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吧地图

更多>> 华容区概述

    华容区位于鄂州市西部,长江中下游南岸。地处东经114度30秒至115度05秒,北纬30`度至30度36秒。东连市区,北与黄冈市团风县、武汉市新洲县隔江相望,西与武汉市洪山区接壤,南与鄂州市长港农场为邻。全区总面积386.5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25.7%。华容区地势以丘陵为主,西北部为垄岗平原,东南部多湖泊。华容区属典型的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7摄氏度,极端最低气温-12.4摄氏度,极端最高气温40.7摄氏度。无霜期年均266天,年降水量1315毫米。历年积雪最深为23厘米。年平均日照射时数 1995小时。主要灾害性天气有春季的“倒春寒”、低温连雨、大暴雨、龙卷风和盛夏初秋季节的伏秋连旱。水上风光:武四湖、上鸭儿湖、红莲湖等水上旅游发展迅速。蒲团新石器遗址:从蒲团吴家大塆发掘出的新石器时代的石斧等文物保存完好。和尚山遗址:系新石器时代的村落遗址,面积25000平方米,出土了石器、陶器及皮蛋壳、彩陶片等实物标本。在华容镇熊咀村境内的高家老屋,上面有大量的杉木和古、现代纹,保存较好,属省级文物。觉华寺:位于华容城区北部,唐太宗南征途经华容,身患背花,夜宿禅林寺。该寺僧人慧光用鑫藤白鼠蒸水为其敷洗疗毒,不久即愈。次年,唐太宗御赐重建禅林寺,改禅林寺为觉华寺,扩建庙宇四十八幢,规模宏大,甚是雄伟。明末,闯王李自成兴兵战败于鄂省,卸甲南撤,后率部东突,夜宿觉华寺。明军追至无所获,遂火烧寺院,后仅存东狱、觉华两寺。华容区主要革命纪念地有毛主席视察临江纪念堂、彭楚藩烈士祠、刘伯垂烈士纪念馆、夏家榜烈士总馆。

更多>> 华容区历史

    春秋时为楚国境域,战国时属楚黔中地。秦昭襄王三十年(前277),置黔中郡,县境为秦黔中郡地。 西汉高帝六年(前201),改黔中郡为武陵郡,并置孱陵县,县境归武陵郡孱陵县管辖。 新莽始建国元年(9),改武陵郡为建平郡,改孱陵县为孱陵县,县境随之属建平郡孱陆县。 东汉建武年间(25~56),复西汉旧地名,县境仍属武陵郡孱陵县。 三国时期,吴大将吕蒙于建安二十四年(219)邻南郡太守,徒治公安城,孱陵县改属南郡, 县境为吴南郡孱陵县地。 西晋太康元年(280),杜预定荆州,改南郡江南部分为南平郡,分孱陵县置南安县(见水经注、旧唐书?地理志;宋书?州郡志则谓分江安立),属南平郡,此为华容建县之始。东晋,仍为南平郡属县。南朝宋永初三年(422),改南安县为安南县,隶南平内史。齐承宋制,仍名安南,属南平郡。 梁武帝天监二年(503),立南安郡,不久,废郡,仍为安南县,属南平郡。梁敬帝时(555~557) 又立南安湘鄂,邻安南和今湖北石首2县。南朝陈废南安湘鄂,安南县仍属南平郡(见隋书?地理志 及东晋南北朝舆地表)。 隋代初沿用陈名。开皇十八年(598)改安南县为华容县,移属巴陵郡,炀帝大业初,巴陵郡改称罗州,县境属罗州。大业三年(607)废州为郡,改罗州为巴陵郡,华容县复属巴陵郡。 唐垂拱二年(686),改华容县为容城县,中宗神龙二年(706),复名华容县。武德四年(621)废巴陵郡置巴州,武德六年改巴州为岳州,天宝元年(742)又改岳州为巴陵郡,朝元元年(758)复称岳州。或州、或郡,华容均为其属县。 五代期间,华容县属岳州。 宋乾德元年(963),岳州归于宋,称岳州巴陵郡。宣和元年(1119),以岳州为岳阳军。 绍兴二十五年(1155)改岳州为纯州,岳阳军为华容军。绍兴三十一年(1161)复改纯州为岳州。此间,华容县均属其统辖。 元到元十四年(1277),改岳州为岳州路总管府,华容县属岳州路。 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置湖广布政使司,改岳州路为岳州府,华容县属岳州府。 清康熙三年(1664),设湖南承宣布政使司,县境属湖南布政使司岳常澧道岳州府。 中华民国2年(1913),华容县属湖南省岳常澧道,3年,废府存道、县,岳常澧道改名为武陵道,华容属之。5年,裁撤武陵道,华容划归湘江道。11年,废道,县境直隶湖南省。26年,全省设立9个行政督察专员公置,华容属第2督察区。29年4月,全省划为10个行政督察区,华容属第4区。 1949年8月,湖南和平解放,全省分设10个专员公置(专区),华容划属常德专区。 1962年12月,恢复益阳专员公置,华容改属益阳专区。1964年9月,设立岳阳专员公置,华容划归岳阳地区。1986年1月,撤销岳阳地区行政公置,实行市管县新体制,华容属岳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