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许昌市概述
河南省许昌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历来是群雄逐鹿之地,河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最为活跃的省辖市之一,中原粮仓,非公有制经济尤其发达,有“河南的温州”的美誉。许昌市工业体系齐全,特别是在烟草种植、加工业方面历史悠久。2008年许昌市经济生产总值达到1062亿元,位居全国第75位!“许昌人”的发现,填补了中国现代人类起源中的重要一环,并有望打破人类“非洲起源说”的观点。许昌市现辖禹州市、长葛市、许昌县、鄢陵县、襄城县和魏都区2市3县1区的同时,为了进行有效的管辖,另有副厅级规格的许昌至长葛城乡一体化推进区和正县级规格的东城区管理委员会、河南省许昌经济开发区管理的三个现代化新城区。许昌市总面积5260平方公里(东经113°03′~114°190′、北纬33°16′~34°24′),全市总人口554万人。许昌市平均海拔72.8米。属暖温带季风型气候,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经过境内。 许昌是中国河南省下属的一个地级市,是京广铁路上重要的城市,处于郑州和漯河之间。 东汉末年,曹操迁汉献帝都许县,这里成为东汉名义上的首都。曹丕代汉建魏时,定都洛阳,取“汉因许而亡,魏因许而昌”之意,将许县、许都改称许昌,名称一直沿用至今。现在许昌市中心还称“魏都区”,不过这个汉魏古城的遗址在今许昌市区以东约18公里处,曾被水淹陈睡于中原黄土。 现今许昌市下辖一区两市和三个县,共六个县级行政区:魏都区、长葛市、禹州市、许昌县、鄢陵县、襄城县。
更多>> 许昌市历史
古为许国,“许”源于尧时,高士许由牧耕此地,先耳于颍水这滨而得名。有夏以来,一直为郡县治所。 魏黄初二年(221年),文帝曹丕以“汉亡于许,魏基昌于许”,改许县为“许昌”。而考其沿革,则更为悠久。【殷商时期】殷商时期许地分布的诸侯国和部落有历(今禹州市境内),有熊氏(今长葛市境内),昆吾(今许昌县境内),康(今禹州市境内)。春秋战国时期许地先后为郑、楚所据。分属韩、魏、楚。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秦置颍川郡,治阳翟(音狄,今禹州市)。颍川郡辖12县,许县(今许昌县)、阳翟县(今禹州市)、长社县(今长葛市)、鄢陵县、襄城县属之。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析许县,置颍阴县(治今魏都区)。许县、颍阴县、阳翟县、长社县(治今长葛市老城)、鄢陵县(治今鄢陵县彭店乡古城村)、襄城县均属颍川郡。【三国时期及以后】三国时期,魏称颍川郡,属豫州,许昌县、颍阴县、鄢陵县、长社县等皆属颍川郡。许昌为魏五都之一。魏黄初二年(221年),文帝曹丕以“汉亡于许,魏基昌于许”,改许县为“许昌”。到了元代许仍为州,长社、长葛、襄城县属之。鄢陵属开封府。明洪武元年(1368年),废长社县,并入许州,领4县,长葛、襄城属之。许州、钧州均隶开封府。万历三年(1575年)钧州改为禹州。明末李自成起义军将禹州改为均平府。清初,许州、禹州属河南省。雍正二年(1724年)许州升为直隶州,长葛属之。鄢陵属开封府。雍正十三年(1735)许州升为许州府,临颍、郾城、襄城、长葛、密县(今新密市)、新郑属之。许州府、开封府均隶河南省。
更多>> 许昌市地理环境
许昌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北距郑州80公里。现辖禹州市、长葛市、许昌县、鄢陵县、襄城县和魏都区,全境总面积4996平方公里,人口434万。 许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华夏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在远古时期,许由部落在此繁衍生息,故称为许地。公元前八世纪,周封文叔于许,称许国。公元221年,魏文帝曹丕废汉立魏以后,因“魏基昌于许“,改许县为许昌,沿用至今。许昌地处要冲,历史上是兵家逐鹿之地。东汉建安元年,曹操迎汉献帝迁都于许,“挟天子以令诸候“,修耕植以蓄军资,终成霸业,遂使许昌成为当时中国北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几千年来,许昌风云际会,英杰辈出。西汉名相晁错、东汉名士荀淑、楷书鼻祖钟繇、著名谋士郭嘉、唐代书圣吴道子等都出生在这里。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范仲淹、苏轼、苏辙等,都曾流寓许昌览胜、讲学,留下了鸿篇佳句。许昌也是姓氏宗亲祖根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许、陈、钟、方等姓氏之根深植许昌大地,维系着海内外炎黄子孙的感情纽带。 许昌自然条件优越,属暖温带季风区,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度14.7度,日照2280小时,年降水量579毫米,无霜期217天。境内75%的面积为平原,25%的面积为山岗。境内较大的河流有北汝河、颖河、双洎河和清泥河,水资源总量年平均5.1亿立方米。
更多>> 许昌市金融休闲
改革开放以来,许昌市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加快发展为主题,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社会事业全面发展。2004年,全市生产总值518.1亿元,比上年增长14.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6.2亿元,比上年增长46.3%;对外贸易总额36878万美元,较上年增长38.3%;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4家,同比增加6家,实际利用外资3158万美元,同比增长42.2%。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拓展,投资环境不断优化,一个充满活力、繁荣昌盛的新许昌正在崛起。 许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杰地灵。早在远古时期,许由部落在此繁衍生息,故称许地。西周初期,封为许国,秦朝始置许县。公元196年,曹操迎汉献帝迁都于许,使之成为当时中国北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公元221年,魏文帝曹丕废汉立魏,因“魏基昌于许”,改许县为许昌,一直沿用至今。许昌是姓氏宗亲祖根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许、陈、钟、方等姓氏之根深植许昌大地,维系着海内外炎黄子孙的感情纽带。许昌文物古迹众多,汉魏故城、关羽辞曹挑袍的灞陵桥、关羽秉烛夜读的春秋楼、曹操射鹿台、练兵台、屯田处、曹丕登基受禅台、神医华佗墓等三国胜迹颇为有名。因三国文化丰富,许昌被国家列入三国文化重要城市。以“三曹”为首的建安七子,开创了彪炳史册的建安文学,使许昌成为建安文学的发祥地。许昌位于中原腹地,区位优越,交通便利。许昌北距省会郑州仅80公里,距郑州国际机场仅50公里,有高速公路直达机场,京广铁路纵贯南北。京珠高速公路与将要建成的许昌至南阳、许昌至兰考到 日照、许昌至登封到洛阳、许昌至扶沟到亳州的高速公路在许昌形成“米”字型的高速公路架构。独特的地理位置使许昌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起着承东启西的重要作用。“南水北调”、“西气东输”两大战略工程,都经过许昌境内,且为受益地区,使得许昌区位优势更加明显。古人云:“得中原者得天下”,许昌历史上是兵家逐鹿之地,现在是商家投资的热土!
更多>> 许昌市文化教育
禹州市钧瓷文化丰富多采,古朴典雅,产生这些钧瓷文化之源自然来自钧瓷艺术的产生,发展和繁荣。该市古瓷窑、古钧窑遗址有260多处,为全国古瓷窑遗址县级之最,而且出土的钧瓷、钧瓷器皿及残片,残片上的装饰图案、文字都在证明该市为钧瓷文化的发源地。时代相传的民谣都在传递着钧瓷文化产于该市。 “入窑一色,出窑万彩”。 “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片”。 “黄金有价钧无价”。 “进入神垕山,七里长街欢”七十二座窑,烟火遮云天”。 “客商走天下,日进斗金钱”。 “要要穷,烧钧红,十窑九不成”。 这些民谣流传至今,妇孺皆知,从钧瓷文化的地域特点上看,从故事开始,繁衍出许多门类,诗歌、散文、对联、歌谣、戏剧等,因文化特色浓厚,神垕也因此成为全国历史名镇,位于城区古钧台附近的钧官窑遗址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该市申报钧瓷全国原产地保护获得成功。从民俗上讲,以神后为中心涉及禹州全境。每月的十五敬火神爷,凡有窑的人家这一天都要烧香,祈求火神爷保护窑炉安全,窑工安全,能烧制出传说故事中的精品钧瓷。而禹州人猜枚行令时是不许喊“五”的,因为“五”与“捂”谐音,为窑家的不详语,外地到禹作客的人,如果喊五,便罚酒,不受罚就过不了关。这一民俗在神垕犹为认真。 上世纪的1999年全国钧瓷邮票首发式在禹州举行,一次仪式盛会,咫尺方寸之间,进一步佐证了千古绝唱,世界瑰宝,优秀文化源于该市。2003年以来该市每年举办一次钧瓷文化艺术节,多次举办全国性的高品位,高规格的钧瓷文化艺术研讨会。一座上万平方米的陶瓷文化博物馆将于今年九月份破土动工,禹州为独一无二的钧瓷艺术文化之乡,该市的古钧官窑遗址成为申报世界物质文化遗产中最重要的成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