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吧地图

更多>> 古冶区概述

    区人民政府驻地邮编:063004。代码:130204。区号:0315。拼音:Guye Qu。 古冶区位于市区东部,是唐山市六区之一,总面积253.4平方公里,人口43万。区人民政府驻地邮编:063100。行政区划代码:130204。区号:0315。拼音:Guye Qu。本区气候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具有冬干、夏湿、降水集中、季风显著、四季分明等特点。年平均气温11.2℃,年平均降雨量648.1mm,集中于7—8月,年平均风速2.1m/s,盛行w风,年频率1l%、年静风频率6%。本区的风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冬季,西伯利亚附近广大地区经常为较强的冷气团控制,致使本区盛吹西北风;夏季,受海洋暖湿气团影响,盛吹偏南风;春秋两季是冬季风和夏季风的过渡季节,风向多变。古冶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通讯便利,距天津新港、秦皇岛港、京唐港均不足百公里,距津唐高速公路开平入口仅3公里,205国道贯穿全境,30000门程控电话直拨国内外。 古冶区是历史悠久的重工业区,矿产资源丰实,工业基础坚实,煤炭、耐火粘土、石英砂岩、水泥灰岩、煤矸石等矿藏储量大,开采价值高。 境内有部属、省、市大中型企业40余家、区属企业50余家,乡、街企业100余家,股份制企业,私营企业、村办企业及个体工商户2000余家。主要产品有煤炭、钢铁、水泥、耐火材料、陶瓷、医药、纺织、服装等400余个品种。 古冶区农业前景广阔,全区耕地面积12万亩、水浇地面积4.3万亩,高效益菜地1万亩,果园2.46万亩,养殖水面1万亩,开发潜力非常大。 1988年,古冶区被国家列为沿海经济开发区,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目前,区内已有外商投资企业29家,实际利用外资1212万美元,产品出口企业34家,年可创汇500万美元,外贸交货值超过2亿元人民币,产品远销美国、加拿大、日本、俄罗斯、香港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更多>> 古冶区历史

    古冶区,商代属孤竹国,春秋为山戎地,战国时属燕国,西周属幽州右北平郡,三国时属曹魏辽西郡海阳县,晋、南北朝时仍为海阳县属地,北齐时并入肥如县。隋朝属右北平郡卢龙县,唐时属河北道平州,宋时为契丹辖地。契丹置滦州后,一直属滦州。辽代时大部为滦州石城县所辖。辽保大三年(1123年)滦州归属北宋,北宋改石城为临关(又称临闾)。半年后,金破平州(今卢龙、滦州属之),归金管辖。金至宁元年(1213年)滦州属蒙古。四年后(蒙古太祖十二年,公元1217年),蒙古任命鲜卑仲吉为滦州节度使(卑家店人)。蒙古至元五年(1268年),蒙古将石城并入义丰,全境又属义丰县。明洪武二年(1369年),义丰并入滦州。明永乐二年(1404年),滦州土著户编社,外来户编屯,下设65个社、屯,全境村庄大多数孩古社、广益屯等。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废社、屯,建警区,全州划为10个区,全境多属第十区,少数在第一、二区,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无变化。 古冶区的形成,始于19世纪80年代林西矿建矿之时,储量丰富的优质煤炭和林西矿、赵各庄矿、唐家庄矿的建立是矿区形成的决定因素。“洋务运动”中,以清朝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为了加强国防力量,开始兴办工业,开发煤、铁矿。清光绪二年(1876年)李鸿章奏准朝廷,派候补道员唐廷枢“勘察开平煤铁情形”,次年成立了开平矿务局。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筹建林西矿;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袁世凯筹办的滦州矿务局于宣统二年(1910年)建成赵各庄矿;其后,开平矿务局、滦州矿务局合并,称开滦矿务局。合并后,民国7年(1918年)筹建唐家庄矿,民国13年(1924年)建成。3矿建立后,这一带民称“东三矿”。 林西矿建成后,矿址所在的林东、林西得以迅速发展形成林西生活小区;赵各庄矿的建成使赵各庄、顾家庄、楼子庄3个村形成赵各庄生活小区;唐家庄矿建成后,原名唐庄子的小村也发展成了煤矿生活区。尽管3矿建成时间不同,3片生活区形成有先有后,但由于都是为矿区服务,所以生活区基本构成均极相似:随着厂矿的建立,出现大批产业工人,人口激增;富丽豪华、环境优美的“员司房”与低矮、阴暗、潮湿的“锅伙”并存,是外国资本家以及为其服务的高级员司与矿工的生存条件鲜明对比;街衢定型,城区面貌逐渐显现。到了20世纪30年代初,东三矿城区的基本轮廓和居住条件、生活条件(如商业、服务业、修理业)已初具规模。 其实,在“东三矿”之外,还有一个独立的生活区,它就是古冶。在建矿前,除古冶以外,这里仅有分散座落的几十个村庄。古冶发祥最早,商代就有人居住,到明朝晚期已是乡间集镇。光绪十五年(1889年)建古冶火车站,从而交通和工商业迅速发展。因其地处林西矿、赵各庄矿、唐家庄矿之间,3矿建立后,为了煤炭外运,各矿都筑铁路与古冶相接,古冶成为物资集散中心和为煤矿生活服务的商业中心。这样,形成了以古冶为商业、交通中心,通过煤矿铁路和公路与林西生活区、赵各庄生活区、唐家庄生活区相连接的整体布局,4个独立的为煤矿服务的生活区,合起来形成城区结构。 古冶区于民国37年(1948年)12月12日解放,旋即归唐山市管辖。其中林西、古冶为唐山市第七区,赵各庄为第八区,唐家庄为第九区。后因第七区过大,于1949年6月将古冶划出,成立第十区(林西第七区的名称不变)。4个区分别建立区公所,属唐山市市政办事处领导。1950年6月,4个区合并,称唐山市第七区,成立区公所。同年12月,第七区公所撤消,建第七区人民政府,归唐山市人民政府领导。至此,区境历史上第一次有了整体的行政建置。1955年,唐山市第七区改名为唐山市东矿区。1995年,唐山市东矿区改名为唐山市古冶区。

更多>> 古冶区地理环境

    古冶区地处燕山沉降带东南部,冀东滦河(近期沙陡河)洪冲击扇上。从北向南依次出露的地层有震旦系(以矽质石灰岩为主)、寒武系(以灰岩、泥岩为主)、奥陶系(灰岩)、石炭系、二迭系(煤和矾土层)。地表为第四纪覆盖物,由北向南逐渐加厚。古冶区地势北高南低,由东向西倾斜,北部以低山为主,海拔高度在200米左右;中部是几条东西走向的山丘,海拔约70米;南部以冲积平原为主,海拔约40米; 全区共分北部丘陵区、中部洪沟冲积扇山前平原,南部冲积平原和塌陷低洼地四种地貌类型。该区主要河流有石榴河、沙河。石榴河河水主要为附近煤矿的矿井水和城市污水,主要功能为农业灌溉。沙河属季节性河流,河水主要靠降水补给,冬春两季河水很少,主要功能为农业灌溉。由于从地下采掘了大量的煤炭和矸石,使得局部地层变空,受上部岩层重力的影响,地表相应部分自然沉降,形成该地区特有的人工地貌──塌陷低洼地。 地下水一部分是第四纪深层、浅层水,一部分是奥陶系石灰岩溶岩裂隙水。第四纪覆盖物厚度为30~200米,连通性好,储水量很大,-800米以上地下水非常丰富。奥陶系溶岩、裂隙水物理性质好,属低矿化、微硬度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