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蓬安县概述
蓬安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南充市中部偏东,嘉陵江中游,地处东径106°10′—106°41′,北纬30°44′—31°17′之间,属四川盆地川中丘陵区,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与营山、渠县、广安、高坪、顺庆、南充、仪陇接壤,东出达川通湖北,南进广安达重庆,西经顺庆进成都,北上巴中出秦川。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也是汉代政治家、辞赋家司马相如的故乡。幅员面积1334平方公里,辖7个区,46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598个行政村,23个街道居委会,4859个社,总人口68.5万(农业人口60.4万,城镇人口8.1万,耕地面积54万亩(田28.6万亩,土25.4万亩)。县城建成区面积8.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万人。交通便捷,南离南充仅60多公里,东南距广安市仅102公里,达成铁路、国道318线和省道仪北路,南渠路穿境而过,嘉陵江大桥雄跨两岸,89公里嘉陵江航段四季通航,全县已经形成东西贯通、南北交错的交通网络,同时,我们加快蓬高一级公路建设进度,即将融入南充“半小时经济圈”、成渝“两小时经济圈”。县内通讯发达,程控电话、移动电话、互联网已进入寻常百姓家。“中国锦橙第一县”网站广为人们喜闻乐见。市政功能日益完善,县城建设快速推进,占地5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已具雏形,水、电、气、视、讯、路通畅,紧靠县城火车客货站,是投资经商办企业的理想场所;县城东片规划了5平方公里的商住小区,地势地坦,基础完善,是投资经营和房地产开发的黄金口岸;城市绿化、亮化、美化品位较高,市级文明卫生县城顺利达标,山、水、园、林精品小城市独具特色。科技工作得到加强,成功创建为省级科技工作先进县和省级科普示范县,科技信息网络已通向农村,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8%;全县有各类学校506 所,省级校风示范学校2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教育质量稳步提高,高考上线率连续四年名列全市前茅;计划生育成效显著,连续五年获市上表彰;广电事业快速发展,有线电视已实现村村通,可收视42套电视节目;失业救济、养老保险大力实施,低保扩面进展顺利,医疗保险全面启动,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健全;巩固和完善了县乡村三级卫生保健网络,县医院达到二等甲级医院。文化、体育等其他社会事业迈上新的台阶。
更多>> 蓬安县历史
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孕育了五千年的蓬安,蓬安的历史源远流长,约从公元前七世纪起,蓬安属巴国地。周显王四十年(公元前329年),秦灭巴国后属郡;惠文王更元后九年(公元前316年),属巴郡阆中县。 南朝梁时,县境始置县,北部为大寅(后改名蓬池),南部为相如。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北周所置蓬州由安固(今营山境)徒大寅,南宋淳祜(1241—1252)间,徒治今河舒镇燕山寨,元至元十五年(1278),再徒至相如,至元二十年(1283)设立蓬池县。明太祖洪武(1368—1398)国,设相如县,直属蓬州。清世祖顺治七年(1650)蓬州改为不领县的县级散州。 民国2年(1913),废蓬州改名蓬安县。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由川北行署南充专区管辖(县城所在地为锦屏镇),1952年属四川省南充专区管辖,1968年为南充地区管辖县(县城所在地为周口镇),1993年起为南充市辖县。
更多>> 蓬安县地理环境
蓬安县土地面积为1332平方公里,折合为199.8万亩,其中耕地占39.62%,园地、林地、疏林草地占45.68%,水域占6.06%,城乡居民用地、工矿用地、交通用地等占5.2%;全境从西北至东南呈长条状,纵长横短,略似一条吐丝蚕。地貌以丘陵低山为主,浅丘带坝为辅,类型多样,平坝、台地、浅丘、深丘、低山、河谷兼而有之,适合于农业生产的立体布局。 蓬安县境里有大小溪河104条,总长600多公里。嘉陵江自县西北平头乡的古鸭滩进入县境,东流西弯,转山绕坝,蜿蜒流经16个乡(镇),由县西南猫儿溪流出县境,境内流程长达89公里,年过境水量220.2亿立方米。流域面积占全县幅员面积90%,嘉陵江上游兴建的马回电站栏河大坝享有“千里嘉陵第一坝”的美称。 蓬安县资源丰富,植被种类繁多,主要有楠木、香樟、泡桐、槐树、柏树、马尾松、慈竹、银杏、红豆等18种珍希树种。水稻、小麦、玉米、豆类、油菜、花生、蚕茧、烟草、黄麻、生姜、柑桔、桃、李、柚等闻名中华。蓬安县享有“中国锦橙第一县”、“南方制种大县”美誉,先后被国家、省列为商品粮大县以及柑桔、蚕茧、生猪、水产开发基地县,“石孔贡米”香飘华夏,“天府花生”畅销全国,“锦橙100号”风流曼谷,优质蚕丝留洋美日,江河养殖独领风骚。矿藏有砂金、锆石、氯化钾、井盐、芒硝、石膏、石油、钛铁、天然气等有待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