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吧地图

更多>> 桃源县概述

    桃源县区号:0736桃源县邮编:415700桃源县,历来被誉为“世外仙境”。域内生活着以汉族为主以及回族、维吾尔族、土家族、满族、侗族、壮族、瑶族等13个民族,人口97.6万(农业人口 84万,非农业人口13.6万)人,180余个姓氏在这块“仙源乐土”上休养生息,和睦相处。桃源地理自然条件优越,物产资源丰富,对发展农业、工业、商业和旅游等其它各种事业,都是得天独厚的黄金宝地。桃源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其地理位置:西起牛车河乡高峰村万家河,东至三汊港乡仁丰村草鞋洲,直线距离约75公里;南起西安镇薛家冲村狮子岭,北至热市镇老棚村,直线距离约118公里,县域面积4441.22平方公里,其县域在湖南省县(市)中居第四位。耕地面积为134.29万亩,在全省县(市)中居第一位。县西与怀化地区的沅陵县、张家界市的慈利县、永定区交界,东与常德市的临澧县、鼎城区接壤,北枕石门县,南抵益阳市的安化县。春秋战国时期,桃源地域属楚;秦朝时,属黔中郡;西汉时,为临沅县的一部分。东汉建武二十六(公元50)年,桃源地域从临沅县析出,置沅南县,隶属武陵郡。其县治设于武陵县治西南70里的古城山,汉殇帝延平一年(公元106年)迁至浔阳坪(今漳江镇浔阳坪村)。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县名均为沅南县。隋文帝开皇三(公元583)年,合临沅、沅南、汉寿三县为武陵县,隶属朗州。唐、五代时期,今桃源地域均为武陵县的一部分。宋太祖乾德一(公元963)年,转运使张咏根据朝庭析武陵县之政令,在实地考察之后,建议置桃源县。其理由是:其地有一风景秀丽、道观雄伟的胜地,此胜地因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所作《桃花源记》传颂于世而得名桃花源。早在晋代,桃花源的桃源山即建有道观,名桃源观。隋、唐两代,屡毁屡建。由于张咏的建议,是年,从武陵县中析出的有桃花源胜地的这一地域正式成为桃源县,县治设于沅水北岸,即今漳江镇。至今,桃源县名已有1037年历史。1949年 l0月,新中国成立后,桃源县隶属常澧区行政专员公署。1950年8月,常澧区行政专员公署改为常德地区行政专员公署,桃源县隶属其下。1969年,常德地区行政专员公署被常德地区革命委员会取代。1980年撤销常德地区革命委员会,成立常德行政公署,1988年4月改为常德市,桃源县仍属其治下。县域为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地段,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是冷热四季分明,干湿两季明显,多年平均气温为16.5℃。年平均气温分布除南部和西北部山区低于16.0℃之外,其余均在16.0—16.5℃之间。月平均气温以1月最低,为4.5℃,7月最高,为28.5℃,3—10月皆在10.O℃ 以上。县域位于雪峰山北端以安化县为中心的多雨区边缘,雨量由南向北递减。年平均降水量为1437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2%。年日照时数1529小时,年平均日照率为5%。自宋太祖乾德一年(公元963年),置桃源县后的一千余年间,县内政区划分,常撤常合,易动较大。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半个世纪以来,就经历了6次大的易动。1988年,全县政区划为9区、51乡、8镇(其中城关、陬市两镇为县直属镇)。1995年11月,实行撤区并乡,县内取消区建制,合并为40个乡镇(现有乡25个、镇15个),844个村,16个居民委员会,8748个村民小组,80个居民小组。桃源物华天宝,风景优美,地灵人杰。自东晋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问世以后,这块“仙源乐土”上孕育出了一大批知名人物和社会贤达。北宋,有倡导文学反映社会矛盾的著名诗人张隅,推动了宋初诗风革新,具有较大影响,深受欧阳修、陆游的推崇。有工于词赋、博学多才的明朝著名诗人文澍,其作《桃源赋》寄怀宽广,寓意深刻,流传后世。有与“公安派”创始人袁宏道齐名的江盈科,才高识远,诗作颇丰。清朝,有在史学、文学上的大成者罗人琮,为后人称颂。近现代产生过中国民主革命先驱、第一任政党内阁总理宋教仁;同盟会元老、历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代理中央宣传部长、立法院副院长的覃振;有历任国民革命军第93军军长、37集团军总司令、三星上将刘戡。在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革命斗争中,桃源曾先后涌现出了红四军秘书长陈协平,全国第一个经济学博士、上海中央分局宣传部长董维键;历任新四军第一师政委、苏中军区政委的刘炎;有历任西藏军区副政委、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书记的王其梅;有北京大学副校长、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翦伯赞;有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情报总署副署长、政务院副秘书长兼周恩来总理办公室主任的张唯一;有我国汽车工业的奠基人孟少农;有多次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的农业专家、著名劳动模范李光庆。现在健在的有饮誉世界的语言学家和辞书专家王同亿,还有两院院士刘更另(农业专家)、姚绍福(导弹专家)等。在这块仙源乐土上,曾是一代文学巨匠丁玲、沈从文学习、创作的园地。全县有完全中学4所、普通高中3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4所、初级中学49所、小学344所。中小学生 122775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99%,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3.2%。1997年,我县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两基”目标,1999年被评为全省“普九”先进县。全县每年为大中专院校输送新生近2000人。桃源方言与北方方言和江西中部(吉水、樟树、丰城一带)的赣方言都有密切的历史渊源关系。从宋到清,桃源一直是京都(北京)通往云、贵一带官方驿道必经之地,县人所操语言受北方话影响很深;江西中部人在明代及清初陆续大批迁居桃源,江西吉水、樟树、丰城话便渗入桃源语言。桃源方言按实际语言可分为中心区和渗透区两大类。中心区方言是县内的地道方言,覆盖县境中心区域,包括漳江镇及其郊区,陬市镇、漆河镇、三阳镇及剪市镇的一部分。渗透区包括桃源与邻县接壤的一些狭长地带。总之,桃源方言是北方话与江西话融汇后产生的语种,好听易懂,便于社会交流。

更多>> 桃源县历史

    春秋战国时期,桃源地域属楚国洞庭郡(洞庭郡郡治位于今桃源县青林回维乡黄楚村的采菱城遗址);秦朝时,属黔中郡;西汉时,为武陵郡临沅县的一部分。东汉建武二十六(公元50)年,桃源地域从临沅县析出,置沅南县,隶属武陵郡。其县治设于武陵县治西南70里的古城山(今鼎城区长茅岭乡),汉殇帝延平一年(公元106年)迁至浔阳坪(今漳江镇浔阳坪村)。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县名均为沅南县。隋文帝开皇三(公元583)年,合临沅、沅南、汉寿三县为武陵县,隶属朗州。唐、五代时期,今桃源地域均为武陵县的一部分。 宋太祖乾德一(公元963)年,转运使张咏根据朝廷析武陵县之政令,在实地考察之后,建议置桃源县。其理由是:其地有一风景秀丽、道观雄伟的胜地,此胜地因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所作《桃花源记》传颂于世而得名桃花源。早在晋代,桃花源的桃源山即建有道观,名桃源观。隋、唐两代,屡毁屡建。由于张咏的建议,是年,从武陵县中析出的有桃花源胜地的这一地域正式成为桃源县,县治设于沅水北岸,即今漳江镇。至今,桃源县名已有1045年历史。 1949年l0月,新中国成立后,桃源县隶属常澧区行政专员公署。1950年8月,常澧区行政专员公署改为常德地区行政专员公署,桃源县隶属其下。1969年,常德地区行政专员公署被常德地区革命委员会取代。1980年撤销常德地区革命委员会,成立常德行政公署,1988年4月改为常德市,桃源县仍属其治下。

更多>> 桃源县地理环境

    县域为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地段,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是冷热四季分明,干湿两季明显,多年平均气温为16.5℃。年平均气温分布除南部和西北部山区低于16.0℃之外,其余均在16.0—16.5℃之间。月平均气温以1月 最低,为4.5℃,7月最高,为28.5℃,3—10月皆在10.O℃以上。县域位于雪峰山北端以安化县为中心的多雨区边缘,雨量由南向北递减。年平均降水量为1437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2% 。年日照时数1529小时,年平均日照率为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