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吧地图

更多>> 布拖县概述

    布拖县位于四川凉山自治州东南部,幅员面积1685平方公里,总人口13.8万,其中彝族人口13万,占94%,是以彝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县。境内山川壮丽,风光秀美,资源富集。有耕地31万亩,林地84万亩,草地118万亩,宜农宜牧。主产玉米、土豆、荞子、燕麦等粮食作物。布拖民风古朴纯厚,彝族人民热情好客,每年七月,县上都要举办以彝族选美、斗牛、斗羊、赛马等为主要内容的彝族火把节,身着节目盛装的彝族人民,在火里欢呼、在火里跳跃、在火里歌舞,展示古朴的彝族风情和传统彝族文化,这里的火把节因古朴、原始而闻名遐迩,享誉海内外,被人们称作火把之乡。布拖县位于凉山州东部,西距州府西昌114公里,属半农半牧的彝族聚居国定贫困县。全县辖:特木里镇、龙潭镇、拖觉镇、木尔乡、九都乡、拉达乡、乌科乡、沙洛乡、洛古乡、补尔乡、觉撒乡、美撒乡、拉果乡、乌依乡、浪珠乡、包谷坪乡、合井乡、罗家坪乡、牛角湾乡、补洛乡、火烈乡、乐安乡、四棵乡、地洛乡、峨里坪乡、瓦都乡、采哈乡、委只洛乡、基只乡、联补乡等5个片区、3个镇、27个乡、189个村、1002个村民小组、1个居民委员会。布拖是大凉山彝族阿都聚居的腹心地带,昔为土司属地,其历史极为悠久,远在两汉时期到齐梁时代,布拖与昭觉、金阳等同属越西郡管辖;到唐代,布拖系阿都部地管辖;元时置建昌路属建昌路里州辖;明代布拖为云南所辖,隶属建昌卫军民指挥使司里州,清初改土归流,乾隆30年,御封凉山四大土司,布拖归阿都土司辖,宣统年间 ,改归西昌辖。1953年初建立西康省凉山彝族自治区布拖办事处,1955年成立布拖县。布拖是彝族传统文化保存最完善的地方,是彝族火把节的发源地,是“彝族火把文化之乡”,素有“火把圣地”、“火把之乡”的美称。布拖的火把节具有悠久的历史,以其独特的风格、浓厚、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而闻名遐尔,享誉国内外。布拖的火把节,民风古朴、气氛浓郁,蕴含着浓厚的民族文化底蕴,至今保留着原汁原味的民间火把节而受到中外游客的青睬。布拖是阿都文化的核心,彝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4%以上,阿都地区的所地语言系彝语北部方言古语;服饰文化保留得最为完整,是彝族服饰的“银饰之乡”。文化艺术丰富多彩,是彝族哲理诗《玛木特衣》的发详地;至今还流传着古老而纯朴的口弦艺术、月琴艺术、锁呐艺术、朵洛荷艺术等,其中,最具阿都特色的民间传统文艺有口弦、阿都高腔和朵洛荷。

更多>> 布拖县历史

    布拖为彝语“布特”之译音。“布”指刺猬,“特”指松树。1952年设布拖县。1960年撤县。1962年复置。 2000年,布拖县辖3个镇、27个乡:特木里镇、龙潭镇、拖觉镇、木尔乡、九都乡、拉达乡、乌科乡、沙洛乡、洛古乡、补尔乡、觉撒乡、美撒乡、拉果乡、乌依乡、浪珠乡、包谷坪乡、合井乡、罗家坪乡、牛角湾乡、补洛乡、火烈乡、乐安乡、四棵乡、地洛乡、峨里坪乡、瓦都乡、采哈乡、委只洛乡、基只乡、联补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138604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特木里镇 20198 龙潭镇 6130 拖觉镇 10469 木尔乡 4994 九都乡 4924 拉达乡 3011 乌科乡 1775 沙洛乡 3482 洛古乡 2437 补尔乡 5665 觉撒乡 2696 美撒乡 3382 拉果乡 3276 乌依乡 2709 浪珠乡 1640 包谷坪乡 3541 合井乡 5500 罗家坪乡 3124 牛角湾乡 6074 补洛乡 3912 火烈乡 5453 乐安乡 6801 四棵乡 1758 地洛乡 8406 俄里坪乡 3467 瓦都乡 2139 采哈乡 2142 委只洛乡 2691 联补乡 3041 基只乡 37672004年,布拖县辖3个镇(特木里、拖觉、龙潭)、27个乡(补尔、觉撒、美撒、乌依、拉果、浪珠、沙洛、拉达、四棵、瓦都、基只、联补、乌科、木尔、洛古、补洛、火烈、地洛、合井、九都、乐安、采哈、牛角湾、罗家坪、包谷坪、委只洛、峨里坪)。

更多>> 布拖县地理环境

    幅员面积168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1.63万亩,林地84万亩。境内地形以山原为主,占总面积的89%,低山河谷占11%。最高海拔3891米,最低海拔535米,县城海拔2385米。年平均气温10.2oC,年降雨量1138毫米。总人口13.3万人。其中以彝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12.5万人,占总人口的94%,农业人口12.4万人,占93.2%,贫困人口3.423万人,占总人口的25.3%。 资源有以铅、锌、铁、石膏、铜为主的矿产资源和水能、草场等资源,现有草地110万亩,水能理论蕴藏量76.8万千瓦,可开发量21万千瓦。粮食作物以玉米、马铃薯、荞子、燕麦为主,经济作物有烤烟、花椒、水果、魔芋、附子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