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行政
中原区行政地图 二七区行政地图 管城回族区行政地图 金水区行政地图 上街区行政地图 惠济区行政地图 新郑市行政地图 登封市行政地图 新密市行政地图 巩义市行政地图 荥阳市行政地图 中牟县行政地图
更多>> 郑州市概述
郑州市是河南省省会,地处中华腹地,九州通衢,北临黄河,西依嵩山,是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故里。全市总面积7446.2平方公里,人口735.6万,其中建成区面积294平方公里,建成区人口354万人。现辖6区5市1县和2个国家级开发区、1个国家级出口加工区。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八大古都之首、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郑州交通地位重要。是我国公路、铁路、航空、通信兼具的综合性交通枢纽。京广、陇海两大铁路干线穿城而过,正在建设中的中国南北、东西方向的两大高速铁路干线也在郑州交汇。郑州北站是亚洲最大的铁路编组站。公路交通方面,107国道、310国道和京珠、连霍高速公路,以及境内18条公路干线,交织构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是全国7个公路交通主枢纽城市之一。此外,南水北调、西气东输工程在此经过。郑州极具发展活力。近年来,郑州市市场体系日趋完善,市场机制健全,经济社会发展迅速,综合实力明显增强。郑州市工业体系健全,门类众多。拥有工业企业5万多户,100多个工业门类,形成了汽车、煤电铝、食品等六大优势产业,拥有宇通、日产、三全、白象、思念等一批大型企业集团。郑州市商贸优势突出,每年举办全国性、区域性大型商贸活动上百次,是中国最佳会展城市、中国最具潜力的会展新锐城市,郑州国际会展中心被授予中国展馆新锐奖,郑州商品交易所是国务院确定的我国第一家期货市场试点单位,“郑州价格”成为中国粮食生产和流通的指导价格。正在建设中的郑东新区,建成区面积已达到50余平方公里,中央商务区在第四届国际金融论坛上荣获“中国最具投资价值CBD”称号。中心城区保护改造力度连年增大,城市品位不断提升,城市功能逐渐完善,已成为中国中部乃至全国的重要区域性中心城市。[编辑本段]行政区划郑州市辖6个市辖区、1个国家级新区、1个高新技术开发区、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县,代管5个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中原区中原西路233号。
更多>> 郑州市历史
郑州历史悠久。早在3600年前,这里就是商王朝的都邑,夏、商、管、郑、韩5次为都,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在此设州,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和“世界历史都市联盟”成员。3600年前,这里是商王朝的重要都邑之一。 辖区内发现有距今8000年的裴李岗文化,距今5000年的大河村、秦王寨等多种类型的仰韶文化与龙山文化遗址。据史籍记载,中华民族始祖黄帝为“有熊氏”生于轩辕之丘,部分学者认为轩辕之丘指现在郑州下辖新郑市。部分学者认为夏代曾建都于阳城(今登封市)。春秋战国时期,郑、韩先后在新郑建都(为当时周帝国的二级行政单位),长达500多年。秦汉时期,郑州地区始置荥阳、巩、京、新郑等县。之后,历代先后在郑州地区设置荥阳郡、北豫州、荥州等。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将荥州改为郑州。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置管州治所,州治位于今天的管城区。北宋建都汴京后,郑州属京畿路(今开封市),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建为西辅,成为宋代四辅郡之一。金代,隶南京路(今开封市)。金贞祐四年(1216),管城更名故市,后复名管城县。清雍正二年(1724)郑州升为直隶州,隶河南省。明初,郑州划归开封府。清代,郑州为两次升为直隶州。 20世纪初,由于平汉和陇海铁路在郑州交汇,郑县经济得到较快发展。1923年,郑州爆发了“二七大罢工”。这次大罢工,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团结战斗的伟大力量和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为了纪念这次大罢工,在京汉铁路总工会旧址建有“二七”纪念堂;市中心建有“二七”广场和“二七“纪念塔。这是这座英雄城市的光辉象征。因此,郑州就以“‘二七’城”著称。现在市中心已经形成‘二七商圈’,是郑州市内商业活动最发达的地区。1913年改郑州为郑县。1928年改郑县为郑州市。1931年撤市复改郑县。1933年为河南省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地。1948年10月2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郑州,设郑州市。1954年河南省人民政府由开封迁入郑州,郑州成为河南省省会。悠久的历史给郑州留下了丰富的文化积淀,全市有各类文物古迹1400多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6处。嵩山风景名胜区是全国44个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和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天下第一名刹”少林寺就坐落在嵩山脚下,威震海内外的少林功夫从这里走向世界。这里还有我国最早的天文建筑周公测景台和元代观星台、中国宋代四大书院之一嵩阳书院、我国现存最大的道教建筑群中岳庙等。在郑州周围,还有星罗棋布的古城、古文化、古墓葬、古建筑、古关隘和古战场遗址,著名历史人物轩辕黄帝、列子、子产、韩非子、杜甫、白居易、高拱、李诫、李驰航等出生在郑州。
更多>> 郑州市地理环境
郑州地处中华腹地,九州之中,十省通衢。北临黄河,西依嵩山,东、南接黄淮平原,介于东经112度42分--114度14分,北纬34度16分--34度58分之间。郑州是一座平原城市,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 14.3摄氏度,平均降水量640.9毫米。她四季分明并各具特色,一年中7月最热,平均气温 27.3摄氏度 ,1月最冷,平均气温 0.2摄氏度。 郑州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现已探明的矿藏有煤、铝、矾土、耐火粘土、水泥灰岩、油土、石英沙等 34 种,其中煤炭总储量 50 亿吨,居全省第一位;耐火粘土种类齐全,储量达 1 亿吨,占全省储量的一半;铝土矿储量 1 亿吨,占全省的 30 %;天然油石矿矿质优良,是全国最大的油石基地之一。 全市总面积 7446.2 平方公里,市区面积 1010 . 3 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 262 平方公里。现辖 6 区 5 市 1 县:金水区、二七区、中原区、管城区、惠济区、上街区,巩义市、登封市、荥阳市、新密市、新郑市、中牟县。年末全市总人口 716 万,建成区人口 340万。 郑州位于中国河南省中部偏北,东经112°42' 114°14' ,北纬34°16'-34°58',北临黄河,西依嵩山,东南为广阔的黄淮平原。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3℃。七月份最热,月平均气温27.3℃。一月份最冷,月平均气温为-0.2℃。 郑州自然资源丰富,已探明矿藏34种,主要有煤、铝矾土、耐火粘土、水泥灰岩、油石、硫铁矿和石英砂等。其中煤炭储量达50亿吨,居全省第一位;耐火粘土品种齐全,储量达1.08亿吨,约占全省总储量的50%;铝土储量1亿余吨,占全省总储量的30%;天然油石矿质优良,是全国最大的油石基地之一.郑州盛产小麦、玉米、大豆、水稻、花生棉花、经济林果等粮食作物和苹果、梨、红枣、柿饼、葡萄、西瓜、大蒜、金银花和黄河鲤鱼等农副土特产品。中牟、新郑、荥阳是全国重要的粮食基地县。
更多>> 郑州市金融休闲
初步核算,2008年全年完成生产总值3004亿元,比上年增长12.2%;人均生产总值40617元,增长10.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4.7亿元,增长5.6%;第二产业增加值1659.5亿元,增长14.8%;第三产业增加值1249.8亿元,增长9.2%。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2∶52.9∶43.9调整为3.2∶55.2∶41.6。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增加值1802亿元,增长16%,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0%,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年末全市城镇化率达到62.3%,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全年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1484.7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223.7亿元,增长18.1%。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72.7亿元,比上年增长29.7%。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06.2亿元,比上年增长23.2%。全年全市直接进出口总额42.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5.4%。其中进口13.2亿美元,增长33.8%;出口29.5亿美元,增长36.1%。全年新批外资企业109个,比上年下降27.8%。合同利用外资额23.7亿美元,增长35.6%;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4亿美元,增长40%。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341.8亿元,比上年增长19.6%;其中国内旅游收入334.2亿元,增长20.1%;旅游外汇收入1.1亿美元,增长11.8%。接待国际旅游人数29.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3%;其中接待港澳台同胞12.6万人次,增长10.5%。接待国内旅游者3511万人次,增长20.6%。全年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680.1亿元,比上年增长24.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60.4亿元,增长18.6%;其中市本级收入118.1亿元,增长15%。年末全市建成区面积328.6平方公里(含上街区26.6平方公里)。年末全市总人口743.6万人,其中女性359.9万人;市区人口326.5万人;城镇人口463.5万人;非农业人口307.7万人。全市人口出生率9.4‰,死亡率4.6‰,自然增长率4.8‰。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32元,增长14.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548元,增长14.5%。
更多>> 郑州市文化教育
文化建设方面,连续推出了一批在全国具有较强竞争力、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其中,大型科幻儿童电视连续剧《快乐星球》(三部156集)连续创下央视同时段的最高收视率。大型原创舞剧《风中少林》在国内外演出以来,场场爆满。嵩山实景演出《禅宗少林•音乐大典》,以其宏大的场景、炫目的灯光、优美的旋律,演绎了少林禅武文化,震撼了每一位观众。 郑州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本部包括新校区、南校区、工学院、医学院4个校区,总占地面积7311亩,现有理、工、医、文、史、哲、法、经、管、教育学、农学等十一大学科,现有43个院(系),5个附属医院,93个本科专业,3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2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8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另有1个专业博士学位点,7个专业硕士学位点,1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国家级精品课程9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项。学校现有1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6个国家级重点学科,57个省级重点学科。各级、各类科研机构201个,其中,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技术研究推广中心,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1个省部共建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个省级重点实验室,9个省高校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1个河南省实验动物中心, 2个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9个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省医学重点实验室,1个省产学研合作中心。具有较强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科技开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