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兴安盟概述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因地处大兴安岭山脉中段而得名。兴安盟东北与黑龙江省相连,东南与吉林省毗邻,南部、西部、北部分别与内蒙古的通辽市、锡林郭勒盟和呼伦贝尔市相连。西北部与蒙古国接壤,边境线长126公里,兴安盟在国内处于东北经济区,在国际上处于东北经济圈,地理位置优越。兴安盟南北长380公里,东西宽320公里,总面积近6万平方公里。全盟总人口近160万,是以蒙古族占主体,汉族占多数,由蒙、汉、朝鲜、回等20多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兴安盟地广人稀,密度平均为每平方公里26人。兴安盟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盟无霜期为95天-145天,大部地区在110天-130天,年降水量平均400毫米-500毫米,适合一季作物生长。 由于历史原因,兴安盟区划几经变更。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恢复兴安盟建制。兴安盟现辖三旗一县二市。即:科尔沁右翼前旗、科尔沁右翼中旗、扎赉特旗、突泉县、乌兰浩特市、阿尔山市。乌兰浩特是兴安盟盟委、盟行署所在地,也是科尔沁右翼前旗、乌兰浩特市党委和政府的所在地,是全盟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在兴安盟境内陆续发现了许多“新石器时代”的遗物,证明大约在距今三千年至一万年间,兴安盟就有人类活动。春秋战国时期到秦代,这里是东胡人的游牧之地。汉、魏、晋时期为鲜卑属地。南北朝时期为室韦地。唐代时期,本地区分别隶属于室韦、松漠、饶乐三个都督府。辽代为上京道泰州辖地。金代为临潢府泰州辖地。金朝在大定年间开始修筑规模宏大的金长城,总长近5000公里,在兴安盟境内通过的共有4条。值得一提的是,震惊中外的“中村事件”就发生在兴安盟科右前旗的察尔森镇。此事件后来被日本侵略者作为一个借口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后,日寇的铁蹄践踏着我国东北的大好河山。1932年6月,兴安盟在“伪满洲国”统治下设立兴安省,省府驻王爷庙(今乌兰浩特市)。1945年8月,苏联对日宣战后,王爷庙的日伪分子处于极度混乱状态。8月11日,伪“兴安陆军军官学校”400多名青年军官学生起义,投向人民的怀抱。后来,他们在中国共产党关怀领导下,成为内蒙古人民革命斗争的一支武装力量。
更多>> 兴安盟历史
兴安盟因地处大兴安岭中段而得名。“兴安”满语,汉语意为“丘陵”。因大兴安岭山势较缓,主脉山峰相对高度不甚大,故满语称之为“兴安”。1946年1月16日,兴安盟政府成立,隶属于同时成立的东蒙自治政府,盟府驻王爷庙(今乌兰浩特市),时辖5旗1街;西科前旗、西科中旗、西科后旗、扎赉特旗、喜扎嘎尔旗和王爷庙街。4月,根据承德“四·三”会议精神,撤销东蒙自治政府和兴安盟政府。5月28日,成立兴安省,盟隶于省,两府均驻王爷庙。1947年5月1日,内蒙古自治政府在王爷庙成立,1948年11月15口,兴安盟政府成立,隶属于内蒙古自治政府,盟府驻王爷庙。时辖科尔沁右翼前旗,科尔沁右翼中旗、科尔沁右翼后旗、扎赉特旗、喜扎嘎尔旗。1949年3月,直属于内蒙古自治政府的王爷庙和原属辽北省的突泉县划入兴安盟管辖。同年12月,兴安盟政府改称兴安盟人民政府。1953年2月,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区行政公署在乌兰浩特市成立,兴安盟隶于东部区行政公署。3月,撤销兴安盟(政府保留到1954年),原兴安盟所辖旗县市由东部区行政公署直接领导。1954年5月21日,东部区行政公署撤销,原兴安盟所辖旗县市与呼伦贝尔纳文慕仁盟合为呼伦贝尔盟。1980年7月26日,国务院批准恢复兴安盟和乌兰浩特市建制,兴安盟辖乌兰浩特市、科尔沁右翼前旗、科尔沁右翼中旗、扎赉特旗和突泉县。1992年12月5日,成立阿尔山经济开发区,计划单列,直属兴安盟领导。1996年6月10日,国务院批准成立阿尔山市,县级建制。 2000年,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兴安盟总人口1588787人。其中: 乌兰浩特市 269162人、阿尔山市 45189人、科尔沁右翼前旗 341574人、科尔沁右翼中旗 247031人、扎赉特旗 392979人、突泉县 292852人。2001年3月8日,自治区民政厅批准兴安盟《关于撤并部分苏木乡镇行政区划的请示》:撤销巴达仁贵等11个苏木乡镇。全盟由原84个苏木乡镇减到73个。
更多>> 兴安盟地理环境
兴安盟现有耕地面积1000万亩,有待开发的宜农荒地400万亩。这里,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较高,可谓是一块无污染、无公害的绿色净土。土壤以黑土、黑钙土、栗钙土为主,有机质含量高,平均在3%-5%,部分地块达8%,土质肥沃。兴安盟草原地处大兴安岭东南麓,是著名的科尔沁草原的一部分,自古以来就是水草丰美的牧区,现在也是内蒙古自治区畜牧业基地之一。兴安盟的森林,是素有林海之称的大兴安岭南麓山地的天然次生林区,也是国家培育后备森林资源的基地之一。全盟有林地面积3037万亩,居全区第二位。森林面积202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22.5%,比全区高9个百分点,活立木蓄积量3764万立方米,年采伐量达28万立方米。兴安盟水资源居全区各盟市第二位,地面大小河流200多条。盟内有四个水系,以嫩江水系为主,有绰儿河、洮儿河、归流河等。西辽河水系有乌纳格其河。额尔古纳水系有哈拉哈河。另有内陆水系乌拉盖河。除了有丰富的地表水资源外还有比较充足的地下水资源。全盟水资源总量73亿立方米,年径流量49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装机23.4万千瓦。有大中小型水库18座。其中有全自治区最大的水库,国家重点工程-察尔森水库,库容量13.4亿立方米,可灌溉80万亩良田。还有已经列入国家“九五”计划的温德根水库,属综合利用项目,总库容量为18.4万立方米,集发电、灌溉、防洪、养鱼之功能于一体。兴安盟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盟内科尔沁右翼中旗境内有著名的国家级“科尔沁草原湿地珍禽自然保护区。”有经济价值较高的动物,如獐、熊、驼、鹿、丹顶鹤、白天鹅、雉鸡、榛鸡、狐狸、猞猁、狍子等。野生药用植物近600种,分属91科,总量在1.5亿公斤以上。还有猴头、蘑菇、木耳、黄花菜、蕨菜等珍贵植物。兴安盟地处兴安岭成矿带中段,属全国矿产资源重点普查地区之一。已探明的有煤、铜、锌、铅、银白色金属和非金属矿藏30多种,具有工业价值的大中型矿床6处,小型矿床15处,矿点104个。 兴安盟旅游资源丰富,种类齐全,品位较高,近年来,全盟各地以科尔沁草原民俗旅游为主题,开发出了一批具有民族特色的草原民俗观光旅游、森林观光旅游、疗养旅游、那达慕旅游、湖泊旅游、革命历史遗迹旅游以及观鸟、考古等多种旅游项目。
更多>> 兴安盟金融休闲
在盟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施重点突破发展战略,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兴安盟总体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协调发展的势头。 1-11月份,全盟经济继续保持稳步增长的发展态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4.1亿元,同比增长13.7%。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7.0亿元,同比增长6.7%,拉动地区经济增长2.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6.3亿元,同比增长22.4%,拉动地区经济增长6.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0.7亿元,同比增长13.7%,拉动地区经济增长5.4个百分点。 我盟工业完成增加值36.3亿元,同比增长20.6%,拉动地区经济增长4.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84.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2%;完成增加值31.3亿元,同比增长23.0%。 主要产品产量持续增长。1-11月份,全盟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除生铁、钢材外)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增长幅度最大的是白酒,比上年同期增长49.8%,其次是油漆,比上年同期增长45.6%。卷烟、啤酒、乳制品、精制食用植物油、水泥、砖、发电量,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0.5%、38.2%、6.6%、36.3%,27.7%,34.4%和5.4%,生铁和钢材受国内经济增长趋缓及房地产市场低迷等因素的影响,产量同比下降9.4%和19.3%。 产销衔接状况良好。1-11月份,全盟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产值实现82.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9.1%,产品销售率达97.3%。 盟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115.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3.3%,带动建筑业增速明显加快。1-11月份,建筑业增加值实现10.0亿元,同比增长30.4%,拉动地区经济增长1.6个百分点。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完成增加值5.5亿元,同比增长4.0%,对地区经济增长贡献0.2个百分点。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12.0亿元,同比增长14.1%,拉动地区经济增长1.1个百分点;批发业完成零售额18.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2.3%;零售业完成零售额39.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1%。住宿和餐饮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9.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5%;1-11月份,住宿和餐饮业实现增加值5.1亿元,同比增长9.6%,拉动地区经济增长0.3个百分点。金融业实现增加值2.5亿元,同比增长9.3%,拉动地区经济增长0.2个百分点。房地产业完成增加值5.8亿元,同比增长21.0%;拉动地区经济增长0.7个百分点。其他服务业值完成增加值29.8亿元,同比增长15.4%,从经济增长的动力因素分析来看,其他服务业对地区经济增长贡献较大,对地区经济增长贡献3.1个百分点。
更多>> 兴安盟文化教育
蒙古族自古以来就以能歌善舞著称。蒙古族人善于用舞蹈淋漓尽致地表现牧人的生活,表达牧人的美好情感。蒙古族舞蹈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流传于兴安地区民间的蒙古族舞蹈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盅碗舞。盅碗舞一般为女性独舞,具有古典舞蹈的风格。舞者头顶瓷碗,手持双盅,在音乐伴奏下,按盅子碰击的节奏,两臂不断地舒展屈收,身体或前进或后退,意在表现蒙古族妇女端庄娴静、柔中有刚的性格气质。舞蹈利用富有蒙古舞风格特点的“软手”、“抖肩”、“碎步”等舞蹈语汇,表现盅碗舞典雅、含蓄的风格。兴安盟民间流传的盅碗舞,舞姿质朴简单,没有严格的规律动作。 二是筷子舞。筷子舞以肩的动作见长,一般由男性表演。舞者右手握筷,不时击打手、腿、肩、脚等部位,有时还击打地面(或台面)。随着腕部的翻转变化,有时肩部活泼地耸动,有时腿部灵活地跳跃,有时转身左前倾,有时转身右前倾。其肩部的动作既有律动感,又具有一种特殊的韵味,融欢快、优美与矫健为一体。动作虽简单,但却以技巧取悦观众,故有一定的表演性质。在兴安盟民间流传的筷子舞,既有男性独舞,也有男女群舞。在表演形式上由单手执筷子发展为双手执筷子,肩部、腰部、腿部的舞蹈语汇也更加丰富。因此舞蹈显得欢快、明朗、新颖,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蒙古族热情、开朗、剽悍、豪迈的民族个性。 三是安代舞。安代舞于明末清初发祥于科尔沁草原南端的库伦旗。最初是一种用来医病的萨满教舞蹈,含有祈求神灵庇护、祛魔消灾的意思,后来才慢慢演变成为表达欢乐情绪的民族民间舞蹈。传统的安代舞,有准备、发起、高潮、收场几个程序,都由“博”来主持。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兴安地区带有迷信色彩的安代舞已不复存在,而是把它作为一种民间歌舞传承下来。在科尔沁地区,在逢年过节时、在庆祝丰收的日子里、在喜丧婚嫁和迎宾的宴会上,人们都要跳安代舞。姑娘媳妇挥舞头巾跳,小伙子脱去马靴光着脚丫跳,孩子们做着鬼脸跳……舞蹈动作有甩巾踏步、绕巾踏步、摆巾踏步、拍手叉腰、向前冲跑、翻转跳跃、凌空踢腿、腾空蜷身、左右旋转、甩绸蹲踩、双臂抡绸等等,这些优美潇洒的动作,融稳、准、敏、轻、柔、健、美、韵、情为一体,形成了盛大的狂欢场面,把美和对美的追求推向了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