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吧地图

更多>> 芒康县概述

    芒康县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的横断山脉,昌都地区的最东部,介于东经 97 ° 48 ′至 99 ° 5 ′,北纬 28 ° 35 ′至 30 ° 39 ′之间,地处川、滇、藏三省区公路交汇处,是 214 、 318 两条国道线的结合部,金沙江和澜沧江流经县境内,东与四川省巴塘县,南与云南省德庆县毗邻,西与左贡县接壤,北与贡觉、察雅县相接。 芒康县政府网站http://www.mangkang.gov.cn/。 芒康县属半农半牧业县,县驻地海拔 3870 米 ,幅员 11632.2 平方 公里 ,辖 2 镇 14 乡(含一个民族乡) 60 个村民委员会 357 个村民小组。总人口 76041 人,耕地面积 84904 亩,草原面积 9847860.2 亩,森林面积 6738853.1 亩,有各类牲畜 46 万余头(只、匹),矿产资源丰富,有铜、铁、铝、锌、煤矿、沙金、大理石等。全县居住的有藏、汉、纳西、白、土、苗、僳僳等民族,其中藏族占 98% 。 芒康县是一个充满神奇、灵性的净土,不仅有丰富的农业资源、水能资源、矿产资源和林下资源,还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境内雪山林立,江河纵横,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浓郁淳朴的民族风情,金碧辉煌的千年古刹和迷人的自然风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深奥的宗教文化等,形成了芒康县多元的旅游资源。 芒康自古就是西藏的东南大门,是“茶马古道”在西藏的第一站。古朴、典雅、悠扬、舒畅的“锅庄舞”、“弦子舞”被誉为“古道神韵”,内容丰富的民间情歌、山歌、洒歌素有“歌的海洋”、“弦子的故乡”之美誉。 神奇的尼果,岩羊、雪鸡、雉鹑的世界;迷人的高原湖泊—莽措湖,野生飞禽类的繁衍之地;红拉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滇金丝猴的乐园;横断山脉的奇峰,达梅永峰;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晒盐方式,盐井盐田;无须打针吃药的医疗室,曲孜卡休闲中心;被遗忘的重镇,南墩。 五十三座宁玛、噶举、萨迦、格鲁教派和西藏唯一的天主教的千年古刹镶嵌在雪域高原芒康的雪山、林海、草原之间,具有三味真修、奥义、仪轨的神迷色彩。 如果你踏上这片陌生神奇的土地,沿着朝拜者的足迹走上那古老而遥远的年代,游览那金碧辉煌的名刹古寺,欣赏那灿烂的文化艺术,饱览那绮丽壮观的山水湖泊风采,领略那雪域高原独特的民风民俗,遨游那一座座冰山雪峰,定会使你如醉如痴,啧啧称奇。

更多>> 芒康县历史

    芒康县,前身为 1912 年所设的宁静县和盐井县。 1957 年 7 月分别成立了宁静县、盐井县人民政府, 1960 年 4 月两县合并称为宁静县, 1965 年改称为芒康县至今。 芒康县境内虽未经考察研究早期人类活动的情况,但周围地区、县挖掘出的遗址、墓葬情况看,芒康境内很早就有人类的活动。1977年昌都卡若遗址的发现,说明了早在“新石器时代”在澜沧江沿线就有人类活动。芒康县相邻的云南德钦和四川巴塘1974年发掘的共32座石板墓的葬品和文物上看,都属于战国至秦汉之际的墓葬,说明战国至秦汉时期,在澜沧江、金沙江流域就有人类活动。从地理位置上分析,芒康周边都有古代遗址墓葬,可以推断,芒康境内自古就有人类活动,也就是战国以前芒康土著居民在金沙江、澜沧江沿线活动。 三国、晋、南北朝时期,芒康县境内是土著居民和古代羌族部落的混杂区。 隋朝芒康境内属于白狼国。 唐朝时期吐蕃三十二代赞布松赞干布统一了西藏(公元617年)以后,芒康境内被吐蕃占领。此时期以后,由于弘扬佛法,创立寺庙和吐蕃流官管理,藏传佛教随着政治力量的深入而得于人心。吐蕃与芒康境内诸部落和土著居民融合为同一个民族————藏族,现芒康的藏族因此延续下来。 唐朝时期芒康境内开通了“茶马古道”,芒康随之成为吐蕃东南部对外政治、经济、文化等交流的重要窗口。也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元朝时,芒康属于吐蕃等路宣尉使可都元府管辖,后为亦思马甘乐万府地。 明洪武年(1372年)至正德年(1508年),芒康为招讨磨尔勘(茫康)万户刺宗(巴塘)管辖。 明正德四年(1509年),由于云南丽江纳西民族的逐步强盛起来,纳西木竿王采取了“屠其民,而徙麽些外”的政策,沿着“茶马古道”与吐蕃争战。占领芒康大部分地区,芒康成为纳西民族的占领区。 明崇祯十五年(1639年),蒙古族和硕特部落首领固始汗派兵南下,打败纳西木竿,芒康成为蒙古和硕特固始汗的控制范围。现在芒康藏族所说的“索布本卡交结”即十八蒙古土司,就是那时所封。 清顺治五年(1648年)至康熙年始(1665年)芒康境内又归属于西藏统治。 清康熙五十五年至五十九年(1716——1720年),内蒙古准噶尔部落侵扰西藏,芒康境内被占领,而后清朝自青海、四川、云南派兵三路进攻西藏,平定了西藏的动乱。芒康境内归属于巴塘管辖。 清雍正四年(1726年),芒康境内招募为四川管辖。光绪三十一年三月(1905年)发生了马巴唐事件,凤全及驻巴两法国传教士被杀,巴唐天主教堂被焚,事件发生后,四川总督锡良,成都将军绰哈布奏四川提督马维骐,建昌道员赵尔丰合同“剿办”。6月克复巴唐。马维骐回川,赵尔丰被任为炉后督办,从此开始了“改土归流”。随后清廷勘定川、滇、藏界,芒康境内的东、南部建立碑,此碑以东为四川管辖,以西隶属西藏,芒康为台吉地。 中华民国1911年在芒康设立了江卡委员会。 中华民国1912年设立宁静县和盐井县、属川、滇、藏边务大臣管辖。中华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后,由于国内局势的紧张,芒康又归属西藏管辖。 1950年1月,党中央、毛主席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同年十月上旬,十八军一五七团、十四军一二六团分别进抵宁静、盐井宗(县)。 1950年10月12日,藏九代本德格·格松旺堆在芒康率部起义,人民解放军解放宁静、盐井。1951年初,昌都地区人民解放委员会向宁静、盐井(宗)派出了军事代表,建立代表处。 1956年10月鉴于准备进行民主改革,为了加强党的建设、领导,根据西藏工委指示,把宁静、盐井代表处改为宗党委会,正式建立了宁静、盐井县。1956年11月,芒康十八土司之首普巴本·次旺多吉指挥叛匪公然袭击竹卡守桥部队和包围荣许军需站的严重流血事件,公开发动了武装判乱。 1959年3月,西藏地方政府上层反动集团撕毁“十七条”协议,发动了全面武装叛乱,芒康境内部分寺院参加了叛乱。如盐井岗达寺、拉贡寺也参与叛乱,遭成了岗达战役。同年六、七月,大批地方部队进入宁静、盐井地区。 1960年4月9日,国务院决定指示将宁静县、盐井县合并为宁静县,组建七区、三十六个乡农牧协会。 1963年,芒康县进行普选建政工作,1965年结束,把行政七区重新划为十一个区、六十个乡。 1965年7月20日,宁静县首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1965年11月将宁静县改名为芒康县。 1966年中央“五一六”通知的下达,拉开了“文化大革命”的序幕,12月“北航”红卫兵串联到芒康县,成立了红卫兵总部,县机关和农牧区都先后成立了造反派组织。 1968年5月4日,经西藏军区党委批准,成立了芒康县革命委会。 1971年至1974年遵照中央关于开展社会主义改造运动的批示精神,芒康县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社改运动,实现了人民公社。 1972年5月召开了芒康县首届党代会。 1972年开始“农业学大寨”运动。 1982年初,芒康县全县范围内开展了“生产承包制”进行包产到户。 1988年,芒康县进行“撤区并乡”,把全县十一个区、六十个乡,重新划为二十四个乡镇,两个保留区即盐井区、竹巴龙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