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吧地图

更多>> 鄂州市概述

    鄂州市,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蛮荒时代的鳄鱼部落到今天的中国中部地标城市,历经了数千年的变迁。千百年来,鄂州的先辈们用勤劳的双手,在这片丰饶的大地上创造了不朽的业绩。 今天的鄂州地级市,是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湖北省辖中等城市。鄂州市组建之初包括鄂城区和黄州区(1987年划归黄冈市)两个直辖区和华容、长港、程潮、梁子湖四个派出区,目前辖鄂城区、华容区、梁子湖区三个县级区和国营长港农场、湖北省葛店开发区,以及古楼、樊口、西山、凤凰等四个直管街道办事处。鄂城区辖泽林、杜山、新庙、燕矶、汀祖、杨叶、花湖、碧石渡、长港、沙窝等10个乡镇;华容区辖华容、庙岭、段店、临江、蒲团等5个乡镇;梁子湖区辖太和、东沟、沼山、涂家垴等4个乡镇和梁子岛生态旅游区;葛店开发区辖葛店镇。 鄂州市是全国著名的“百湖之市”、“鱼米之乡”,是中国佛教净土宗的发源地、驰名中外的“武昌鱼的故乡”,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是武汉城市圈“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鄂州市位于湖北省东部,长江中游南岸,地处东经114°32′―115°05′,北纬30°00′―30°06′,西接“九省通衢”的武汉,东连“矿冶之城”黄石,北与革命老区黄冈地区隔江相望,南同咸宁地区濒湖毗邻。 鄂州全市总面积1504平方公里,整个版图轮廓呈“三叶型”,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中间低平;最高点为四峰山,海拔485.8米,最低点为梁子湖,海拔11.7米。 鄂州市境内有大小湖泊133个,水域面积65万亩,是中国著名的“百湖之市”和“鱼米之乡”。其梁子湖为全国十大名湖之一,方圆300多平方公里。 鄂州历史悠久,自春秋战国以来,始为东楚首府,继为鄂邑、鄂郡、鄂县,其间两度为帝王都城。三国时期,东吴立国60年,鄂州作为其国都和陪都,其先后达45年之久,与建邺(今南京市)并称“东都”和“西都”。两晋迄于宋辽,鄂州时为郡治,时为州府,始终是长江沿岸的政治和军事重镇。在历史上,鄂州是鄂东南的重要商埠,亦是这一区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更多>> 鄂州市历史

    鄂州是湖北省中等城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东连黄石,西接武汉,南与江夏、大冶毗邻,北与黄州隔江相望。1991年6月3日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鄂州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在古代作为一级行政中心武昌郡,曾是“左控肥(合肥)庐(九江),右连樊(襄樊)汉(武汉),捍御上流,西藩建康(南京)”(《武昌县志》)的战略要冲,是兵家必争之地。鄂州在三国之前称“鄂”,孙权来鄂后改为“武昌”,民国改为“鄂城”,1983年改称“鄂州”。全市总面积1504平方公里,整个版图轮廓呈“三叶型”。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中间低平;最高点“四峰山”海拔485.8米,最低点梁子湖的“梁子湖”,海拔11.7米。境内拥有大小湖泊133个,水域面积65万亩,是著名的“百湖之市”、“鱼米之乡”。其中,全国十大名湖之一的梁子湖方圆300多平方公里,湖中有岛,岛中有湖。 鄂州历史悠久,自春秋战国以来,始为东楚首府,继为鄂邑、鄂郡、鄂县,其间曾两度成为帝王的都城。在历史上,即是鄂东南的重要商埠,亦是这一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三国时期,东吴立国60年,鄂州作为其国都和陪都,先后达45年之久,与南京(古称“建业”)并称“东都”、“西都”。两晋迄于宋辽,鄂州时为郡治,时为州府,始终是长江沿岸的政治和军事重镇。历史上春秋战国和三国六朝时期,曾两度辉煌,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上都曾繁荣一时,留下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址和遗物 周中期,在长江中游南岸的梁子湖畔,出现鄂侯国的一大片领地,后来史学家称之为“东鄂”。东鄂的政治经济中心,就是现在的鄂州市境。鄂州市有近3000年的建制沿革史。但是,见之于史籍的最早的“鄂”地,比东鄂的建立还要早上千年,而且相传与东鄂有历史渊源。这样算来,真可说是“鄂”史悠悠4000年了。

更多>> 鄂州市地理环境

    鄂州市位于湖北省东部,长江中游南岸。西邻武汉,东接黄石,北望黄冈。鄂州居中独厚,北距首都北京、东距上海、西距重庆、南距广州均在1000公里左右。 鄂州市位于湖北省的东部,长江中游南岸。地处东经114°32′-115°05′,北纬30°00′-30°06′。西接“九省通衢”武汉,东连“矿冶之城”黄石,北与黄冈地区隔江相望,南同咸宁地区濒湖毗邻。这里曾为三国吴王故都,又是历史文化名城。全市总面积1504平方公里,整个版图轮廓呈“三叶型”。 全市总面积159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01万公顷。 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中间低平;最高点“四峰山”海拔485.8米,最低点梁子湖的“梁子湖”,海拔11.7米。境内拥有大小湖泊133个,水域面积65万亩,是著名的“百湖之市”、“鱼米之乡”。其中,全国十大名湖之一的梁子湖方圆300多平方公里,湖中有岛,岛中有湖。 鄂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过渡区,平均气温17℃,无霜期268至272天,平均降水量1200至1500毫米,年日照时数为2038至2083小时。 鄂州资源丰富,物产富饶,素有“鄂东聚宝盆”的美称。境内铁矿石探明储量居湖北省第二位,膨润土、珍珠岩等31种非金属矿探明储量居全省之首。

更多>> 鄂州市金融休闲

    鄂州投资环境优越。1985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鄂州为乙类对外开放城市。1988年,湖北省为扩大对外开放,实施“在中部崛起”的发展战略,批准鄂州为全省的“经济改革开放试验区”。鄂州是湖北省对外开放的窗口,是国家确定的开放城市和对外开放口岸,是湖北省唯一的“经济改革开放试验区”,湖北省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全国二十佳开发区之一,湖北省红莲湖旅游度假区、花湖民营开发区已具有一定规模。近300多个中外合资项目已在这片沃土上生根、开花、结果,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这里建立了经济技术文化关系。 1990年,省政府又把“湖北省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放在鄂州市葛店镇。因此,鄂州实际上成为湖北省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对外开放几年来,鄂州紧紧抓住“两区”建设的有利机遇,积极扩大开放引进,先后同美国、日本等十几个国家以及台湾、香港等地区建立子广泛的经济、技术、贸易和文化交流联系,与美国俄亥俄州玛瑞塔市和日本三条市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大批外商和港澳台商纷纷来鄂州投资,“三资”企业逐年增加,外向型经济比重也日趋增大。鄂州矿藏资源丰富,发展冶金、机械、建材等产业具有良好的物质基础。从已探明的地质资料看,计有铁、铜、钴、金、银等金属矿数十种和沸石、膨润土、珍珠岩石等非金属矿30余种,其中尤以铁、铅矿藏储量大、品质好。早在3000多年前,鄂州先民就大规模地开发地下矿藏,并发展了冶炼事业,史称“冶石为器,千炉齐设”。三国时期,鄂州的金属采炼、瓷器制造、铜镜加工和造船业就相当发达,是长江中游著名的矿冶古城和手工业中心,又是“古铜镜之乡”。闻名于世的“铜绿山矿冶遗址”实际上就是鄂州先民的杰作。宋乾德5年(公元967年)割武昌三乡置大冶县,将今黄石、大冶一带都划了出去,矿产资源亦随之划去不少,但在这方面仍有优势。

更多>> 鄂州市文化教育

    鄂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孕育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如鄂州民间故事歌谣、鄂州牌子锣、樊口硪歌、葛店虾灯、塘角头“活马子”、鄂州玉连环、鄂州花样剪纸、泽林旱龙舟、嵩山百节龙等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其中,牌子锣、花样剪纸(雕花剪纸)被列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相传屈原从楚国京城郢都被贬,流放途中乘船至鄂(今鄂州)。其间,他几次亲临泽林。屈原对生活在沼泽丛林之中的泽林人民的困苦十分同情。在探视中,他安慰贫苦百姓,鼓励他们抗天灾,并传授避瘟疫良方。泽林人民对这位于忧国忧民的忠直贤臣和爱国诗人深情敬意,每次见面都是难舍难分,遂与屈原结下了不解之缘。屈原离开鄂州前,特到泽林与群众告别。乡亲们到村头河边抹泪相送。其后屈原在湖南汩罗马尼亚怀石投洒,以身报国,其噩耗传至泽林已是五月十五日。泽林群众悲痛不已,纷纷到与屈原分别的泽林咀河边,扎制茅船,意为漂流到汩罗江去救屈原,并向河里洒黄酒,抛饭菜,祈求鱼、虫别伤屈原身躯。千百年来,虽然时代变迁,泽林纪念屈原的日期定在农历五月十五至五月十八从未改变。随着生活的改善,泽林人不断增加新的纪念内容,直至发展到每年扎制旱龙舟替代茅船“祭游”以寄托哀思。“文革”之中,这一纪念形式停办。1993年,泽林这种以纪念屈原对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民俗活动得到了各级政府和文化部门的肯定与支持,泽林人遂恢复和发展了游旱龙舟、唱会戏、赋诗作文、办书画展等多种纪念形式,一是怀念屈原,二是祈福。泽林人纪念屈原以“旱龙舟”为主要载体。时至今天,旱龙舟的主题思想,龙船、人物的巧妙选用和布局,以及精美逼真的形象制作,真可谓堪称一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