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吧地图

更多>> 华州区概述

    华州区隶属陕西省渭南市,古称郑县,1913年改名为华县。位于秦岭东部、关中平原南部、渭河南岸,西距省会西安70余公里,东距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华山30 公里。东接华阴市,西距渭南市政府驻地临渭区20公里,南依秦岭与洛南县、蓝田县交界,北临渭河与大荔县相望。地势南高北低,土地构成上是一个“六山一水三分田”的半山区县。幅员面积1127平方千米,2014年,常住人口32.6万,辖1个街道、9个镇。陇海铁路与西潼公路横穿县境北部。名胜古迹有渭华起义旧址等。2014年,华州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15.745亿元,较2013年增长9.2%。周宣王二十二年(前806年),周宣王将郑地(今陕西华县东)封给弟弟姬友,是为郑桓公,建立郑国。郑桓公居住在棫林(一名咸林,在今陕西华县西北一带)。华州区已经成为全球郑氏儿女寻根祭祖追怀祖德的圣地。是全球郑氏公认的郑国受封地、郑桓公陵墓所在地、郑氏祖源之地。华州区是“中国钼业之都”、“中国无公害蔬菜基地”、“中国少华山”、“中国皮影之乡”是华州区对外交流的“四张名片”。

更多>> 华州区历史

    据考古发掘,在新石器时代,今柳枝镇元君庙、泉护村、杏林镇老官台等地,就已经出现氏族村落。西周时,境内属于畿内,称为“郑”。西周初年,彤国分封在今县境内西南。周宣王二十二年(前806年),周宣王封其弟姬友(郑桓公)于郑地,即郑国。郑桓公居棫林(又称咸林),后迁至拾(棫林与拾在今县境东北)。周幽王九年(前773年),郑桓公徙其民于今河南省新郑县一带,周平王二年(前769年),郑国东迁。春秋时的秦武公十一年(前687年),因郑邑为郑国故都之故,秦国在此设郑县,这是华县设县之始。战国时,郑县仍属秦国。秦朝时,郑县属内史管辖,县治在今县境北。西汉时,郑县属京兆尹,县治在今县境北。同时,今县境内还有两个县:一名沈阳县,县治在今县城东北十几里处;一名武城县,县治在今县城东十几里处。沈阳县和武城县属左冯翊管辖。王莽始建国改武城县为桓城县、沈阳县为制昌县。东汉初废武城、沈阳入郑县,郑县属京兆尹。三国曹魏和西晋时,郑县都隶于雍州京兆郡。十六国时期,郑县先后属前赵、后赵、前秦、后秦、夏等国。南北朝的北魏太平真君元年(440年)于郑县设华山郡,上属泰州(治所在蒲坂县,即今山西省永济县西南旧永济)。太和十一年(487年)郑县属华州(治所在今大荔县北)华山郡。孝昌二年(526年)北魏又在郑县设东雍州,郑县改隶东雍州华山郡,州、郡治所都在郑县。华山郡领郑县、华阴、敷西(治所在今华阴县夫水镇)、夏阳(治所在今韩城县西)、郃阳(今合阳)5县,郑县治所在今城区西。西魏时,于废帝三年(554年)改东雍州为华州,华州领华山郡、白水郡,华山郡领郑县、敷西2县。北周时郡治移今拾村,四年县治又移今郭村;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州废,属京兆郡。隋朝时,于开皇三年(583年)废华山郡,大业三年(607年)废华州,郑县属京兆郡管辖,县治迁至今县西。义宁元年(617年)割京兆郡之郑县、华阴,复置华山郡。唐朝时,于武德元年(618年)改华山郡为华州,割雍州渭南县来属,武德五年(622年)渭南复隶雍州。垂拱元年(685年)割同州下邽(今渭南市北部)来属,华州辖郑县、华阴(包括潼关)、下邽3县、州治在郑县。垂拱二年(686年)改华州为太州,神龙元年(705年)复华州旧名,天宝元年(742年)华州改为华阴郡,乾元元年(758年)复称华州,上元二年(761年)再次更名为太州,宝应元年(762年)复华州旧称,乾宁四年(897年)华州升为兴德府,天祐三年(906年)又改为华州。郑县治所在今县城西,华州治所于永泰元年(765年)后在今县城。五代时,华州辖郑县、华阴、下邽。后周显德三年(956年),渭南改隶华州。北宋时,郑县属永兴军路华州,华州州治仍设在郑县,下辖郑县、下邽、华阴、蒲城、渭南。金朝时,郑县属京兆府路华州,华州所辖县与北宋同。元朝时,省郑县入华州,郑县建制撤消,其境属华州直辖。华州上属陕西等处行中书省奉元路(治所在今西安市),下辖蒲城、华阴、渭南(包括下邽)3县,州治在今县城。至元十二年(1275年)复置郑县,后又废入华州。明朝,华州隶陕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西安府。明初,辖华阴、蒲城、渭南,洪武七年(1374年)洛南来属。成化十三年(1477年)改洛南隶商州(治所在今商县),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改渭南直隶西安府。华州州治在今县城。清朝雍正三年(1725年)前,华州属陕西省西安府。雍正三年后,华州升为直隶州,辖蒲城、华阴、潼关3县。乾隆元年(1736年)以后,华州不再领县,属同州府(治所在今大荔县)管辖。中华民国时,民国二年(1913年)2月,改华州为华县,隶陕西省关中道,民国十六年(1927年)撤关中道,直隶陕西省。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属陕西省第八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治所在今大荔县),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6月,于华县设立陕西省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华县、华阴、潼关、渭南、临潼、蓝田。1949年5月华县解放以后,属陕甘宁边区政府渭南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0年5月,隶陕西省渭南分区专员公署。1956年10月,专员公署撤销,华县直隶陕西省。1959年1月,华县与渭南、华阴、潼关合并,称渭南县,原华县分设华州、高塘、金堆三个人民公社。1961年9月,恢复华县建制,属复设的渭南专员公署。1968年,隶渭南地区革命委员会。1980年属渭南地区行政公署。1994年起属渭南市。2015年10月,撤销华县,设立渭南市华州区,以原华县的行政区域为华州区的行政区域。2016年1月22日,华州区正式挂牌成立。

更多>> 华州区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华州区位于关中东部、渭河下游,南跨秦岭山脉的华山山地,北居渭河之南的丰腴平原,为陕西省渭南市辖区。地理座标为北纬34°12′27″至34°36′27",东经109°36′至110°2′48"。北与大荔县隔渭河相望,东与华阴市接壤,南、东南部与洛南县交界,西南一隅与蓝田县相接,西、西北与渭南市为邻。陇海铁路与西(安)潼(关)公路东西向横贯区境。城区至首都北京约1200公里,至陕西省会西安约90公里,至临渭区约25公里。幅员面积1127平方千米。地质特征 华州区在中国大地构造位置上,正处稳定性的华北地台南缘,南接活动性的地槽,与扬子地台相望。它既有稳定的一面,又有活动的一面,在地质条件上,显示出双重性和过渡性特征。区境纵贯华北地台的两个二级构造单元(汾渭断陷和豫西断隆),三个三级构造单元(渭河断凹、太华台拱和金堆城台凹)。太古界太华群至元古界蓟县系地层层序清楚,且比较齐全。有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地层发育和褶皱、断裂结构发育。岩浆活动频繁,岩浆岩占有相当比例。华县这一多样性、复杂性的地质条件,造成了区境内阶梯状多层次地貌,形成了丰富的矿藏资源,并成为地震危险区。公元1556年1月23日午夜,汾渭谷地发生了一次极其强烈的大地震,83万人丧生,史称“华州大地震”。 地形地貌 华州区地势南高北低,相差悬殊;地貌分区明显,类型复杂多样,是一个“六山一水三分田”的半山区县。南部为逶迤挺拔的秦岭山地,约占全县总面积的62%;北部陡直而降,为渭河及其支流冲积而成的平原,沃野辽阔,阡陌纵横;二者之间为山前洪积扇,背山向川,波状起伏;山外西南部高亢的黄土台塬,土层深厚,沟壑交织。民间有“南北走,有上有下;东西走,有沟有岔”的形象之说。气候 华州区属大陆性季风半湿润气候,四季冷暖干湿分明。冬季受西伯利亚冷气团控制,干燥寒冷;春季,降水递增,由于冷暖气团交替出现,冷空气活动频繁,气温日差较大,易出现寒潮、霜冻、大风等现象;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影响,易有阵雨、大风,但由于冷空气路径不同及地形影响,降水分布极不均匀,常有程度不同的初夏旱或伏旱发生。秋季转为暖湿气团与干冷气团的交替期,初秋多连阴雨,晚秋为秋高气爽、艳阳高照。全县年平均气温17.2℃,无霜期为168天至230天,全年平均日照时数2219.9小时,日照率为50%,平均降水量为593.1毫米。水文 华州区河流属黄河流域的渭河及南洛河水系,境内之水比较丰富,全区共有20条较大峪道,汇集成9条河流。其中,岭北的赤水、遇仙、石堤、罗纹、沟峪等条支流由南而北注入渭河,岭南的文峪、蒿平川、大栗西、栗峪等4条支流在河南县注入南洛河。另外,甘肃渭源县乌鼠山发源的渭河和华阴市方山峪发源的方山河,分别由县境北部和东部通过。

更多>> 华州区金融休闲

    综述 2014年,华州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15.745亿元,较2013年增长9.2%。分三次产业来看∶第一产业增加值9.397亿元,比2013年增长5.4%;第二产业增加值86.698亿元,比2013年增长9.8%,其中工业增加值85.46亿元,比2013年增长9.8%;第三产业增加值19.650亿元,比2013年增长7.7%。在三次产业中,第一产业贡献率为3.6%,拉动GDP增长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贡献率为84.1%,拉动GDP增长7.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贡献率为12.3%,拉动GDP增长1.1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比为8.1:74.9:17.0。人均生产总值35543元,增长8.9%。第一产业 华州区境内栽培的果树主要有杏、柿、苹果、桃、枣、梅、核桃、枳椇(俗称拐枣)、梨、栗、石榴、葡萄、樱桃、榅桲,无花果。2014年,华州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166851万元(现价),剔除价格因素,比2013年增长5.4%。其中:农业产值完成135349万元,比2013年增长6.2%(其中粮食产值28351万元、蔬菜产值72504万元、水果产值22454万元,分别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7.0%、43.5%、13.5%);林业产值完成3436万元,下降2%;牧业产值完成23970万元,增长3.3%;渔业产值完成640万元,增长4.6%;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完成3456万元,增长2.0%。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分别占总产值的比重为81.1%、2.0%、14.4%、0.4%、2.1%。 2014年,华州区农作物播种面积749785亩,比2013年增长0.4%。全年粮食总产量达110102吨,比2013年下降0.2%。其中:夏粮播种面积229100亩,比2013年下降0.4%,单产240公斤,总产54991吨,较上年分别增长9.1%和8.8%;秋粮播种面积185431亩,下降0.05%,单产297.3公斤,总产55111吨,较上年分别下降10.7%和10.8%。2014年,华州区蔬菜面积285580亩,产量557826吨,分别比2013年增长0.2%和0.1%。水果面积60462亩,产量93733吨,分别比2013年增长3.5%和1.2%,其中:园林水果面积34835亩,产量25930吨,分别比2013年增长7.1%和4.4%;瓜果类面积25627亩,下降1.0%,产量67803吨,增长0.1%。设施农业加快发展,设施蔬菜面积72456亩,占蔬菜总面积的25.4%;设施瓜类面积11210亩,占瓜类总面积43.7%。2014年,华州区完成造林37000亩,较2013年下降1.9%,育苗2800亩,比2013年增长12%,四旁(零星)植树150万株,与上年持平。全年核桃产量1150吨,增长23%;板栗产量320吨,比2013年增长6.7%;花椒产量486吨,增长8%。第二产业 2014年,华州区工业增加值完成85.46亿元,比2013年增长9.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83.40亿元,增长9.8%。2014年,华州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233.01亿元,比2013年增长4.5%,销售产值完成228.67亿元,增长4.6%。产销率达到98.1%。按轻重工业划分,轻工业完成产值0.86亿元,下降13.5%,重工业完成产值232.15亿元,增长4.6%。2014年,华州区在八大支柱产业中,有色冶金工业完成工业产值188.81亿元,比2013年增长2.9%;化工工业完成工业产值39.66亿元,增长14.0%;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完成工业产值1.39亿元,比2013年增长28.6%;能源工业完成工业产值0.47亿元,比2013年下降2.5%;纺织服装工业完成工业产值0.49亿元,比2013年下降10.3%;食品工业完成工业产值0.23亿元,下降8.4%;装备制造业完成工业产值1.37亿元,下降17.8%;医药制造业完成工业产值0.14亿元,下降28.4%。2014年,华州区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230.86亿元,比2013年增长8.0%,实现利税3.87亿元,比2013年增长105.9%,其中利润总额-0.45亿元,减亏77.2%。亏损企业个数2户,比2013年减少4户,亏损额1.61亿元,减少46.2%。2014年,华州区规上工业能耗为1378813吨标准煤,比2013年增长316%;工业用电量为126637万千瓦时,比2013年增长67.0%。资质以上建筑业累计总产值2.20亿元,比2013年增长16.4%,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0.61亿元,增长19.6%。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共签订合同额3.13亿元,增长156.6%;房屋建筑施工面积9.34万平方米,下降364.7%。第三产业 2014年,华州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3758.4万元,比2013年增长12.7%。分地域看,城镇实现零售额103360.5万元,增长13.5%;乡村实现零售额60397.9万元,比2013年增长11.1%。2014年,外贸出口创汇7276万美元,增长12.9%。2014年,共引进项目42个,总投资15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47亿元。其中新建项目19个,到位资金18.29亿元;续建项目23个,到位资金28.71亿元。2014年,共接待游客292万人次,增长51.3%,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54亿元,增长11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