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乌拉特后旗概述
乌拉特后旗区号:0478乌拉特后旗邮编:015500乌拉特后旗地处巴彦淖尔盟西北部。北与蒙古人民共和国交界,国境线长192.25公里,东与乌拉特中旗接壤,南与杭锦后旗、蹬口县相连,西与阿拉善右旗毗邻。面积25276平方公里。人口5.47万,蒙古族1.65万人。辖9个苏木3个镇、48个嘎查(村)、114个自然村。旗人民政府驻赛乌素镇。明为蒙古瓦刺部游牧地。清初设旗,亦称乌拉特东公旗。1952年9月与乌拉特中旗合并为乌拉特中后联合旗。1970年10月又析出,称潮格旗。1981年10月恢复现名。地属内蒙古高原西部巴音戈壁高原地段,平均海拔1500米以上。阴山山脉的西段狼山横贯旗境南部,阴山以北多山地、丘陵、戈壁,地势南高北低。阴山以南为一狭长地带,属河套平原。有莫林河、宝音图河、东乌盖沟、达拉盖沟等季节性河流。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4.2度,年降水量156毫米,无霜期 120天。经济以畜牧业为主,可利用的草牧场占总面积的65%以上。牲畜优良畜种有戈壁红驼、二狼山白山羊和细毛羊、半细毛羊等。 1998年年末牲畜总数为65万头(只)。耕地面积是7.5万亩,主要分布在阴山以南冲积平原。 1998年粮食总产量达15万吨。土特产有发菜、苁蓉、锁阳、黄芪等。野生动物有团羊、石羊、黄羊、野驴、狐狸等。矿产有铜、铅、锌、硫铁、油页岩、大理石、云母等,已建立起采矿、化工、水泥、印刷、皮毛、制革等工业企业。1989年工业总产值2.9亿元。此外,邮电通讯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境内大坝口西坡有著名的阴山岩画。
更多>> 乌拉特后旗历史
乌后旗地域广袤,草质优良,自古以来就是理想的放牧场所。 据史书记载与考古发现,乌后旗人类先祖活动的踪迹,可溯源到新石器时代。 从战国时起,这里就是匈奴牧地。 清顺治五年(1648年)清廷将这一带广大牧地封赐给乌拉特三公旗(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隶乌兰察布盟),自此乌拉特部始自呼伦 贝尔移居于此。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区划几经演变,1970年后始演为现境。 目前,全旗人口5.3万人,是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居多数,并有回、满、达翰尔、藏等多民族杂居的地区。
更多>> 乌拉特后旗地理环境
地形地貌 乌后旗地形地貌复杂。阴山山脉横亘旗境南部,形成了河套平原与北部高原的一道分水岭。全旗地形可分为山地,占15.1%,低山丘陵,占10.3%,砂砾石戈壁高原,占52.9%;沙丘戈壁沙地,占20.4%;山前冲积平原,占1.3%。境内较大的河沟有6条,雨大则山洪泄溢,天旱则干涸见底。全旗地势南高北低,平均海拔在1500米以上,海拔最高点达2365米,是本旗的高寒地带。 气候 乌后旗地处中温带,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3.8度,平均降水量96—105.9毫米,年均无霜期130天,年均冻土深2.3米。气候的主要特点是:冬季寒冷干燥风沙多,夏季干旱降雨少,日照强烈,蒸发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