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吧地图

更多>> 延安市概述

    延安古称延州,历来是陕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城区处于宝塔山、清凉山、凤凰山三山鼎峙,延河、汾川河二水交汇之处的位置,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有“塞上咽喉”、“军事重镇”之称,被誉为“三秦锁钥,五路襟喉”。延安之名,始出于隋。1937年,中共中央进驻,同年设延安市,为陕甘宁边区政府所在地。1949年,改称县,1972年,再设市至今,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电话区号:0911 邮政编码:716000 位置:延安地处北纬35°21′~37°31′,东经107°41′~110°31′之间。位于陕西省北部,黄土高原的中南部北连榆林地区,南接关中咸阳、铜川、渭南三市,东隔黄河与山西省临汾、吕梁地区相望,西依子午岭与甘肃省庆阳市为邻。 面积:总面积37029平方千米。 人口:2006年末全市总人口为215.08万人,比上年末净增加4.38万人,增长2.08%。全年出生人口为20499人,死亡5970人。出生率为9.59‰,死亡率4.4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16‰。行政区划:现辖宝塔区、吴起县、志丹县、安塞县、子长县、延川县、延长县、甘泉县、富县、洛川县、黄陵县、黄龙县、宜川县共一区十二县。 延安市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天然次生林163万亩,木材蓄积量308万立方米;以甘草、五加皮、槲寄生、牛蒡子、柴胡为主的中药材近200种;有豹、狼、石鸡、杜鹃等兽类、鸟类100余种;而且土地肥沃,光照充足,适生作物品种多,具有发展种植业、畜牧业、林果业的良好条件。除小麦、玉米、谷子、荞麦、黄豆、绿豆、红豆等粮食作物外,还盛产烤烟、蔬菜、花生、瓜类、薯类等经济作物。 地处黄河中游的延安,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相传人类始祖黄帝曾居住在这一带,“三黄一圣”(黄帝陵庙、黄河壶口瀑布、黄土风情文化、革命圣地)享誉中外,为扩大对外开放和交流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全市有历史文物保护景点848处,有保存完好的宋代石刻群洞18个,石窟寺14处,有建于唐代的宝塔等12处古建筑,有革命旧址6处。目前可供游览的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7处,年接待中外游客70万人次。

更多>> 延安市历史

    延安,又称肤施,夏,延安属雍州。商,属鬼方。西周时期,是北方少数民族犬戎和猃狁的领地。 春秋时期白翟族在延安地区居住。延安城始建于战国,称“高奴”。 秦汉时属上郡。楚汉相争时翟王董翳以此为都。隋唐时延安设延州、丹州、敷州、坊州等。 宋代延安属永兴军路,1089年升延州为延安府,是对抗西夏边陲重镇。元代置延安路,包括鄜州、葭州、绥德州(后两个州现属榆林)。 明代改设延安府,沿至清代。中华民国初1912年属榆林道,后由陕西省直辖。 1934年中国共产党在此创建陕甘边和陕北两个根据地。1937年1月中共中央进驻延安,1937年9月成立陕甘宁边区。1949年5月共产党执政后设陕北行政区。1997年1月设地区级延安市,撤销县级延安市,设县级宝塔区成立延安市。

更多>> 延安市地理环境

    延安位于陕西省北部,介于北纬35°21′~37°31′,东经107°41′~110°31′之间,黄土高原的中南地区,西安以北371公里。北连榆林,南接关中咸阳、铜川、渭南三市,东隔黄河与山西临汾、吕梁相望,西邻甘肃庆阳。全市总面积3.7万平方公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1000米,属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高原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年均无霜期170天,年均气温7.7℃—10.6℃,,年均降水量500毫米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