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吧地图

更多>> 无为市历史

    民国十六年(1927年)8月,中国共产党开始在无为建立组织。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无为县委组建苏维埃政权,领导无为县人民举行“六洲暴动”,揭开了无为人民武装夺取政权的序幕。 抗日战争时期(1931至1945年),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独立自主地开展武装斗争,使无为发展成为全中国十九块抗日根据地之一——皖江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区。全市计有无为、临江、湖东、无南等4个县行政区和1个准县级的江流行政办事处,隶属皖江行政公署领导。 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6月至1949年9月),无为全境仍按照抗战时期区划一分为四,共辖21个区(镇),隶属皖西第四专员公署。此期,全市人民掀起“支前参战”热潮,“渡江第一船”率先自无为泥汊江岸发出。 1949年1月21日,无为县解放。1949年7月,无为全境的4个县级行政区正式合并,成立统一的无为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无为县始属皖北行署巢湖专区。1952年1月,属安徽省芜湖专区,1965年7月,复属巢湖专区,2000年,隶属新设立的巢湖市。 2011年7月14日,原地级巢湖市管辖的无为县划归芜湖市管辖。 2019年12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批复同意撤销无为县,设立县级无为市。以原无为县的行政区域为无为市的行政区域,无为市人民政府驻无城镇二坝路1号。无为市由安徽省直辖,芜湖市代管。

更多>> 无为市地理环境

    无为市地处安徽省中南部,长江北岸,北依巢湖,南与芜湖市、铜陵市隔江相望,距省会合肥市百余千米。无为市地图位置位于东经117°28′48″至118°21′00″,北纬30°56′21″至31°30′21″之间,总面积2022平方千米。 无为素有“鱼米之乡”美誉,棉花、油料、水产品总量跻身全国百强,特色农产品有荸荠、田藕、席草等。其中,棉花年产量超百万担,为全国重要的优质棉生产基地。富饶的土地下还蕴藏着煤、石灰石、石油、天然气、铜、铁等20多种矿产资源。自然风光更是引人入胜,锦绣溪妩媚典雅,竹丝湖烟波浩淼,泊山洞鬼斧神工,西九华云蒸霞蔚,天井山白鹭翔集,万年台风景区风景旖旎,处处风光无限,时时景色宜人。

更多>> 无为市金融休闲

    2019年,无为市全市地区生产总值487亿元,比上年增长8.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1.21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240.73亿元,增长13.1%;第三产业增加值195.06亿元,增长3.9%。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5%,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9.4%,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0.1%。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GDP达40280元(折合5786美元),比上年增加4084元。 2019年,无为市全年实现财政收入41.1亿元,比上年增长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6亿元,比上年增长5.2%;中央财政收入14.5亿元,比上年上升3.4%。在一般预算收入中,国内增值税(含改征增值税)增长12.2%,企业所得税增长4.1%,城镇土地使用税增长2%。 2019年,无为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040元,比上年增长9.8%。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332元,增长9.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87元,增长10.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上年1.913︰1缩小至1.899︰1。

更多>> 无为市文化教育

    曲艺、庐剧 历史上无为地区曾经流行过徽剧和庐剧。后来徽剧逐渐式微,庐剧占了主要地位。无为地区的庐剧属于庐剧中的东路(又称下路),唱腔接近民歌小调,对白使用土语方言。传统剧目有《蔡鸣凤辞店》、《王清明合同记》、《孙继高卖水》等连本台戏,还有《老先生讨学钱》、《蓝桥担水》等折子戏。 无为鱼灯无为民间舞蹈“鱼灯”又称“吉祥灯”、“太平灯”、“幸福灯”,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相传北宋年间,包拯到陈州放粮得胜回朝后,为大放花灯,曾普召全国各地向朝廷敬供花灯。当时无为人敬献了八条鱼(“鱼灯”),得到朝廷赞扬。就这样,无为民间舞蹈“鱼灯”就保留下来了。解放后,无为民间舞蹈“鱼灯”有了长足的发展;1956年曾到北京怀仁堂参加了全国民间音乐舞蹈会演,获得了好评。我国许多舞蹈家和学者,都对无为鱼灯有高度评价。在国务院公布的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中。美食—无为板鸭无为板鸭(又称无为熏鸭),早在清代道光年间就闻名于世,距今已有200年历史。板鸭是无为的名片。在无为,做板鸭的不计其数,出名的大多在城里,城南马家、城东燕家,可谓妇孺皆知的老字号,卤水配料和熏烤火候,都是祖上秘传,从不示人。剔墨纱灯无为剔墨纱灯,又名宫灯,有300余年历史,安徽省志列为皖地八大特产之一。相传北宋米芾就任无为知军时,运用绘画技艺在灯笼壁面绘上人物、山水、龙凤、花卉等图案,借以与民同乐。无为纱灯在借鉴吸收历代流行的蔑扎、纸糊、染色“彩灯”的基础上发展而成。将木工、雕刻、漆工和绘画艺术融为一体,经过加工、成型、油漆、绘画、剔墨等项工艺制作而成。框架取料檀木或红椿,并用龙头凤头、象鼻、虎脚装饰,灯壁四周镶罩纱绢,绘以花卉、山水、人物等形象,经剔墨工艺和点睛手法,画面人物眼睛,在烛光穿射下频频闪眨,栩栩如生。剔墨纱灯是知名的传统工艺品,清康熙年间由无为人蔡竹田首创。光绪年间,清王朝为庆祝慈禧太后六十寿辰,派出统领官专程到无为征选纱灯,悬于皇宫内苑。 国庆10周年时,剔墨纱灯曾挂于人民大会堂安徽厅,给大厅增添了节日的气氛。 改革开放以来,无为纱灯声名远播,近百个品种,销往海内外各地,尤其在东南亚地区有广阔的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