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吧地图

更多>> 双峰县概述

    双峰县地形轮廓为东部中低山环绕,南境低山连绵,西端山地崛起,北部丘陵起伏,中部岗盆宽广。县境山脉走向分为西北,东南两支。海拔最高点818.8米,位于紫峰山仙女殿,最低点海拔64米,位于县东北涟、测水汇合处的江口河谷。境内地貌形态复杂,呈四周山丘崛起、中部岗平相间的立体轮廓;类型多样,呈山地连片、岗丘交错、平地绵展的组合;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大体分为五区,即西部山地区,中部风盆区,北部丘陵区、东南及东北山地区。双峰县位于湘资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处,是湘江二、三级支流上游。境内分两大水系,以九峰山、牛立寨、紫云山、白石峰为分水岭,将流经我县的涟水、测水、涓水分为东西两大水系。全境共有长5公里的河流49条,总长655.6公里。其中涟水水系42条,流域面积1503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87.6%;涓水水系7条,流域面积203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11.85%;其余0.55%为蒸水水系。县内主要河流测水,为涟水的一级支流,从青树坪镇旺村入境,流经侧石桥、湄水桥、永丰、湾头、街埠头,于江口汇入涟水,全长105公里,境内流程65.2公里,流域面积1347.3平方公里,平均坡降0.89‰,多年平均流量2819立方米/秒。双峰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寒潮频繁,气温变化剧烈;夏季暑热期长,伏旱明显;前秋干旱频繁,后秋天气多变;冬季严寒期短,阴睛少雨天多。全县年平均气温17.0℃,年降水量1200至1350毫米,年日照1500至1600小时,无霜期260至300天。全县多年平均降水量21.75亿立方米,地表径流9.116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容水量2.627亿立方米,地下水储量1.3亿立方米。双峰县生物资源比较丰富。常见的农作物及茶果资源有34科84属1700多个品种;养殖业动物资源有家畜家禽两大类100多种:水产养殖资源有60多种;全县森林资源有128科820余种,乡土树种43科14种,尚存古老、稀有、珍贵树种20余种。境内矿产资源种类较多,分布广。已查明的有27个矿种,99个矿点,其中金属矿有黄金、铅锌、钨钼、锑钼、铁、矾、铜等;非金属矿有煤、石膏、黄铁、大理石、花岗岩、陶瓷土、耐火粘土、碳、磷、钾、重晶石、硅石等。位于全省前10位的矿产有:石膏、大理石、黄铁、煤、耐火粘土、黄铁矿等。

更多>> 双峰县历史

    1951年析自湘乡县,以县境内有两座山峰相对耸立而得名。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置湘南县,今双峰境域属之,隶长沙郡。 高帝五年(前202),置连道,双峰境域分属连道、湘南县,连道、湘南同属长沙国。 光武帝建武初,从湘南县析置湘乡县,双峰境域部分地属湘乡,隶荆州零陵郡;部分地属连道,隶荆州长沙郡。 吴会稽王太平二年(257),置衡阳郡,湘乡、连道皆属之。 宋武帝永初年间(420~422),连道并入湘乡,双峰全境属之。 文帝开皇九年(589),湘乡并入衡山县,隶湘州。 高祖武德四年(621),从衡山县析出,复置湘乡县,属潭州长沙郡。 后梁太祖开平元年(907),湘乡县属楚国长沙府。太祖乾德元年(963),湘乡复属潭州。成宗元贞元年(1295),湘乡民至万户升为州,属湖广行省潭州路。文宗天历二年(1329),潭州路改为天临路。 太祖洪武二年(1369),湘乡州复为县,属潭州府,知县招抚流亡,相继垦复荒田8000余亩。3年后,改潭州府为长沙府。 顺治十一年(1654),永丰设湘邵驿站,康熙十八年(1679)撤。 圣祖康熙三十年(1691),境内牌头、测水、青石、铜铃、永丰、茅栗、吴湾、黄田、武障、油榨、界牌设铺司。咸丰四年(1854)撤,两年后复设。 乾隆三年(1738),县丞胡澍驻永丰,始建县丞署。 宣统三年(1911),九月一日(10月22日),中里团防局曾惠伯响应武昌起义,率团勇戟县丞署,县丞王友义出走芭坪,结束了清廷在永丰的统治。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月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一军一二三师的的一个团解放永丰。5日,双峰全境解放。同月,湘乡县各区相继成立中共区委会、区人民政府。双峰境内三个区机关所在地是:三区永丰镇、六区金溪大塘、七区青树坪。 1951年8月,按湖南省人民政府通知,划出湘乡县的三、六、七区建立双峰县,属益阳专区,县城设永丰镇。 1952年11月20日,双峰县改属邵阳专区。 1977年9月,邵阳地区析为邵阳、涟源两地区。双峰县属涟源地区。 1982年,涟源地区更名为娄底地区,双峰隶属娄底地区。 1999年7月,娄底地区撤地设市,双峰隶属娄底市。

更多>> 双峰县地理环境

    双峰县境域地貌形态呈四周山丘崛起、中部岗平相间的立体轮廓,地貌类型呈山地连片、岗丘交错、平地绵展的组合。 (1)四周山丘环绕,中部岗盆宽广。县境东部、东南及东北群山连绵起伏,西部有猪婆山及山斗的台升地带,北部丘岗起伏。全县最高是东部紫云山的仙女殿,最低点是东北涟、测水汇合处的江口河谷,高差754.8米。 (2)海拔较低,地势平缓。境内海拔300米以下的土地面积占88.2%,坡度30度以下的占80.5%,其中20度以下的占68%。地势基本平缓。 山丘岗平俱全,组合较为均衡。本县地貌成因有堆积、侵蚀溶蚀和侵蚀3个类型,按形态分有: 平原:面积409.1平方公里,占23.9%,主要分布在中部、北部、西南部丘岗之间。 岗地:面积340.9平方公里,占19.9%,属侵蚀溶蚀地貌,由泥灰岩、泥质灰岩,花岗岩、页岩组成,主要分布在西北,南部边缘及东南群山之间。 丘陵:面积484.9平方公里,占28.4%,属侵蚀溶蚀地貌,由沙岩、灰岩、变质岩、花岗岩、页岩组成,主要分布在西北、南部边缘及东南群山之间。 山地:面积447.4平方公里,占26.1%,主要分布于东南、东北部,由东南向东北延伸,组成该县东部的群山地带。 双峰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寒潮频繁,气温变化剧烈;夏季暑热期长,伏旱明显;前秋干旱频繁,后秋天气多变;冬季严寒期短,阴睛少雨天多。全县年平均气温17.0℃,年降水量1200至1350毫米,年日照1500至1600小时,无霜期260至300天。全县多年平均降水量21.75亿立方米,地表径流9.116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容水量2.627亿立方米,地下水储量1.3亿立方米。 双峰县生物资源比较丰富。常见的农作物及茶果资源有34科84属1700多个品种;养殖业动物资源有家畜家禽两大类100多种:水产养殖资源有60多种;全县森林资源有128科820余种,乡土树种43科14种,尚存古老、稀有、珍贵树种20余种。 境内矿产资源种类较多,分布广。已查明的有27个矿种,99个矿点,其中金属矿有黄金、铅锌、钨钼、锑钼、铁、矾、铜等;非金属矿有煤、石膏、黄铁、大理石、花岗岩、陶瓷土、耐火粘土、碳、磷、钾、重晶石、硅石等。位于全省前10位的矿产有:石膏、大理石、黄铁、煤、耐火粘土、黄铁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