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吧地图

更多>> 洋县概述

    洋县位于汉中盆地东部,东西长92.8公里,南北宽72.7公里,总面积3206平方公里,山丘川比例为7:2:1。全县有耕地面积45.2万亩;其中,吨粮田7万亩,双千田9万亩,水田22万亩。境内最高海拔3701采,最低389米,地形东北高陡,南部低缓,中部低平的阶梯状地理特点。 地处北亚热带向暖湿带的过渡气候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5摄氏度,平均日照时数1825小时,无霜期238天。全县辖16个镇、15个乡、5个办事处、4个居民委员委、368小行政村、2496个村民小组。全县粮食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等416种,有油菜、芝麻、烤摘等经济作物60余种;中药材有天麻、黄连、杜仲、枣皮、茯苓、西洋参、黄姜等 469种。以红松、马尾松、冷杉、桦栎等为主的林木321种,林地面积196848公顷。林木覆盖率为61.4%,木材蓄积量约847.5万立方米。誉为 “泰洋四宝”的朱鹮、大熊猫、金丝猴、羚牛被列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土特产品以名贵“三珍”(黑米、香米、寸米)闻名,有木耳、香菇、大蒜、绞股蓝、龙须草等60多种,其中龙须草面积18万亩,年产量1.7万吨.为全国十大龙须草基地之首。矿藏储量丰富,据初步勘测,钒钛磁铁矿 4个,储量4280.9万吨;砂金沿汉江两岸分布,储量较多的有4个矿床,约282公斤;硫铁3.75万吨,石膏2800万吨;石英100万吨;石墨 1000万吨;膨润土5000万吨;石灰石90亿吨。水资源丰富,汉江自西向东横贯全县,在县境内流径87公里,流域面积在Z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就有 43条,有江河面积2675亩,塘库面积10653亩。地表水年径流量13.8亿立方米,地下水总储量4.5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33万千瓦。洋县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全县保留历史文物和革命文物396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个,蔡伦墓、舍利塔、良马寺觉皇殿、智果寺藏经楼、红25军司令部遗址等名胜古迹闻名省内外。

更多>> 洋县历史

    洋县是人类活动较早的地区之一.距今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已有先民在这里定居.古属梁、雍之域.晋以前为城固县辖地.西晋泰始三年(267年),始在境内置兴道县、黄金县。 其后,时局多变,郡县频设。唐乾元元 年(758年)起为洋州州治所在地。明洪武三年(1370年)改洋州为洋县。中华民国2年(1913年),县地属汉中道,17年(1928年)撤道,行省、县制,洋县录属陕西省政府。1931年8月,成立了中共洋县地下县委,机关驻地在洋县中学。1949年12月4日,中共洋县地下党组织紧密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五十七师由安康西进部队,胜利解放洋县,14日,宣告中共洋县委员会、洋县人民政府正式成立。直至1961年9月,县域前后共有七次变动,之后迄今,县域再无变更。自解放以来,一直是汉中市(地区)的属县。

更多>> 洋县地理环境

    土地资源 2002年底,洋县土地总面积4796297.3亩,其中农用地 4413671.4亩,占总面积的92.02%;建设用地 146878.6亩,占总面积的3.06%;未利用地 235747.3亩,占总面积的4.92%。农用地中耕地621671.8亩,占14.09%;园地7676.4亩,占1.08;林地3505931.6亩,占79.43%;牧草地139797.9亩,占3.17%;其它农用地98593.7亩,占2.23%。建设用地中交通运输用地11925.6亩,占8.12%;水利设施用地18094.1亩,占 12.32%;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 116858.9亩,占 79.56%。 2003年比2002年,灌溉水田减少了685.2亩,望天田和旱地减少了19357.1亩,耕地面积共减少了20042.6亩,园地面积减少了455.3亩,林地面积增加了23836.2亩,牧草地和其他农用地减少了260多亩,年末农用地总面积4416741.6亩,比上年增加了3070.2亩;建设用地147375.7亩,增加了497.1亩;未利用地232180亩,减少了3567.3亩。 【水力资源】洋县有江河面积2675亩,塘库面积10653亩。地表水年径流量13.8亿立方米,地下水总储量4.5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36.44万千瓦,可开发装机容量15万千瓦。 矿产资源 洋县矿产资源较丰富,现已探明的矿产16种。钒钛磁铁矿总储量4507.3万吨,膨润土5711.6万吨,石墨1000万吨,石英100万吨,石膏2815.7吨,石灰石90亿吨,粘土2503.3万吨,沙金约282公斤,还有铜矿、硫铁矿、矽线石、长石、稀土、电气石、熔炼水晶、花岗石、大理石等。 植物资源洋县境内植物品种繁多。有铁杉、冷杉、红豆杉、银杏、香樟等乔木树种72科152属321种,活立木蓄积量1689.5万立方米,其中用材林929万立方米,年生长量约36.8万立方米。有天麻、杜仲、厚朴、枣皮、黄姜、绞股蓝等中药材469种,其中2002年发展中药材8.2万亩,2003年发展中药材4.4万亩。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油菜为主,其次有玉米、黄豆、蚕豆、高粱、大麦、芝麻、花生和薯类等。 动物资源 境内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有兽类20多种,鸟类30余种,两栖爬行动物10多种,鱼类15种,昆虫类30余种。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有:朱鹮(红鹤)、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扭角羚)、金钱豹、白冠长尾雉等6种。尤以世界珍禽——朱鹮,闻名全球。1981年5月曾在本县四郎乡金家河、八里关乡姚家沟首次发现,当时仅7只,止2003年底,朱鹮种群数已超过400只。二级保护动物11种,有:狗熊(黑熊)、鬣羚(苏门羚、明鬃羊)、猕猴、岩羊(石羊)、灵猫(大灵猫、九节狸)、水獭、大鲵(娃娃鱼)、锦鸡(金鸡)、红腹角雉(野鸡)、长耳鸮(猫头鹰)、雀鹰(鹞)。 旅游资源 洋县地处汉江之滨,青山碧水,风景秀丽。境内可开发的旅游项目繁多,现已对外开放的旅游景点有:世界珍禽朱鹮生态园游览??,金碧辉煌的智果寺藏经楼,松青竹茂、四季如春的石关青武山(青山观浏览区),群峰竞秀、层峦叠翠的华阳森林公园(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古朴雄伟、结构精美的开明寺塔。傥滨公园正在筹建之中,还有风光旖旎的两角山、金鸡山,“宫殿锁烟霞,流泉万壑幽”的丰都山,“雷向江中驱乱石,水从天上倒狂澜”的黄金峡奇观等待开发的生态休闲旅游项目和自然风光旅游项目。 地方特产 黑米,洋县种植黑稻米,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自西汉汉武帝时代开始,直到清朝末年,洋县黑米均是向帝王进献的贡米。 洋县黑米色泽乌黑,内质色白,煮成粥为深棕色,味道浓香,营养价值甚高。据1981年陕西省粮油检测站化验分析:黑米含蛋白质8.5%,比普通大米高1.7%;含赖氨酸等8种氨基酸,比普通大米高15%。另据商业部有关部门化验分析:黑米每百克内含维生素B10.21mg,B20.16mg,含脂肪2.8%,另外含磷、钙、铁、锌等无机成分也比较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