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吧地图

更多>>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概述

    县人民政府驻勐朗镇。邮编:665600。代码:530828。区号:0879。拼音:Lancang Lahuzu Zizhixian。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澜沧江以西,是典型的山区县。全县总人口454975人,总面积8807平方公里。 明代,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县境为孟连长官司(清代改为宣抚司)辖境。清代,又先后封委了大雅口土都司、芒海土守备、大山土守备、贤官募乃土把总、圈糯土千总以及上下勐允土把总军几个土司,县境成了各土司分治的局面。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清政府正式核准于谦糯设镇边直隶厅,隶云南省迤南道。民国2年(1913年),镇边直隶厅改为镇边县,民国4年(1915年)又改名为澜沧县。清末至民国初年,县境虽已有行政设置,但由于地处边疆,土司统治根深蒂固,基层仍控制在土司手里,政府办理政务均需依靠各土司。土司制度对稳定边疆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土司的残酷统治,也给各族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阻碍了社会的发展。民国年间推行区、乡、闾、邻制后,鉴于县内情况特殊,仍任用各地土司担任区、乡、闾、邻长。此后,随着国民党政权组织的不断完备和地主经济的发展,土司制度逐步趋于消亡。 1949年2月,中共地下党领导的武装解放了澜沧全境,并于4月成立澜沧专员公署。同年12月,撤销专员公署,仍恢复澜沧县。1950年6月,正式成立澜沧县人民政府。1953年4月7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澜沧拉祜族自治区(县级),1955年改为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隶属云南省思茅地区。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是农业县,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要地位。农业经济历来结构单一,以种植业为主,其中主要又是种植粮食作物。改革开放后,经过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同时,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积极发展茶、蔗、水果等经济作物,并使之成为商品基地。现全县已有茶园10万余亩,甘蔗14万亩,茶、蔗已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林业 、畜牧养殖业也有了较大的发展,从而改变了结构单一的状况,使农业经济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现拟开发的还有烤烟、咖啡、亚热带水果等产业。工业主要有采煤、水泥、制茶、制糖、食品加工、林产品加工等行业。80年代以前,县内第二、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很小,80年代以后,工业、建筑业以及第三产业有了较快的发展,所占比例逐年上升。

更多>>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地理环境

    澜沧县地处北回归线以南,气候主要属南亚热带夏湿冬干山地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干雨季分明。由于地形地貌复杂,海拔高差悬殊,立体气候明显。其中海拔700米以下的澜沧江、小黑江、黑河等河谷地区为北热带,700~1400米之间的大部分坝子河谷低丘地带为南亚热带,这两个气候带的面积约占全县总面积的44%,气温高,热量足。县城勐朗镇年均气温19.2℃,年降雨量1624.0毫米,年日照2098.0小时。丰厚的热区资源,使澜沧成为盛产稻谷、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和甘蔗、茶叶、水果、咖啡、橡胶、烤烟等热区作物的沃土,适宜甘蔗、茶叶、橡胶、咖啡、南药、水果等经济作物生长。

<