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吧地图

更多>> 宣恩县概述

    宣恩县,地处鄂西南边陲,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南部,地跨东径109°11′——109°55′,北纬29°33′——30°12′之间,东接鹤峰,西邻咸丰、北与恩施市交界,西南同来凤毗连,东南与湖南省龙山、桑植等县接壤。县境南北长73.9公里,东西宽71.5公里,国土总面积2740平方公里。县内聚居着汉、土家、回、苗、侗等24个民族,全县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66.56%。宣恩县元(1279—1368年)置沿边溪洞招讨司,所辖区域几经扩缩,现辖6乡3镇,5个居委会,行政村280个,2002年末总户数为9.81万户,总人口34.06万人,农业人口30.99万人占91.0%,非农业人口3.07万人占9.0%。 宣恩属云贵高原延伸部分,地处武陵山和齐跃山的交接部位,县境东南部、中部和西北边缘,横旦着几条东北至西南走向的大山岭,形成许多台地、岗地、小型盆地、平坝、横状坡地和山谷、峡等地貌。武陵山脉横亘延伸,形成西北边界第一大主峰一羊头山,海拔1605.8米;支脉沿东北,经恩施市石灰窖延伸到本县的长坪、椿木营,形成椿木营高原,构成全县制高点。余脉沿湘鄂边界的八大公山,经一天门、鸡公岭、万岭山、东门关、自西向东凸起,将境内分成南北两部。全县最高点火烧堡海拔2014米,最低点(贡水与清江汇合处)海拔356米。宣恩县城海拨510米。境内海拔1200米以上的高山占全县总面积的25.69%,海拔800—1200米的二高山占47.12%,800米以下低山占27.19%。 宣恩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型山地气候。随海拔高程的变化,呈明显的垂直差异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带,四季分明,冬暖夏热,雨热同步,光温互补,年均气温15.8℃,无霜期294天,年降水量1491.3毫米,年日照时数1136.2小时。海拔800—1200米的二高山地带,春迟秋早,湿润多雨,光温不足,年均气温13.7℃,无霜期263天,年降水量1635.3毫米,年日照时数1212.4小时。海拔12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带,气候冷凉,冬长夏短,易涝少旱,年均气温8.9℃,无霜203天,年降水量1867毫米,年日照时数1519.9小时。 境内河网密布,纵横交错,共有大小河溪121条,总长度537.65公里,其中流域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34条,河长在10公里以上的21条。以中部的龙崩山为分山岭,形成相对独立的南北两大水系四条大河,北部贡水、鸡笼洞河流归清江,南部酉水、头坪河流进沅江,汇入洞庭湖。多年平均降水总量42.01亿立方米,为全国人平水量的2.5倍。水力资源十分丰富,已查明的理论蕴藏量为27.02万千瓦,可开发利用为20万千瓦以上。到2002年已开发利用3.8万千瓦,分别占理论蕴藏量和可开发利用量的14.1%和19.0%。 矿藏资源门类较为齐全。已初步探明30余种,占全州已发现矿产资源60种的二分之一。主要矿产资源有:煤炭,地质预测储量为4170万吨,可开采250万吨;石灰石,分布广,矿体全部裸露,储量为9650万吨;硫铁矿,储量在3000万吨以上。此外,还蕴藏石油、铜矿、硒矿及优质重晶石、白云石、硅石、菊花石、冰洲石和古生物大物大理石等。 动植物资源丰富。木本植物220属1000余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一级2种,二级48种,三级58种。两栖、脊椎动物166种,两栖爬行动物33种,鸟类68种,哺乳动物65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二、三级动物共23种,在植物资源中,用材林树种153种,木本油料经济植物30余种,木本饮料香料经济植物30种,木本药用植物40余种,木本淀粉经济植物30种,木本果类经济植物40种,木本纤维类植物100余种,木本花卉类植物50余种,可供药用的植物共785种。桐油、茶叶、生漆、五倍子是本县的传统名产品,“宣恩早”蜜柑曾获全国宽皮柑评比第一名。

更多>> 宣恩县地理环境

    旅游资源独具特色。主要景观有:酉水河风景区:从源头白水河顺流而下,有如亲临“三峡”之感,白水孔、一天门、鸳鸯峡、月亮岩、将军山等景点,令人心旷神怡。贡水河风景区:3100亩的双龙湖水面,山水交映,美不胜收,乘坐游船、游艇环绕一周达50余公里,可观赏到仙人洞、三仙洞、天门洞、鹰潭峡、五窑峡、羊角峡、展翅峡、隔人峡、火烧堡、油茶峡、缤纷崖、跃马崖、莲花池、青龙山、腾龙山、鬼城堡等景点。七姊妹山景区:景区内七峰排列,疑似仙女下凡,数以百计的大小景点装饰着整个七姊妹山系,世界著名的孑遗和观奇赏植物珙桐,宜人的森林风光,千姿群峰,谷峡幽深,是人们探险寻幽、观奇登山和避暑的理想之地。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其他行业地图

金融 旅游 地产 购物 运动 交通 汽车 医疗 生活 餐饮 娱乐 企业 酒店 政府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