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吧地图

更多>> 曲沃县概述

    曲沃,史称“天府雄风,三晋重地”,位于山西省中南部、临汾盆地南端。全县总面积 437.9平方公里,辖5镇2乡,158个行政村,194个自然村,人口 23万。境内有汾河自北向南蜿蜓 而下,浍河、滏河由东向西穿境而过;同蒲铁路、大运一级公路贯穿南北,侯月铁路、阳侯高速 公路并行东西。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便捷的交通条件,使曲沃既无北方边塞的彻骨之寒,又无南方 水乡的溽热潮湿,且为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区位优势。这里气候温和,四季 分明,年平均温度12.6℃,更兼水资源相对比较充足,早在1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此 繁衍生息,距今四千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就已开启了人类最早的农业文明,至春秋时代,已 有颇具规模的冶炼、铸造、纺织印染、制革制陶等手工业,商贸流通则更是出现了"金玉其车, 文错其服"的富商巨贾。 曲沃,乃“叔虞封唐之地,三晋发祥之端”。两千多年前,称雄中原的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便是以次为中心,建立起了长达一个半世纪的辉煌霸业。位于境内的曲村——天马遗址,起发 觉清理的9带19座晋侯及夫人墓,曾两度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并被列为20世纪中国100 项最重大考古发现之一。这一轰动世界的考古新发现,不仅确凿无疑地证实了曲沃即晋国的始封 地、晋国的都城——故绛所在地、晋国宗庙社稷所在地,而且破解了夏商周断代工程中西周列王 编年的课题。 曲沃,人文历史积淀丰厚,源远流长。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其中相当的篇幅 ,即产生于此。自宋至清,有据可查的进士就达百余人之多。其中卫周祚,历任康熙年间吏、户 、刑、工四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太子太师,曾主持修订了《大清律》;兵部尚书贾汉复,在河南 、陕西巡抚任上,纂修了《河南通志》《陕西通志》,补刻了《孟子》石经;明末清初三大思想 家之一、著名学者顾炎武,长期旅居曲沃东韩宜园,授业绛山书院,并在此完成了他的鸿篇巨著 《日志录》,留下了“天下兴亡,匹夫有则”的千古名句。 曲沃,自古以来,无论是农耕时代,还是资本主义萌芽时期,都以物阜民丰而著称,这也是 晋文化得以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明万历年间,邑人张士英引进烟草种植,此后,烟草业作 为曲沃的支柱产业,撑起曲沃经济的大半壁江山,在山西乃至中国北方独领风骚数百年。鼎盛时 期,烟草作坊达百余家,年产烟丝5000余吨,远销蒙古、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然而,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和半殖民地社会里,曲沃的经济仍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抵御自然 灾害的能力教差,统治者亦无能力真正解决民生问题。尤其是鸦片战争前后,鸦片输入、瘟疫流 行、蝗虫肆虐,特别是光绪年间的大旱,县内人口骤降,“十去其七”,社会经济几近崩溃。 新中国建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历届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励精图治、艰苦奋 斗,使曲沃的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1958年,县委、县政府全县之力,苦战三年, 建成了当时晋南地区最大的浍河水库,增加灌溉面积18亩,彻底改变了曲沃传统农业靠天吃饭的 局面;1990年,启动了平原绿化工程,一举达标;1995年,荣获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称号; 1996年,在全省率先实施“村村通”工程,全县所有的农村都通了三级油路;2001年,县委、县 政府立足于曲沃长远发展的大局,提出了“工业强县,城建活县,文化立县”的三大发展战略目 标,曲沃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步入了快车道。 2002年,被评为全国百家竞争力提升最快县。2005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GDP)达到32。56 亿元,是1998年的21.56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933元,县级财政收入达到30088万元,是1988 年的14.52倍。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县委、县政府致力解决三农问题,下大力气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园区经 济勃然兴起,相继建成了太子滩农业综合开发区、星海温泉大棚菜园区、北董三万亩大蒜园区、 周庄百万只蛋鸡养殖园区、文敬万头猪养殖园区、杨谈红枣园区等十大农业园区,农业生产进入 了现代化、规模化、商品化轨道。 城市建设成就辉煌。2002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按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对曲沃旧城进行了 彻底改造,先后完成了晋韩路城区段拓宽改造、大运路城区段拓宽改造、贡院街拓宽改造、南环 路翻新整修、城区农村连接巷硬化、东西南北大街改造、中心广场建设、体育场建设等几十处城 建工程。这些工程的实施,彻底改变了旧县城的落后面貌,极大地提升了县城的城市品位和综合 能力。 招商引资成效巨大。山西宇晋钢铁有限公司、曲沃县闽光焦化有限公司等一批大块头企业落 户曲沃,通才、立恒等一批民营性质的大型企业纷纷崛起,成为曲沃经济发展的支柱。到2005年 ,曲沃县规模以上企业(年产值500万元以上)已有35家。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围绕构建和谐曲沃,大力推进各项社会事业。教育工作,曲沃中学连年在省 市高考录取率排队中拔得头筹,2004年又顺利通过省级高中评估验收;曲沃二中申报全省农村示 范高中工作进展顺利,职业高中荣获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优秀学校称号。文化工作,县碗碗 腔剧团荣获第九届小梅花大赛金奖,县图书馆再次被评为国家级一级图书馆。卫生工作,本县 2004年被确定为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实现了城市居民最底生活金发放和动态化管理, 各项社会保障金发放率达到100%。2004年,本县被评为“全国综合治理模范县”,县委书记薛愿 兵到北京参加表彰会,受到了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更多>> 曲沃县历史

    曲沃为古晋都地。曲沃之名,始于西周初期。古晋国以绛山为宗,绛水(今沸泉)出绛山之南,沸涌而东,折向北经青玉峡,东流白石山,悬而为沃泉(今景明瀑布),九曲而北入于浍,萦回盘旋,西流入汾。取其曲,取其沃,得名曲沃。公元前745年,晋昭侯封成师(桓叔)于此,号“沃国”,历桓叔、庄伯、武公三世,公元前678年,武公灭晋自代,定都于此。公元前661年晋献公为世子申生筑城,亦名太子城,即今曲沃城。秦汉为绛县,东汉改绛邑县。北魏太和十一年(487)置曲沃县,县名自此历代无更改,当时县址设“曲沃古城”(今县城西南1千米处)。 1958年11月,由曲沃、新绛、汾城及乡宁县关王庙乡组建侯马市;1963年5月,恢复曲沃县,县政府驻侯马;1971年8月,析出5个公社建侯马市,曲沃县与侯马分置,县址迁回新城。(出处) 曲沃县辖:城关镇、高显镇、史村镇、曲村镇、杨谈乡、里村乡、西常乡、下裴乡、北董乡、苏村乡、安居乡。 2000年,曲沃县总人口222391人,各乡镇人口: 城关镇 33767 史村镇 21585 曲村镇 24380 高显镇 14940 里村镇 18414 苏村乡 17014 下裴乡 14959 北董乡 21366 西常乡 20157 杨谈乡 23643 安居乡 12166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曲沃县辖5镇、2乡:乐昌镇、高显镇、史村镇、曲村镇、里村镇、杨淡乡、北董乡。共158个行政村。

更多>> 曲沃县文化教育

    县内里村西沟遗址,同闻名于世的丁村遗址同属一个文化层,证实先民远在1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已在此繁衍生息,劳动创造。如今, 南林吏村一株古老的银杏树,虽历尽沧桑,仍枝叶繁茂,超脱升腾,以植物圈“活化石”之称,留下了历史遗迹。曲沃人民忠厚温顺,谦恭礼让,勤劳俭朴,耕读传家。生之于斯,长之于斯,世世代代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着物质与精神财富。 曲沃乃“天府雄风、三晋重地”。这里的山、河、平原,风物宜人的自然环境,成为2800年前晋国建都的条件。武公据之以兴晋,文公依之而称霸,出现了“晋国天下莫强焉”的升平景象。作为晋国古都的曲沃, 当时的农业已种植小麦、大豆和谷子, 使用铁铲、铁犁和耕牛。手工业有冶炼铸造,纺织印染、制革制陶等。商业出现了“金玉其车、文错其服”的富商巨贾。晋国的昌盛本来该给曲沃经济发展带来有利的影响。 然而, 沧海桑田, 随着政治中心的转移, 曲沃自北魏太和十一年(公元487年)建县;在封建制度的束缚和频繁的战争中走过了漫长的1400余年。 历史给予了一个偶然的机遇,曲沃人民驾驭了这一机遇。明万历年间,县人张士英从福建引进烟草种子及栽培技术,经逐步种植推广,全县植烟面积最多时达17万余亩,约占耕地面积的27%,年产烟叶7 000余吨。旱烟作坊随着烟单种植也应运而生,多达百家,年产烟丝5 000余吨。其质甲于三晋,驰名中外,曾远销蒙古的乌兰巴托, 苏联的莫斯科、西伯利亚等地。一业兴而百业荣。清代中叶,县内商贾云集,店铺林立,座商几近千家,其中票号、钱庄有72家, 同与旱烟共兴衰。烟草种植与早烟生产成为曲沃经济命脉的支柱。随着时间的推移。旱烟加工渐次让位于卷烟生产,在此转折关头,由于烟农未能熟练地掌握烤烟叶的技术, 经济效益不高,致使烟草种植处于萧条地位。 近百年来, 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至解放前夕, 曲沃经济已濒临崩溃。 “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流去”。新中国诞生后,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曲沃经济发展进入一个全面振兴的新时期,建国40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远远超过了数千年的历史进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