小说《纵马天下——我的祖先成吉思汗》(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为乌海的文学创作树立了新的高度。与文学创作同样繁荣的是乌海的绘画和摄影艺术。这两个艺术门类爱好者众多,其中不乏造诣深厚的本地名家,国画家靳文艺、王章一、李福祥、白占荣,油画家党祥、张德育等自成风格,不断有新作问世。其中,王章一去年夏天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画展,成为乌海第一位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画展的唯一一位乌海籍画家。他的作品,风格隽永,富予创新,题材均取自乌海和西北地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被称为最耗费财力的贵族艺术的摄影艺术,近些年在乌海迅速普及。目前,全市有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3人,内蒙摄协15人,乌海摄协40余人。爱好者估计有1000多人。其中邱志远、明钢、金解放、康小林、杨慧远等人的摄影艺术功力深厚,风格各有所长,摄影协会每年都要举办多次展览。此外,乌海的传媒文化近年也有较快的发展。目前,全市有日报、晚报、电视报、海勃湾矿工报等四家平面媒体;有无线电视和有线电视台各一家,广播电台和调频立体声广播各一家。这些传媒逐渐引入竞争机制,努力在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上作文章,成为引领全市舆论导向的重要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